连续三个季度盈利,斗鱼能否“激流勇进”?

11月27日,斗鱼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斗鱼”)公布2019年第三季度(Q3)财务业绩,实现营收18.59亿元人民币。此外,斗鱼Q3经调整后的净利润为7220万元人民币,连续第三个季度实现了盈利。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同期斗鱼净亏损2.14亿元,今年实现扭亏为盈,也至少在财务报表数据里体现了斗鱼的进步。


连续三个季度盈利,斗鱼能否“激流勇进”?


随着直播流量红利退潮,熊猫TV、龙珠直播等同类直播平台均已被虎牙、斗鱼等拉开差距。如今,斗鱼的竞争对手似乎正剩下虎牙一家,但即便从斗鱼表现不俗的财报上看,斗鱼与虎牙之间的差距依然不小:半个月之前,虎牙发布Q3财报,其营收为22.651亿元,净利润为1.232亿元。


另一个数据也反映出了斗鱼和虎牙的差距:连续三个季度盈利的斗鱼,在今早美股收盘时股价涨了2.48%,总市值25.45亿美元;虎牙,市值47.24亿美元。


斗鱼财报分析:营收同比增长,难掩环比负增长的尴尬


斗鱼2019年第三季度的财报,成绩堪称傲人:净营收18.59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81.3%;毛利润3.1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50.5%;毛利率17%,较去年同期的5.6%也有了大幅提高;调整后净利润7220万元人民币,去年同期净亏损2.14亿,另外,与Q2相比,净利润也有37%的增长;月活用户(MAU)1.64亿,同比增长14.7%,移动端MAU更是达到了5210万,同比增长26.1%;付费用户方面,斗鱼平均付费用户数量有700万之多,同比增长66%……


连续三个季度盈利,斗鱼能否“激流勇进”?


但这样的成绩背后有两个细节值得探究:


1,在MAU方面,Q3的环比增速和同比增速都在放缓;


2,Q3利润环比增长的同时,营收却不如Q2——即在营收方面,斗鱼出现了同比增长但环比负增长。


对于第一个细节,今天早些时候斗鱼创始人兼CEO在接受其他媒体采访时表过态:“对于近期关于游戏直播行业MAU的增速放缓,我们认为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近期缺乏于像2016年王者荣耀这种爆款游戏的出现来拉动市场增长。”


考虑到未来可能出现的“游戏版号审批进一步放开”“腾讯对游戏的持续开发投入”,陈少杰对于第四季度和未来一年的游戏直播行业用户增长仍然保持乐观。他说:“游戏直播行业赛道足够大,目前渗透率还是很低,未来还是会保持持续增长的势头。”


不过,作为对比,虎牙2018年Q3的MAU增长了14.6%,2019年Q3的MAU则增长了47.6%。虽然月活用户总量斗鱼依然领先,但就增长速度来说,虎牙做到了更快,也正在缩小其在用户数量方面和斗鱼的差距。


第二个细节,2019年第二季度斗鱼营收18.73亿元,到了第三季度营收变成了18.59亿元,与Q2发布时斗鱼方面预计的第三季度营收19.5至20亿元存在一定差距。而且也有业内人士指出,对于Q3来说,平台的年轻用户大多处于暑期,本该是直播平台扩大营收的时期。


我们依然可以拿虎牙来对比:2019年第二季度,虎牙总收入为人民币20.105亿元;第三季度,虎牙总收入22.651亿元——环比增长12.7%。


直播行业竞争压力不减,潜在危机初现端倪


即便经历了几轮的大浪淘沙,但目前游戏直播行业的未来仍难言清晰。


一方面的压力来自外部,快手、B站这种级别的新玩家入局,让斗鱼和虎牙不得不面临新的挑战。在游戏直播行业为新的用户增长绞尽脑汁时,新入局的玩家快手,却拥有3500万以上的日活用户——且不论这里面有多少游戏领域的垂直受众,单就数量看就足以让斗鱼和虎牙严阵以待。


毕竟,当初康师傅和统一之间没决出胜负的时候,外卖平台的兴起曾经一度让方便面销量大幅下滑。


对于斗鱼和虎牙来说,跨界杀入的竞争对手,十分值得警惕——尤其是当你的竞争对手是一个类似快手这样,拥有更完善、更多元变现方式和营收渠道的企业时。


连续三个季度盈利,斗鱼能否“激流勇进”?


另一方面,不管是斗鱼还是虎牙,他们的营收主要来源均为直播打赏。这导致了平台对于主播的依赖性极强,而国内的直播市场,“好主播大于好内容”成了略显畸形的共识。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个循环:平台高价签下主播-帮助主播进行营销、推广-合约期满,主播解约跳槽或者高价续约。


于是,平台的健康发展就会受到影响。要么面临极高的“沉没成本”,主播换平台的同时带走受众,要么提高成本高价留人。

直播平台成本的另一个潜在增长来自于内容。游戏版权属于公司,而非直播平台或者作者。在西瓜视频从事游戏直播或者内容制作的自媒体人,对此应该颇有感触。


面临这样那样发展压力的同时,近期一个登上热搜的新闻,也让直播平台不得不引起重视——


11月22日,知名CF主播白鲨在微博“点名”斗鱼——“1500万一年辛辛苦苦攒下来的钱,自己老婆孩子啥大件没买,就想年度斗鱼好好给自己争个面子,到最后你要是不能给我充,你别答应我,我自己借500万也打进去。合作是相互信任的,我信任你跟你续约,你把我框进来打十大巅峰主播,我也头铁了,问你能不能帮我补500万,我帮你做业绩,你到最后玩我?我服了,我走了,没法播……”


此事一出,“白鲨怒斥斗鱼”登上了热搜,而斗鱼方面也受到了一些负面影响,更是招来了一些“阴谋论”——“斗鱼这是割韭菜‘割’到了自家主播头上”“暗箱操作没玩好”之类的言论时不时出现在相关新闻的评论区。


几天之后,白鲨在微博上道了歉,他写道:“这次事件,的确怪我自己。因为我的言论,给平台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我再次真诚说一句抱歉。”而斗鱼方面也似乎已经把舆论风波平息,但不管是对于直播平台还是对于主播,甚至对于整个直播行业,这次摩擦都势必会对他们的未来产生影响。


在这个依靠大主播的大环境下,“白鲨怒斥斗鱼”,只是直播行业未来发展困境的冰山一角。如果平台受制于头部主播的大环境不能够得到改善,最大的受害者就是斗鱼这样手握一众头部主播的企业。


今年上市之前,斗鱼公开表示,自己坐拥中国TOP 100游戏主播中的50位,其中包括了TOP 10中的8位。


这曾是斗鱼引以为傲的优势,但现在却成了一把双刃剑。大主播们在让平台保持高人气的同时,也成了其内容运营成本高、利润空间小的原因。另外,在主播粉丝的推动下,也容易对平台产生各种负面舆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