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阳之战”汉军统帅并非刘秀,而他为何却成关键人物?

昆阳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关键战例,尤其是决定了后来王莽所建立的新朝以及后来的东汉王朝的走向,决定了中国数百年的天下,而也就是这一战中,原本默默无名的刘秀一战成名,并为后来王朝定鼎天下建立了一定的基础。

“昆阳之战”汉军统帅并非刘秀,而他为何却成关键人物?

我们现在提到昆阳之战,都认为是刘秀调度有方,但实际上就是当时刘秀在军中不过仅仅只是偏将军,论地位还要在杂号将军之下,况且当时昆阳守将是王风、王常,这两个人出身于绿林军,虽然王常此前曾拥立刘縯,但随着更始帝登基以后,刘縯威望太高,所以被更始帝和以及绿林军将领忌惮,所以双方的关系并不好。

“昆阳之战”汉军统帅并非刘秀,而他为何却成关键人物?

更何况,刘秀是刘縯的亲弟弟,昆阳之战爆发前,由于更始帝即位当时绿林军被整编成汉军,声势壮大,所以王莽为了对付绿林军,将对付赤眉军的主力也都调回来,命令大司空王邑和司徒王寻为统帅,集中兵力攻打绿林军,而当时绿林军的主力全部都被刘縯带走攻打宛城,虽然很难,但宛城早已经是摇摇欲坠。

“昆阳之战”汉军统帅并非刘秀,而他为何却成关键人物?

王风、王常明白昆阳不会被救援,所以他们对守卫昆阳根本就没有必胜的信心,几乎差点就要弃城逃跑,却是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昆阳守军仅仅只有2万左右,而王莽大军则是40万之众,早已将城池围得水泄不通。王风、王常投降在当时来看,只能是唯一的选择。

“昆阳之战”汉军统帅并非刘秀,而他为何却成关键人物?

只不过一旦昆阳失守,那么在围攻宛城的所有绿林军主力也就情况堪忧,只不过王风、王常投降的书信才刚刚被送出去,立刻就被王邑、王寻拒绝了,理由也很简单,他们认为按照目前的实力对比来看,拿下昆阳,也不过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他们需要一场速胜来击垮绿林军全部抵抗的心理,虽然当时新朝监军严尤极力阻止,但是仍然无法改变主帅的建议。


“昆阳之战”汉军统帅并非刘秀,而他为何却成关键人物?

王风、王常投降被拒绝以后,就只能全力抵抗,本来平常他们看不起刘秀,但是这时候也不得不将他请出来共同商量破敌之策,刘秀认定固守待援才是上策,于是自请出城带着13名部下前往各地寻求援军,一开始也很困难,因为各地都想固守,不愿意派遣援军,但刘秀用自己无与伦比的人格魅力,影响了这部分人。也正是因为如此,昆阳之战的胜负,就完全取决于刘秀,加上王邑、王寻拒绝投降,为刘秀争取了不少的时间,这才有了后来以少胜多的昆阳大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