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願說不會說不敢說,對不同類型的“沉默天使”,得分類對待

前兩天,朋友向我訴說她的孩子總是太沉默了。學校的老師也向她反映孩子在學校總是不愛跟別人交流,別的小朋友都聚在一起玩,唯獨他總是一個人跑到安靜的角落。孩子不愛講話,有時候講話也是吞吞吐吐,朋友總無法理解自己的孩子想要表達什麼。朋友為此感到很擔憂,怕孩子沉默久了會有心理疾病的產生,對孩子總是不願說不會說不敢說愁白了頭,不知道如何是好。

相信現實中有很多的父母也有相似的煩惱,也有很多的父母覺得就是因為孩子內向不愛說話。其實,孩子不願意說不會說不敢說並非都是因為內向,父母要注意要用分類的方式對待不同類型的"沉默天使"。

"沉默天使"並非千篇一律,分類對待最有效

不願說不會說不敢說,對不同類型的“沉默天使”,得分類對待

原因一:有些話語孩子可能不會講

孩子的語言系統也是隨著大腦的發育而慢慢一步一步完善的,並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夠一出聲就出口成章的,任何技能的養成都要有一個慢慢積累的過程。

幼兒期是孩子語言發展的快速期,但並不意味著孩子什麼話都會說。對於語言系統比較發達的孩子來說,話會說的更多。但有一些比較複雜的話語,孩子也不會說或者說不好。

在這種情況下,孩子自然不願意多開口說,或者說了也不能被理解。並且,對於男孩子來說,本身身體的運動系統發育得比較好,身體動作發展得非常好,因此他們會在表達的時候自然而然地化言語為行動,用肢體語言來進行交流。

所以,在生活中我們也常能看見一些孩子長大到兩三歲才會開口叫"爸爸媽媽"。有些父母擔心孩子語遲影響孩子未來的發展,但其實並不必過於擔憂,這是孩子成長路上正常現象。

  • 措施:

法則一:鼓勵孩子多說

看到別的小朋友可能在進行交流時能夠滔滔不絕,張口就能講很多的東西,而自己的孩子卻總是一開口的遲鈍時你會很焦急。所以,在生活中父母要多鼓勵孩子敢於說,在做事情的時候父母要保持耐心,不厭其煩地多用簡單一點的語言與孩子對話,不斷豐富孩子的語言知識和生活知識。

不願說不會說不敢說,對不同類型的“沉默天使”,得分類對待

法則二:積極給孩子反饋

在生活中,父母很容易會忽視孩子的一些細小的行為,往往忽視一些細節也意味著錯過教育孩子的最佳時機。父母要學會積極地對孩子所發出來的一切聲音做積極的反饋,千萬不要輕視從孩子嘴裡說出來的每一個詞,哪怕只是一個簡單的"嗯",父母也要有耐心地給予反饋,同時,父母也可以藉此機會引導孩子說出更多的詞。

在積極反饋之時不僅僅能夠教孩子學習語言的技能,也豐富了孩子腦中的詞彙量,從而提高孩子的表達能力。

法則三:巧用生活小事幫助孩子認識新事物。

對於成年人來說,平日裡遇到的一般事情可謂是生活的柴米油鹽,但對於孩子來說,生活的一切都是全新的,他們對此充滿著許多的好奇感和新鮮感。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多給孩子普及一些新的東西。主動地告訴孩子,這是什麼東西,為什麼會有這個東西,這個東西怎麼來等,而不要乾等著孩子主動向你發問。

比如帶孩子去逛超市,可以告訴孩子超市每一個區域的分佈,某件東西在生活中會有什麼用處等,豐富孩子的知識,為孩子多說話積累素材和經驗。但也要多注意,不要讓孩子重複說,避免引起孩子的厭倦心理。

不願說不會說不敢說,對不同類型的“沉默天使”,得分類對待

原因二:孩子本身內向不愛講話

性格是決定一個人行為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性格外向的人善於與外界交流,談起話來滔滔不絕。而性格比較內向的孩子,總喜歡獨自一人呆在角落,沉默寡言,很少主動地跟外界對話,有時候對於別人的詢問也懶得開口說話,不願意表達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

  • 措施:瞭解孩子的性格,針對性引導孩子表達

父母要知道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點,內向的孩子不愛說話但他們更傾向思考,所以父母對於這些比較內向的孩子要學會在他們思考的時候為她們創造與別人交流的機會,讓孩子們敢於去說出自己內心的想法,讓孩子慢慢變得更加開朗外向,變得喜歡交流。

比如,父母可以陪伴孩子在空閒的時候一起閱讀,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等孩子能夠熟悉所看到的內容時,父母可以採用提問型的方式挑戰孩子,也可以讓孩子向自己重述故事的內容,從而培養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此外,父母要學會在家裡營造一個溫馨輕鬆的環境,讓孩子沒有過多的顧慮,敢於表達自己,可以盡情地說出自己的想法。也許,有時候孩子在"瞎說",但是作為家長也不要過多幹涉,只要孩子願意說就可以。

不願說不會說不敢說,對不同類型的“沉默天使”,得分類對待

原因三:孩子迫於某種原因不敢說

家庭環境對孩子的成長具有巨大的影響,父母的行為也會在潛移默化中決定孩子的行為。假若孩子一直生活在一個過於沉重和壓抑的家庭,父母對孩子的要求嚴格,萬事都要求孩子做到最好,讓孩子覺得身上肩負著巨大的壓力,孩子一旦做不夠好就受到父母的責怪和打罵,孩子自然會懼怕孩子,又怎麼敢在父母面前傾吐內心呢?只好選擇做一個"沉默天使",總是不願意開口,不敢開口。

  • 措施:給孩子創造表達自我的機會

法則一:父母故意不滿足孩子的所有需要。

生活中,有的父母總喜歡為孩子包辦好一切,孩子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自然也無需用嘴講話。那麼,父母一定要學會改變這樣的家庭教育方式,學會故意不把一切都給孩子準備好,以此來讓孩子學會用嘴來表達自己的內心需求,激發孩子的說話意識。比如,當孩子伸開雙手想要你的懷抱時,父母可以假裝不懂得孩子什麼意思,詢問孩子:"怎麼了呢?"這時可能會激發孩子說:"我想要媽媽抱抱。"父母要善於抓住生活的小事給孩子創造表達自我的機會。

不願說不會說不敢說,對不同類型的“沉默天使”,得分類對待

法則二:將選擇權交還給孩子。

生活中,給孩子選擇的機會有很多,每個人的一生都在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問題,大到求職求偶,小到穿衣吃喝,父母要學會把選擇權交給孩子。比如,每天早上給孩子穿衣服時可以拿幾件衣服讓孩子自己選擇要穿哪一套,做飯的時候可以詢問孩子:"今天晚上你想吃什麼?"徵求孩子的意見不僅僅能夠體現你對孩子的尊重,也在日常瑣事中培養孩子說話能力。

父母要學會以不同的方式對待不同類型的"沉默天使",要記住,無論是哪種教育方式,目的所在都是為了讓孩子開口說話,學會表達自己的需求。

不願說不會說不敢說,對不同類型的“沉默天使”,得分類對待

我是小A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