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愿说不会说不敢说,对不同类型的“沉默天使”,得分类对待

前两天,朋友向我诉说她的孩子总是太沉默了。学校的老师也向她反映孩子在学校总是不爱跟别人交流,别的小朋友都聚在一起玩,唯独他总是一个人跑到安静的角落。孩子不爱讲话,有时候讲话也是吞吞吐吐,朋友总无法理解自己的孩子想要表达什么。朋友为此感到很担忧,怕孩子沉默久了会有心理疾病的产生,对孩子总是不愿说不会说不敢说愁白了头,不知道如何是好。

相信现实中有很多的父母也有相似的烦恼,也有很多的父母觉得就是因为孩子内向不爱说话。其实,孩子不愿意说不会说不敢说并非都是因为内向,父母要注意要用分类的方式对待不同类型的"沉默天使"。

"沉默天使"并非千篇一律,分类对待最有效

不愿说不会说不敢说,对不同类型的“沉默天使”,得分类对待

原因一:有些话语孩子可能不会讲

孩子的语言系统也是随着大脑的发育而慢慢一步一步完善的,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够一出声就出口成章的,任何技能的养成都要有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

幼儿期是孩子语言发展的快速期,但并不意味着孩子什么话都会说。对于语言系统比较发达的孩子来说,话会说的更多。但有一些比较复杂的话语,孩子也不会说或者说不好。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自然不愿意多开口说,或者说了也不能被理解。并且,对于男孩子来说,本身身体的运动系统发育得比较好,身体动作发展得非常好,因此他们会在表达的时候自然而然地化言语为行动,用肢体语言来进行交流。

所以,在生活中我们也常能看见一些孩子长大到两三岁才会开口叫"爸爸妈妈"。有些父母担心孩子语迟影响孩子未来的发展,但其实并不必过于担忧,这是孩子成长路上正常现象。

  • 措施:

法则一:鼓励孩子多说

看到别的小朋友可能在进行交流时能够滔滔不绝,张口就能讲很多的东西,而自己的孩子却总是一开口的迟钝时你会很焦急。所以,在生活中父母要多鼓励孩子敢于说,在做事情的时候父母要保持耐心,不厌其烦地多用简单一点的语言与孩子对话,不断丰富孩子的语言知识和生活知识。

不愿说不会说不敢说,对不同类型的“沉默天使”,得分类对待

法则二:积极给孩子反馈

在生活中,父母很容易会忽视孩子的一些细小的行为,往往忽视一些细节也意味着错过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父母要学会积极地对孩子所发出来的一切声音做积极的反馈,千万不要轻视从孩子嘴里说出来的每一个词,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嗯",父母也要有耐心地给予反馈,同时,父母也可以借此机会引导孩子说出更多的词。

在积极反馈之时不仅仅能够教孩子学习语言的技能,也丰富了孩子脑中的词汇量,从而提高孩子的表达能力。

法则三:巧用生活小事帮助孩子认识新事物。

对于成年人来说,平日里遇到的一般事情可谓是生活的柴米油盐,但对于孩子来说,生活的一切都是全新的,他们对此充满着许多的好奇感和新鲜感。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多给孩子普及一些新的东西。主动地告诉孩子,这是什么东西,为什么会有这个东西,这个东西怎么来等,而不要干等着孩子主动向你发问。

比如带孩子去逛超市,可以告诉孩子超市每一个区域的分布,某件东西在生活中会有什么用处等,丰富孩子的知识,为孩子多说话积累素材和经验。但也要多注意,不要让孩子重复说,避免引起孩子的厌倦心理。

不愿说不会说不敢说,对不同类型的“沉默天使”,得分类对待

原因二:孩子本身内向不爱讲话

性格是决定一个人行为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性格外向的人善于与外界交流,谈起话来滔滔不绝。而性格比较内向的孩子,总喜欢独自一人呆在角落,沉默寡言,很少主动地跟外界对话,有时候对于别人的询问也懒得开口说话,不愿意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

  • 措施:了解孩子的性格,针对性引导孩子表达

父母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内向的孩子不爱说话但他们更倾向思考,所以父母对于这些比较内向的孩子要学会在他们思考的时候为她们创造与别人交流的机会,让孩子们敢于去说出自己内心的想法,让孩子慢慢变得更加开朗外向,变得喜欢交流。

比如,父母可以陪伴孩子在空闲的时候一起阅读,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等孩子能够熟悉所看到的内容时,父母可以采用提问型的方式挑战孩子,也可以让孩子向自己重述故事的内容,从而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此外,父母要学会在家里营造一个温馨轻松的环境,让孩子没有过多的顾虑,敢于表达自己,可以尽情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也许,有时候孩子在"瞎说",但是作为家长也不要过多干涉,只要孩子愿意说就可以。

不愿说不会说不敢说,对不同类型的“沉默天使”,得分类对待

原因三:孩子迫于某种原因不敢说

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具有巨大的影响,父母的行为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决定孩子的行为。假若孩子一直生活在一个过于沉重和压抑的家庭,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严格,万事都要求孩子做到最好,让孩子觉得身上肩负着巨大的压力,孩子一旦做不够好就受到父母的责怪和打骂,孩子自然会惧怕孩子,又怎么敢在父母面前倾吐内心呢?只好选择做一个"沉默天使",总是不愿意开口,不敢开口。

  • 措施:给孩子创造表达自我的机会

法则一:父母故意不满足孩子的所有需要。

生活中,有的父母总喜欢为孩子包办好一切,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自然也无需用嘴讲话。那么,父母一定要学会改变这样的家庭教育方式,学会故意不把一切都给孩子准备好,以此来让孩子学会用嘴来表达自己的内心需求,激发孩子的说话意识。比如,当孩子伸开双手想要你的怀抱时,父母可以假装不懂得孩子什么意思,询问孩子:"怎么了呢?"这时可能会激发孩子说:"我想要妈妈抱抱。"父母要善于抓住生活的小事给孩子创造表达自我的机会。

不愿说不会说不敢说,对不同类型的“沉默天使”,得分类对待

法则二:将选择权交还给孩子。

生活中,给孩子选择的机会有很多,每个人的一生都在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大到求职求偶,小到穿衣吃喝,父母要学会把选择权交给孩子。比如,每天早上给孩子穿衣服时可以拿几件衣服让孩子自己选择要穿哪一套,做饭的时候可以询问孩子:"今天晚上你想吃什么?"征求孩子的意见不仅仅能够体现你对孩子的尊重,也在日常琐事中培养孩子说话能力。

父母要学会以不同的方式对待不同类型的"沉默天使",要记住,无论是哪种教育方式,目的所在都是为了让孩子开口说话,学会表达自己的需求。

不愿说不会说不敢说,对不同类型的“沉默天使”,得分类对待

我是小A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有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