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秦帝國的領導者,看百年革新政策,淺談秦國為什麼能統一天下

秦朝作為中國古代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的大一統王朝,在我國史冊上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和影響,同時也更是為中華民族的發展畫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一說起這個朝代,大家最容易想到的首先就是秦始皇了,因為他不僅完成了最後的統一大業,而且還是一位具有

鐵腕手段的政治家,這兩個身份註定讓他的一生都不會平凡。

根據《過秦論》記載:"及至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振長策而御宇內,吞二週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

由此可見其在歷史上的地位與成就功過之高。但是除了秦始皇之外,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後世去了解和關注的領袖人物,他們事蹟頗多,無論是一些民間流傳的奇聞異事,還是書本里面記載的內容,都使得這個王朝被蒙上了一層神秘面紗。

從大秦帝國的領導者,看百年革新政策,淺談秦國為什麼能統一天下

中國古代政治家、戰略家、改革家—— 秦始皇嬴政

在周天子式微之後,列國開始了強烈的群雄割據,中國的歷史自此陷入了百家爭雄的混亂狀態。所以在秦統一六國之前,有著相當漫長的分裂歷史,秦始皇最終能夠統一六國,形成大一統局面,與秦國曆代的君王勵精圖治,以及秦國百姓上下一心,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只有眾人團結一致地努力奮鬥,才可以終有所成。

後人可以藉此作為依託,瞭解在秦朝建立之前歷代君王為統一天下所做出的貢獻,並感受這些國君一以貫之的一統天下的宏圖壯志,然而,雖說領導者發揮了不可忽略的作用,但也少不了其他能人志士的幫扶獻策,以及一些可行制度的推出,才使得秦朝從昔日小國縱身成為眾人臣服的強國,那麼這樣一個顛覆歷史的朝代,到底有著怎樣的過人之處呢?

從大秦帝國的領導者,看百年革新政策,淺談秦國為什麼能統一天下

在歷經了多年的戰亂後,秦國橫掃各國,創立了中國歷史上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個大一統帝國

秦國當初到底是如何能夠統一六國,實現大一統

  • 秦國人的銳意進取

正如人們經常所說的那樣,要想做成一件大事,思想上的考慮成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清醒的頭腦能夠指導我們的行動,秦國之所以能夠一統天下,也正是因為歷代的國君大部分都有著宏圖霸業之心,而且秦國的官員和百姓也都能夠做到上下一心,銳意進取。

對比之下最明顯的要數楚國了,楚國乃是存在百年的大國,並且在文化以及其他方面也都有著深厚的底蘊,是秦國這個曾經的西域小國所完全不能夠比擬的,但是奈何它後來沉溺於靡靡之音以及溫柔富貴鄉,直接導致了整個國家上下都陷入不思進取,安於享樂的不堪狀況,多年來都不修武備,儘管有屈原,黃歇這樣的人才,也終究沒能挽救國家的衰弱,以致於在秦人攻打楚國時幾乎沒有還手之力,最後的悲慘結局也自然就可想而知了。

從大秦帝國的領導者,看百年革新政策,淺談秦國為什麼能統一天下

  • 秦人尚武,能征善戰

學過歷史的人都應該很清楚,秦在周天子時期還只是個偏居一隅的小國,並且秦人的祖先身份較低,分封較晚,在受封之後也被分到了沒有開發,而且土壤貧瘠,氣候相當惡劣的地方,所以,每每一提到秦人,很多大國都露出瞧不起的神態,但令人驚訝的是,就是這樣一個小國家,卻有著強大的向心凝聚力和驚人的團結力,他們的戰士善於征戰,並且民風彪悍,而當時惡劣不堪的條件又使人們不得不常年與環境作鬥爭,也致使秦人普遍都有吃苦耐勞的精神,更能夠經得住苦難的考驗,再加上生長在北方的緣故,而且地理位置又與蠻夷接壤,並且當地的氣候以和土壤又不能夠種植豐饒的作物,所以秦大多以食肉為主,因而看上去相對來說都比較魁梧有力,體格健碩。

從大秦帝國的領導者,看百年革新政策,淺談秦國為什麼能統一天下

秦國的軍事優勢相當強大,步步壓迫著魏國逐漸向東撤退

其實他們這樣彪悍的體型這樣出眾的身材也與其先祖有關,有後人在書中詳細記載了秦人先世的史事:"在周武王伐紂後,飛廉東逃商奄,商奄反周,周成王征伐商奄,殺飛廉,把反叛的商奄之民西遷到今甘肅甘谷境內,戍防戎人'是秦先人'"。(引自"清華簡"之《系年》(戰國中期人撰寫的一部史書))

而用我們當今的話來說就是,秦人最早的先人來自於山東一帶,而山東人的祖先東夷人擅長於彎弓射箭,是后羿的後人,這在很大程度上來說,都是使兵馬在戰場上能夠佔據上風的有利條件,同時也為秦國之後統一天下做了武備上的鋪墊,所以這也是一個不可忽略的原因。

從大秦帝國的領導者,看百年革新政策,淺談秦國為什麼能統一天下

秦人注重作戰時盾的應用,《史記·項羽本紀》:"噲即帶劍擁盾入軍門。 交戟之衛士欲止不內, 樊噲側其盾以撞衛士撲地, 噲遂入"。

  • 商鞅之法的推行

商鞅之法的推行,也完全可以說是致使秦國國富民強的原因之一,商鞅的變法,使其無論從制度上還是觀念上來說,都有了一個徹頭徹尾的改變。

司馬遷將商鞅變法的內容概括為:"變法修刑,內務耕稼,外勸戰死之賞罰。"(——引自《史記·秦本紀》)

商鞅奉行廢除舊貴族的利益,並主張推行新的制度,摒棄之前時代的世襲制度,改為選官制度。可以說在秦國,無論你出生高貴還是低賤,都要憑藉自己的能力去過更好的生活,這使得秦國的一些普通百姓都有了積極向上奮鬥的動力,他們能看到生活的希望,而更多有能力的人就選擇通過建立軍功來提高生活質量。

這樣的體制在當時的其他國家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其他國家的人們有著相當嚴格的等級,一出生便註定了人的命運好壞,統治階級大多過著奢靡的生活,而百姓卻苦不堪言,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無法自救,這樣的國家和民族註定是矛盾重重且難以富強的,但是秦國能夠把這種風氣最大化地去除掉,也就暗示了接下來的大一統局面了。

從大秦帝國的領導者,看百年革新政策,淺談秦國為什麼能統一天下

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衛國國君後代——商鞅

當然,在此法的推行過程中也有著巨大的阻力,因為其代表著地主階級的利益,貴族保守勢力的阻撓就使得變法難以順利進行,但是總體社會背景的良性發展和法家思想深入人心這兩大因素,使其在戰國時期成為一枝獨秀,進而推動了變法進程,這才讓整個國家不斷得以發展和前進,也是歷史朝著良好方向發展的必然條件。

從大秦帝國的領導者,看百年革新政策,淺談秦國為什麼能統一天下

  • 人才的聚集和任用

在人才的任用上,秦國的歷代君王也是知人善任,因此在秦國出了不少優秀的文臣武將和能人志士也就不足為奇了。其中最為著名的要說國相張儀,他是我國古代有名的縱橫家,單單憑藉著他的三寸不爛之舌,就為秦國謀劃統一天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出使列國,利用其他國家各自的陰謀以及每個國家的軟肋,巧妙利用合縱連橫之法,逐步地削弱吞併一些國家。

司馬遷曾經評價他說,"三晉多權變之士,夫言從衡強秦者大抵皆三晉之人也。夫張儀之行事甚於蘇秦,然世惡蘇秦者,以其先死,而儀振暴其短以扶其說,成其衡道。要之,此兩人真傾危之士哉!"(引自《史記·張儀列傳第十》)

秦國還有像樗裡疾以及庸芮這樣,能夠真心為國家建設著想的秦國貴族,他們沒有靠祖上蔭庇,貪婪地享受榮華富貴,而是真心為了秦國的發展,貢獻出了自己的一生。在武將方面,有戰神白起、魏冉、司馬錯等大將,他們能征善戰,在戰場上用兵如神,勇猛無敵。並且,秦人還向義渠人學習,建立堅不可摧的騎兵,在秦國攻打其他國家時,幾乎讓其他國家毫無還手之力。

從大秦帝國的領導者,看百年革新政策,淺談秦國為什麼能統一天下

戰國時期著名的縱橫家、外交家和謀略家張儀

總結

秦國後來還逐漸地統一了貨幣和度量衡,還有"令黔首(民)自實田"(《中國通史》),使人們儘可能在貿易和思想上減少阻礙,並且商鞅重視法律,任何人都不得輕易觸犯法規法條,所有人無論高低貴賤,只要觸犯了法律,都會嚴格按照法典進行懲處,這樣又保證了整個社會的公平性,秦國的歷代君王還在其他制度方面不斷做出改變和調整,使得他們的統治管理規格變得更加清晰,土地稅負也按照具體情況做出調整,這些無疑更有利於鞏固國家的勢力和綜合國力,絕對可以說是很好的舉措。

雖說這個朝代在中國歷史上存在的時間相當短暫,但是它留下的痕跡以及對後世數千年的帝制社會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正所謂"二千年來之政,秦政也","自秦以後,朝野上下,所行者皆秦之制也"(《中國歷史資料》),這一舉措也奠定了中國長期統一局面的基礎。

從大秦帝國的領導者,看百年革新政策,淺談秦國為什麼能統一天下

"度量衡"銀芴(公元前221年)

由上觀之,秦國之所以能夠一統天下,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完成的任務,並且這樣的大事業也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秦國的每一代君王幾乎都能夠貫徹執行既定的改革和措施,並且還有著銳意改革的決心和進取精神,這使得秦國在一代一代國君的努力下,帶領著手下的文臣武將和百朝官員,終於在秦始皇當政時期,實現了一統天下的宏圖大志。

《史記·秦本紀第五》裡面說:"秦之先,帝顓頊之苗裔。"

秦人成功統一整個華夏民族靠的是自身有的可貴品質與精神,他們身上有著中原民族英勇無畏的性格特徵,這是我國古代歷史上自春秋時期以來所經歷的民族文化大融合的最好見證,每次提起這個地域的形象,總能不自覺地產生一種愛國熱情和自豪感,秦人才是真正的中國人,回望歷史,古人的恢弘志氣以及建立雄途霸業的氣概,真的是讓我們感慨萬千,也值得後世敬仰!

參考文獻:《史記》《資治通鑑》《先秦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