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成年人的社交方式:越簡單,越舒服

蔡康永說過一段話:

“如果你為了維護人際關係,累到你已經覺得我不是我了,你就應該檢討你這個人的人際關係。”

確實如此。

當代成年人的社交方式:越簡單,越舒服

好像很多人都會這樣,對於一段關係,不知道該維持還是該放棄。

想繼續維持,覺得吃力。

想要放棄,又做不到乾脆。

其實,對於需要維護的人際關係,繼續保持是必要。

但對於那些無關緊要的人際關係,再去維持,就純屬浪費時間和精力。

因為這樣,有時候不僅膈應了別人,還委屈自己。

成年人的社交,簡單就是舒服。

越簡單,越舒服。

01:沉默,就是最好的拒絕

上週我找一個朋友問點事。

我以為是她忙,沒注意到消息。

但她連著三天都發了朋友圈。

沒有看不到的消息,只有不想回復的人。

不回覆消息,是“不想理你”的另一種表達。

如果一段關係讓你覺得疲憊,及時放手才是最好的選擇。

成年人的世界裡,如果連敷衍都懶得,那就是真的不重要。

不重要的人際關係,再花費精力去維持,那就是浪費時間。

我跟另一個朋友說了這件事,朋友說:

“這種人就是故意的。她天天發朋友圈,卻連給你回一句話的時間都沒有。”

“這種人不刪,留著過年嗎?”

起初,我怎麼都想不通她為什麼會這樣。

後來我想,也許一直以來都是我自作多情了。

都是手機不離身的人,看到消息不回覆,只有一個可能:

那就是消息不重要或者發消息的人不重要。

她的視而不見,她的沉默,就是最好的證明。

是我自己沒讀懂她的行為語言,叨擾了她也委屈自己。

02:有事就聯繫,沒事各自忙

週六我約發小去看電影。

她秒回我,問我有什麼事。

我說想去看電影。

她週六沒空,我們把時間約在週一。

我們雖然大半年沒聯繫,但每次只要有事找她,她都會很快回復。

有時候從回覆消息的速度,就可以看出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在乎程度。

簡單約好見面地點,我們又各自去忙自己的事。

我們之間不需要太多的話語,更用不著刻意寒暄去維持關係。

因為真正的好朋友,並不是永遠都有說不完的話。

而是在一起即使不說話,也不會覺得尷尬。

一切水到渠成,無需刻意追求。

即使時間荏苒,我們天各一方,也不會因為距離淡了感情。

真正的感情,經得起時間和距離的考驗,不怕不聯繫。

就像那句話說的一樣:“從來不會想起,永遠也不會忘記。”

知乎上有個話題:“什麼樣的朋友才算好朋友”。

雖然很久才能見一次,但每次見面既不會感到時光讓我們缺失了共同語言。

也不需要耗費精力去解釋彼此不在時發生的那些事的前因後果。

就好像,昨天才剛剛一起喝茶聊天過。

我們的分開,不會因為時間和距離而彼此疏遠。

只會因為越久沒見越彼此想念。

有事就聯繫,沒事各自忙。

這大概是朋友之間最舒服的狀態。

03:圈子不同,不必融合

昨晚和朋友聊天時,他問我:

“你說一個人為什麼不惜藏著自己的不開心,也要讓別人快樂。”

我愣了一下,說:“也許是他覺得自己的不開心就算說出來,也沒人懂。或許根本就沒人可說吧。”

朋友說:“也許吧,但是對於有那麼一群人,在別人看來他們所有的行為都只是自作多情。”

我說是這樣的。

你的苦大愁深,在別人看來都只是矯情。

就像魯迅先生說過的一句話:

人類的悲歡,其實並不相通。

他們只是覺得你吵。

據我所知,朋友是一個極力想讓自己合群的人。

他一味地遷就迎合別人,想擠進別人的圈子。

但結果卻是,別人的圈子他進不去。

自己原來的圈子,也回不去。

我們最可悲的地方,就是為了迎合別人而一味地改變自己。

最後,當不成別人,也做不回自己。

而且,迎合別人就得做好隨時被丟棄的準備。

刻意合群,合得了一時,合不了一輩子。

只有迎合自己,才是最低成本的快樂。

圈子不同,就不必融合。

你擠得進去圈子,也擠不進去別人的世界。

04

微博上有個熱門話題:

當代成年人的理想的社交方式是怎樣的?

有人說:能處就處,處不了拉倒。誰都不缺誰,誰都很酷。

也有人說:成年人最好的社交狀態,是自然而然的契合,和乾脆果斷的放手。

還有人說:很簡單:你來我往,你不來我不往。

成年人的社交方式,用兩個詞形容就是:簡單,舒服。

越舒服,越簡單。

怎麼個簡單和舒服法?

那種感覺就是,在你面前我不用裝,在我面前你也不必掩飾。

你無需費盡心思迎合我,我也用不著絞盡腦汁遷就你。

有一說一,自然、真實、簡單、舒服就好。

簡單是舒服的前提,舒服是簡單的表現。

最後,願我們都能做一個簡單的人,擁有舒服的人際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