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廣州3套別墅,卻活得相當難堪”

最近我在一個線下活動認識了一個30歲左右的女生。


她剛畢業出來就拼淘寶,現在已經搞10年了。厲害了,現在已經是個年入千萬的妥妥女土豪。 不過,女土豪最喜歡做的事情,無他:買別墅。

細聊之下,她前10年一賺到一桶金就惴惴不安,然後就在朋友介紹下去買別墅。 不過因為別墅實在太大了,根本租不出去,現在就在蒙灰塵。

這還不算,每個月還要交各種雜七雜八的維護費用,算起來還要大幾千。


這幾年淘寶生意不太好的時候,真覺得自己活得相當窘迫難堪。 我問她:“那你怎麼不考慮賣掉呢?” 她蒙圈了,賣掉?這似乎是從來沒想過的事。

每一磚每一瓦都是她的血汗錢,好不容易變成磚頭和瓦片,現在你讓我變回錢???!!!

我也蒙圈了。為什麼這麼有商業頭腦的小姐姐,就在買房這事上鑽了個牛角尖呢?

“我在廣州3套別墅,卻活得相當難堪”

那一刻,我不禁想起一個非常鮮明的對比。 不久前一個做券商10年經驗的朋友跟我說,“準備賣掉上海兩套房子all in股市。”

我當時就震驚了。 上海兩套房子怎麼著也值2000萬,這可絕對不是一般的大手筆啊!

但是股市現在撲朔迷離的狀態,真的值得all in全副身家?

嚇得我趕緊拿起小本本準備記錄人家的炒股要訣。 他呵呵一笑,也沒什麼炒股要訣了,買股or買房,這事兒看上去是個選擇題,本質上是個判斷題。

這個判斷題,根本上是做以下兩個小判斷:

  • 我的房子能帶來現金流嗎?
  • 現金流比得過其他投資嗎?


嗯,一語驚醒夢中人。
這兩個思維應該是你們所不熟悉的買房思考前奏。

“我在廣州3套別墅,卻活得相當難堪”

首先來判斷一下女土豪的“大別野”,它真的能帶來現金流嗎? 我左數數右數數,還真的沒辦法找到。

打掃衛生好歹要個阿姨吧,都是土豪了物業管理費怎麼也要交上吧,我都還沒說那些土豪才能體會到的未來的房產稅呢。


這些,統統都是負數的現金流。 而能帶來正向收入的“租金”,偏偏是收不到。

其實房子這玩意兒,雖然是過去10年的暴富培養基地,然而卻在現金流這件事上卻做得不是那麼好。 就看我們北上廣深吧,租金回報率還比不過買餘額寶。

而且這還是針對所有類型住宅的統計,想想豪宅的出租率,我已經感覺到一陣寒意從後脊樑竄上來。

“我在廣州3套別墅,卻活得相當難堪”


沒有現金流,一切都是虛話。

咱們做投資無非就是為了財務自由,說白了,就是不用幹活有飯吃。

如果每個月領不到錢,那就像勞動了沒拿到工資,抱著房產證也有點慌啊! 也許這時候女土豪要揚起傲嬌的小眼神說:可是我要肯賣,別墅還是能賣出去的!

的確如此。 但是當我認真評估了一下她的資產狀況,卻感覺特別糟糕。 她的三套別墅,位置都在廣州市芳村,無論怎麼折算也價值3000萬。


這3000萬幾乎是她90%以上的資產。 用正兒八經的學術語言表達是:資產類別太集中了。生息的資產太少了。

用幼兒園級別的大白話翻譯是:雞蛋全放在一個籃子裡,而且這雞蛋還不負責孵小雞!

“我在廣州3套別墅,卻活得相當難堪”

“我在廣州3套別墅,卻活得相當難堪”


回頭再看看那個願意賣房買股的老司機,為什麼要做出這麼有悖中國人“安全感”意念的行為?

我估計他一定是非常清晰地算過這麼一盤賬。 買房,它除了是一種消費,更是一種投資。 把錢換成股票是投資,把錢換成房產證也是投資。


就看誰換回來的現金流夠多。 最近10年,房價的漲幅還是挺驚人的,北上廣深隨便翻個倍,翻個兩倍也是那麼地輕鬆。

“我在廣州3套別墅,卻活得相當難堪”

連人家徐靜蕾上《奇葩說》都說了:
“擁有最值錢的東西是什麼?” “房子。”

簡直就是衝口而出,毫不掩飾。

“我在廣州3套別墅,卻活得相當難堪”

“我在廣州3套別墅,卻活得相當難堪”

然而我想連徐靜蕾也不清楚,為什麼房子能讓自己稀裡糊塗抱著塵封的房產證也能致富。

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因為房貸。

10年前,廣州一套100平米的住宅頂多就是100萬,只要首付30萬,到今天就漲成了330萬。 30萬變330萬,貸款30年,就算減去還貸的利息和本金,每年的回報超過了30%。

如果你當初拿著100萬的本金買,整個形勢都變了,你頂多年回報率達到了23%。

毫無疑問,房貸這個天然的槓桿,輕鬆放大了你手裡鋼鏰的價值。

然而,到今天又是怎樣一個情形? 假如房價不再大幅上漲,房貸卻月月要還,你每年就要揹負4.9%左右的房貸利率。

如果房價每年不再上漲超過4.9%……那麼對不起,你是在負重前行,獲益倒退。

房貸在價格上升時,放大了你的財富;也在價格下跌時,加深了你的揹負。

“我在廣州3套別墅,卻活得相當難堪”


所以,當老司機們預測買股票的現金流能年獲利超過4.9%,當然是二話不說,賣房買股了。

事實上,A股的上市公司們雖然有一毛不拔的壞習慣,也有一些是出汙泥而不染的。 先不說排前五位的大佬們,股息率已經超過了17%。


也就是說,靠分紅派息你也不該拿著三套“大別野”眼睜睜蒙灰塵。

“我在廣州3套別墅,卻活得相當難堪”


再隨便數一下,最近5年的股東回報率Top10的學霸們:

  • 騰訊53.6%
  • 貴州茅臺35%
  • 亞馬遜36%
“我在廣州3套別墅,卻活得相當難堪”


你閉著眼睛買,似乎都比艱苦奮鬥還房貸強。

可以說,只有財商負分滾粗的人,才會全款買房。 而那些精明會算賬的,現在已經在盤算,手上哪個樓盤應該先放。

“我在廣州3套別墅,卻活得相當難堪”


這些年寫公眾號,我也算是深有感觸。 每次一寫買房,都有一堆老鐵後臺追著留言說:幸好上了車。

的確,10年前上了車,哪怕5年前上了車,都是非常便宜的車票。 哪怕到今天,如果買一套剛需房自己“消費”,完全無話可說;但只是錢多沒地兒放,買一個豪宅來投資,那真的是毫無意義。

且不說豪宅本身就是要交更多的交易稅,豪宅比較難出租獲得現金流。


光看豪宅佔用的資金總量,你哪怕是個年入千萬的土豪級,也應該認真先掂量掂量。 何況大多數人都是每天擠地鐵、啃盒飯、趕上班的普通人,“千萬收入”那是夢裡睡著都要笑醒的天方夜談。

“我在廣州3套別墅,卻活得相當難堪”


還是那句話,買房自己住完全沒問題,買房投資的,趕緊拿起手裡的算盤搞搞數學題。

我們和世界交手的姿態,永遠要跟上時代。 稍不留神,就被錯誤的抉擇扔進了韭菜的大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