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品会“疯”了,顺丰笑了

上周一,长三角品牌研究院发布了原创稿件 ,从服装物流行业的角度出发,对唯品会的物流业务发表了一些拙见。

但唯品会应该再也用不上了。

今天,唯品会正式宣布与顺丰达成业务合作——“即日起,唯品会将终止旗下自营快递业务品骏快递,并委托顺丰提供配送服务”。

看来唯品会是真的疯了。

不过顺丰可没疯。不仅没疯,算盘还打的非常好。

唯品会“疯”了,顺丰笑了

“电商的诱惑”

优秀的孩子总是别人家的。

顺丰自2010年涉足电商领域,至今已近十年。从最初的电商平台顺丰E商圈,到明星项目顺丰优选,再到后期的嘿客和丰趣海淘;从O2O到无人货架,再从跨境电商到新零售。有的已走出人们视野,有的不温不火,有的甚至拖累了顺丰的主营业务。

相比于其他的电商“同期生”,顺丰的十年经历可以说只得出了一个结论:

“顺丰压根没有做电商的基因。”

在上周唯品会的相关文章中,我们已经得出了结论,只有“商流”合一的平台才是未来电商的出路,京东自建物流、淘宝做菜鸟裹裹,都可以印证这一点。

但自上而下容易,自下而上却很难。

说白了,电商的本质是平台,平台的关键是流量和前端供应链。而物流解决的主要是供应链后端的问题,再加上顺丰实在算不上是个互联网公司,获取流量的本事也不太行,自然而然地就落后了。

但电商实在是个香馍馍。对顺丰来说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可以提振业务量。

从2015年到现在,顺丰的市场占有率从当年的9.48%一路下滑到现在的7.26%。

相比之下,通达系通过上市实力大增,加上阿里的加持,诸如中通和韵达两家的市场份额双双突破15%,尤其是在美国上市的中通,市占率逼近20%,市值超过1000亿元。

反观顺丰,上半年业务量增速8.5%,只有行业平均增速的三分之一,而且最核心的“时效件”业务增速只有4%,如此一来,运力过剩也是必然的。

唯品会喂不饱顺丰

但现在才意识到这一点的顺丰,明显有些晚了。

这导致市面上拿的出手的电商平台,基本上都已经“名花有主”了。

京东、苏宁疯狂烧钱也要自建物流,天猫淘宝的订单自然都分给了菜鸟联盟里的“三通小弟”,为数不多跟顺丰合作过的网易考拉还被卖给了阿里……

摆在顺丰面前的选择已经很少了。唯品会算一个。

一直以来,时效件都是顺丰的拳头产品和最主要的现金收入来源。但时效的背后,必然需要极高的成本来支撑,尤其是对于坚持直营的顺丰来说,与电商合作无疑是一次对成本的巨大考验。

不过,拿下唯品会的物流业务对顺丰来说压力不算太大。这与唯品会的属性及定位有很大关系。

唯品会的主要业务模式是“品牌特卖”,对于消费者来说,能以高性价比买到品牌商品才是重点,相比较之下,对于物流所产生的的附加费用并不会过于抵触。

值得一提的是,顺丰在半年报中提到,顺丰新业务包括同城配送、快运、冷运、国际、供应链,这5个业务占据2019上半年营收占比的23.66%,提升超7%,表现较为抢眼。

同城配送对于唯品会的作用也非常重要。之前的文章中提到过,唯品会一些针对女性更加个性化的退换货服务,需要顺丰这样高效率的物流来支撑;而同城配送的时效性对于唯品会现有的前置仓以及正在加码的线下店业务也有一定的助推作用。

但事实上,唯品会最多只能算电商平台里的第二梯队,要想真正在电商物流领域与京东阿里抗衡,还需要一些强有力的“后盾”。

下沉的顺丰遇见谁?

俗话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拼多多可能是顺丰的下一个选择。

2017年年中,顺丰和阿里之间曾爆发过一场“数据之争”,菜鸟指责顺丰一直在大量调取淘宝用户的电话号码等数据,顺丰则指责菜鸟调取丰巢(顺丰投资的自提柜公司)平台上的非淘系数据。拼多多和阿里的竞争更是白热化。

且不说顺丰的总裁王卫还是拼多多最早的天使投资人之一。

今年5月开始,顺丰针对特定市场及客户推出特惠专配等新产品,“打破原有产品价格局限,填补价格区间空白,完善了经济产品体系,不断贴近市场竞争。”

而一直被贴上“五环外”标签的拼多多,也想消除人们对它“廉价”的固有印象。

拼多多的创始人黄峥曾公开表示,拼多多的最终模式是使得上游能做批量定制化生产。这和价格无关,但涉及到对供应链的改造和升级,恰恰也是顺丰正在做的,从末端配送延伸到前端的生产、仓储以及分销等环节。

虽然从短期上来看,拼多多上存在的大量“低价包邮”产品可能根本用不起顺丰,但从双方的长期战略来看,拼多多在上升,顺丰在下沉,两者有朝一日或许能够相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