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壟斷聚烯烴彈性體市場,國產替代迫在眉睫

外企壟斷聚烯烴彈性體市場,國產替代迫在眉睫

摘要:聚烯烴彈性體(POE)是一種熱塑性聚烯烴彈性體材料,具有良好的彈性以及優異的透明性,廣泛應用於發泡材料、醫療器械、改性增韌劑、電線電纜、包裝薄膜等領域。本文結合聚烯烴彈性體(POE)的結構特點,重點分析我國聚烯烴彈性體(POE)行業發展現狀。

什麼是聚烯烴彈性體?

一般來說,聚烯烴彈性體(POE)指乙烯-丁烯共聚物(EBC)、乙烯-己烯共聚物、乙烯-辛烯共聚物(EOC)等乙烯-α-烯烴共聚而成的聚烯烴類彈性體。

聚烯烴熱塑性彈性體(TPO)包括熱塑性硫化橡膠、共混型TPO、原位聚合型TPO,其中,原位聚合型TPO包含嵌段共聚物及聚烯烴彈性體(POE),詳情請見圖1。

圖1 聚烯烴彈性體(POE)所屬分類情況

外企壟斷聚烯烴彈性體市場,國產替代迫在眉睫

(資料來源:中國知網、金智創新行業研究中心整理)

全球聚烯烴彈性體產能分佈情況

整體來看,全球聚烯烴彈性體(POE)主要產地分佈在美國、日本、韓國等地區。數據顯示,目前全球聚烯烴彈性體(POE)產能已經超過100萬噸,其中,陶氏化學產能約為45.5萬噸,佔據全球產能的42%;三井化學、埃克森美孚、SK集團的聚烯烴彈性體(POE)產能佔比分別為16%、19%、19%;LG化學也逐漸開發聚烯烴彈性體(POE)生產技術並進行小規模生產,詳情請見圖2。

圖2 全球聚烯烴彈性體(POE)產能佔比情況

外企壟斷聚烯烴彈性體市場,國產替代迫在眉睫

(資料來源:中國知網、金智創新行業研究中心整理)

我國聚烯烴彈性體對外依賴性嚴重

由於我國企業未能實現聚烯烴彈性體(POE)工業化生產,所需產品主要依賴進口。目前,國內售價在15700元/噸-18800元/噸,產品附加值高、價格較為昂貴。國內流通的聚烯烴彈性體(POE)產品,包括17種牌號,主要由美國陶氏化學及埃克森美孚、韓國LG化學和SK集團提供。

中外聚烯烴彈性體消費結構對比

我國聚烯烴彈性體(POE)消費結構與國外不同,未來具備較大的發展潛力。

縱觀全球聚烯烴彈性體(POE)消費市場,整體呈現快速增長態勢。數據顯示,聚烯烴彈性體(POE)全球消費量由2011年的60萬噸增長至2017年的100萬噸,年度複合增長率為8.88%。

其中,日本是聚烯烴彈性體(POE)最大的消費區,佔據全球總消費量的33%;北美、西歐、中國及其他地區的消費佔比分別為32%、25%、5%、5%。

圖3 全球聚烯烴彈性體(POE)消費佔比情況

外企壟斷聚烯烴彈性體市場,國產替代迫在眉睫

(資料來源:中國知網、金智創新行業研究中心整理)

從消費結構來看,國外應用最多的為TPO終端,佔據總消費量的51%,用於聚合物改性、生產電線電纜、其他用途的佔比分別為29%、10%、10%。此外,隨著共混型TPO生產技術的提高,POE的市場需求有望逐漸提高。

在我國,國內企業由於未能實現工業化生產,聚烯烴彈性體(POE)消費量主要來源於進口。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其他乙烯-α-烯烴共聚物(產品代碼:39014090)淨進口量約20萬噸,進口金額約4億美元。

不同於全球的消費結構,我國聚烯烴彈性體(POE)主要應用領域為汽車行業,佔據總消費量的68%;其他用途的佔比分別為19%、9%、4%。

圖4 國外及我國聚烯烴彈性體(POE)消費結構對比

外企壟斷聚烯烴彈性體市場,國產替代迫在眉睫

(資料來源:中國知網、金智創新行業研究中心整理)

對比來看,在汽車領域,國外車用保險槓材料已經實現聚烯烴彈性體(POE)進行共混改性,然而我國車用保險槓材料僅有20%為POE彈性體。由此可見,POE整體應用率有待提高,未來仍然具備較大的發展潛力。

國產替代迫在眉睫

目前,我國聚烯烴彈性體(POE)主要依賴進口,隨著進口產品價格持續高位以及國內需求不斷增多,我國聚烯烴彈性體(POE)產品實現進口替代已經迫在眉睫。

近年來,我國高度重視聚烯烴彈性體(POE)行業發展,不斷加強POE生產技術的研究。由浙江大學、中國石化研究院、中科院化學所等研究機構開發的具有高共聚性能的催化劑,為開發成型的POE合成技術以及國內企業商業化生產POE奠定了基礎。

目前,關於聚烯烴彈性體(POE)的生產技術研究雖然取得了一定進展,但是仍然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為提高聚烯烴彈性體(POE)國內自給率,可以從以下兩點入手:

1.我國仍需加大研發力度,亟需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POE生產相關工藝技術及催化劑;

2.在我國乙烯產業日趨多元化的背景下,生產企業開發出具有高端化、多元化、差異化的POE產品意義重大。

結語

作為一種重要的熱塑性聚烯烴彈性體材料,聚烯烴彈性體(POE)性能優異,應用廣泛,在汽車行業、聚合物改性、生產電線電纜等領域均有應用,並且具備廣闊的發展前景。

從全球範圍來看,聚烯烴彈性體(POE)主要產地分佈在美國、日本、韓國等地區,我國企業未能實現聚烯烴彈性體(POE)工業化生產,所需產品主要依賴進口。

隨著進口產品價格持續高位以及國內需求不斷增多,我國聚烯烴彈性體(POE)產品實現進口替代已經迫在眉睫。目前,我國雖然在聚烯烴彈性體(POE)的生產技術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進展,但是仍然存在較大的發展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