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蒼梧古國 賀州竟曾是他的核心聚居區

“蒼梧”在古代亦稱“倉吾”

其名在商周時代就已出現

“倉梧翡翠。翡翠者,所以取羽。”

這是“蒼梧”一詞最早的由來

日月斗轉 星辰變換

這片嶺南土地

在日後 會將成為中華民族中不可多得的瑰寶

說蒼梧古國 賀州竟曾是他的核心聚居區

“蒼梧族”的形成與發展

先秦時期嶺南地區生活著的主體原住民

是壯侗語民族的先民古蒼梧族和西甌、駱越等民族

他們創造了部落聯盟實體—古國。這些古國既是地名也是氏族名稱,與中原華夏集團的堯、舜、禹等古國同時並存,並且有文化交往。到了商代,嶺南地區的古國主要有蒼梧國、西甌、駱越,還有雕題、黑齒、自深、禽人等國,俗稱百越。它們與商周王朝有納貢關係。

說蒼梧古國 賀州竟曾是他的核心聚居區

也就是說

賀州—這一方土地

在商周時期就已經存在

並且在這片土地上還建立起過王國

發生過戰爭

也向周王繳納過貢品

按《說文》:“翡,赤羽雀也。翠,青羽雀也。”這裡記錄了古蒼梧族和蒼梧王朝向周王繳納的貢物中有翡翠鳥的羽毛。說明夏商周時期蒼梧王國是一個盛產翠羽的地方。《桂海虞衡志》載:“翡翠除出海南,邕、賀二州亦有,臘而賣之。”在嶺南出產翡翠鳥的三州中,向周王貢納翡翠之羽以賀州最為便利。

說蒼梧古國 賀州竟曾是他的核心聚居區

“蒼梧”這個族群名稱

直到秦末漢初依然存在

《漢書音義》亦載:“蒼梧越中王,自命為秦王”

秦末漢初南越王趙佗建立南越國,封其宗室趙光為蒼梧王,其封地在今賀江流域。漢武帝平南越後在其原封地設置蒼梧郡。

蒼梧族一直是一股比較強大的勢力

在多個文獻中均有記載

但隨著中原華夏集團的不斷南侵

蒼梧族早為楚人統治

漢化程度較高

到了秦漢時期

蒼梧族不斷向南遷徙 遷往嶺南

賀州 逐漸成為蒼梧族聚居的核心區域

說蒼梧古國 賀州竟曾是他的核心聚居區

賀州的瑰寶—

出土文物

經過了漫長歲月的洗禮

祖先們留給我們文物

不盡其數
而這些歷史遺留下來的瑰寶

也給賀州增添了許多不一樣的色彩

說蒼梧古國 賀州竟曾是他的核心聚居區

1991年7月,賀州市沙田鎮龍中村村民陳德興,因打獵追趕狐狸,發現某處巖洞墓葬,這座墓葬出土的器物有:鼎、銅犧尊、銅鼓等共33件文物。

隨後幾年

沙田河下游高屋背一帶

隨著各種基建工程挖土施工

不斷有青銅器物出土

沙田河是賀江上游臨江的一條支流,位於賀州市平桂區沙田鎮內,順江而下35公里是蒼梧郡的臨賀縣,80公里處是封陽縣,溯江而上70公里處是漢蒼梧郡的富川縣,又70公里是謝沐縣。

2001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文物隊

在賀州市沙田鎮沙田河流域的田廠一帶進行考古鑽探

說蒼梧古國 賀州竟曾是他的核心聚居區

發現在沙田河流域及其附近的地方

廣泛地分佈著包括城址、墓葬、窯址在內的

春秋時期青銅文化遺存

其中

最為著名的就是“麒麟尊”

說蒼梧古國 賀州竟曾是他的核心聚居區

說蒼梧古國 賀州竟曾是他的核心聚居區

迄今為止,在沙田河青銅文化區先後出土春秋時期文物六個批次,他們是田廠高屋背墓群、芳林小學墓群、馬東小學墓群、道東石人嶺墓群、龍中崖墓葬和2001年田廠墓群的鑽探及M1、M2發掘材料。

大片的墓葬、城址、窯址

從考古學的角度來看

這些都是組成一個文化區的重要因素

而出土的城址、蒺藜

說明這裡採取以城址為據點的防禦性作戰

擁有王權

說蒼梧古國 賀州竟曾是他的核心聚居區

出土的銅鼓在嶺南地區

具備召集峒兵、發佈命令的功能

是一種典型的政治權利的象徵

說蒼梧古國 賀州竟曾是他的核心聚居區

說蒼梧古國 賀州竟曾是他的核心聚居區

出土的尊、罍、壺、鼎、鍾

等祭祀用禮器

印證了史書所載

周初蒼梧被分封為諸侯國的事實

說蒼梧古國 賀州竟曾是他的核心聚居區

賀州地區

通過瀟湘古道

得中原先進文化之先

創造了嶺南地區比較發達的青銅文化

賀州青銅的文明既有中原地區的楚文化

又有本地區越文化的特色

初步顯現出賀州多元文化的特點

賀州“蒼梧人”的由來

富川的連山鎮、白沙鎮

和湖南江華縣的河路口鎮有一支族群

自稱是“蒼梧人”

因現在的蒼梧在梧州

而梧州的名頭比蒼梧響亮

也有人改稱“蒼梧人”為 “梧州人”

說蒼梧古國 賀州竟曾是他的核心聚居區

他們使用特有的方言,唱與眾不同的民謠“蝴蝶歌”。“蝴蝶歌”裡發現了這樣的歌詞:秦軍平嶺南主帥尉屠睢與這支“蒼梧人”先祖作戰,被“蒼梧人”擊殺於昭平北陀城,頭顱在今富川縣城北街大鼓廟示眾後被扔進昭平縣黑龍潭。這是“蒼梧人”先祖參加西甌君部隊對秦軍作戰的明證。

由於這個族群的文化特色過於濃厚

有人曾經認為他們是瑤族

但國家民委組織的專家組卻鑑定說

他們是南方一支古老的漢族

說蒼梧古國 賀州竟曾是他的核心聚居區

在古零陵國與蒼梧國的分界線上

仍保留的這支“蒼梧人”

應是古蒼梧國的遺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