慘 年內接近450家房地產企業宣佈破產

慘 年內接近450家房地產企業宣佈破產

臨近年關,許多房企的日子正在變得異常辛苦。銷售遇冷、拿地困難、債務違約陰霾籠罩,承受重重壓力的房企坦言“活下去太難”。

據人民法院公告網顯示,截至11月20日,房地產開放商的破產數量已經高達446家,平均每天就有1.5家房地產企業倒地破產,創下歷史記錄。

從海外市場高息舉債到頻頻出售地皮及項目股權回籠資金,再到降價銷售、鼓動“公司全員賣房”,一系列動作背後都透露著房企身處的困境:“缺錢”。糟糕的是,在政策持續收緊的背景下,房企融資卻面臨多重阻礙。

經濟學家馬光遠斷言,“未來中國將只有20%的開發商活下來,80%的開發商都會死掉!”。這或許意味著,這張房企破產名單還將繼續增加。

對於房地產企業而言,2019年的冬天早已開始。在行業融資“緊箍咒”下,金融去槓桿直接壓垮了不少房地產公司,部分還不得不面臨著出局的命運。

在446家房地產破產名單中,多數為三四線城市的中小房企,但也不乏一些知名度較高甚至躋身百強的知名房企。

過去,房地產行業都被視為最賺錢的行業,因房地產致富的老闆不勝枚舉,如今,一年可能接近500家房企走向破產結局,實屬歷史罕見。這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

近期,一份來自廣東證監局的監管罰單可能透露著當下房企深陷的普遍困境。

11月14日,廣東證監局對外公佈了對頤和地產信披與違約等違規行為的情況以及對公司董事長予以警示的行政監管措施。據廣東證監局調查,截至5月31日,頤和地產共有9筆超過1,000萬的未披露到期債務違約,合計金額超過50億元。

債券違約的導火索很快引爆了頤和地產這家老牌房企的資金問題,而這只是行業普遍面臨的資金危機的冰山一角。

10月,三盛宏業集團董事長現場灑淚的圖片刷屏朋友圈,原因是三盛宏業集團難以向員工兌現公司理財。隨後,三盛宏業因涉及交叉違約條款被中誠信託查封旗下資產,並宣佈該信託計劃提前結束。曾是地產百強企業的三盛宏業,如今則需要成立臨時監管小組來推進債務重組。

更早之前,寧波首富熊續強掌管的上市房企銀億集團突然申請破產重整,消息流出後也引來市場熱議。6月17日中午,上市公司ST銀億發了公告,銀億集團、銀億控股已於2019年6月14日向浙江省寧波市中級人民法院申請重整。一家原本400億市值的公司很快跌落到50億市值。

從資金吃緊、銷售緊張到債務問題集中爆發,幾乎所有出現問題的房企都經歷著相似的過程。行業拐點的過程中,讓不少房地產企業感受到了凌冬已至的陣陣寒意。

不少房地產大佬也公開發表了對地產投資的看空言論。近期,萬通集團創始人馮侖就公開表示,“樓市政策太過嚴格,現階段持有房產根本就沒有意義,如果自己手裡有多餘的房產,就會賣了換成別的流動性大的資產。”

事實上,不僅是中小房企集體破產,過去經營良好的大中型房企也開始頻頻“爆雷”。除了上述知名房企之外,今年五洲國際、新光集團等先後爆出資金鍊危機。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背後的信號十分明顯,那就是房地產高週轉、高槓杆、高負債的商業模式已經走向終結,房地產的“高光時刻”不再出現。

北京某中型房地產企業負責人表示,過去大家積極拿地、集團發展多元化業務,依賴的是持續不斷的現金流和不受限制的高槓杆。如今這種高槓杆擴張的模式,卻成為壓垮房企的沉重枷鎖。“財務槓桿過高、資金斷流、融資跟不上、借錢還不了,這就是很多公司活不下去的原因。”

天風證券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師孫彬彬認為,現在涉及違約或嚴重流動性困難的房企以小型房企為主,且這些企業多在業務擴張或管理上存在一定的問題。從財務數據上看,財務費用率快速上升、籌資現金流惡化、現金短債比快速下降是房企違約前比較常見的現象。高槓杆是違約房企比較一致的財務特徵,多數違約房企的淨負債率在100%以上。

一邊是資金問題日益緊張,一邊卻是各種融資渠道的“關閉”,房地產企業面臨著雙面夾擊,導致生存的壓力越來越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