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乐亭一中学生食堂

来源:乐亭文化研究会《读乐亭》会刊网络版

承办:乐亭圈/乐亭故乡人网站

回忆乐亭一中学生食堂

回忆乐亭一中学生食堂

回忆乐亭一中学生食堂

学校食堂是一个被人轻视而实际又非常重要的地方。一位教育界的资深领导说过,学校有两个重要地方,一是课堂,二是食堂。课堂是教学的主战场,食堂是课堂的保障。

建国以来,乐亭一中历届领导都注意把学生食堂做为大事来抓,抓重点,抓关键,高标准,严要求。加之伙食工人爱岗敬业。致使乐亭一中学生食堂几十年来平稳运行。保证了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建国初期,乐亭一中院内没有学生食堂,学生们需到一中西边的育英中学食堂就餐。1951年,一中校领导带领师生填平了院内西北角大坑,建起了砖木结构学生食堂,建筑面积约800平方米。操作间在校园西北侧,餐厅在操作间东南方,两个餐厅平行坐落,东西走向,间隔约10米。餐厅呈长方体,可容纳近千名学生就餐。餐厅前后有地缸盛水用于洗碗。食堂设备比较简陋。随着学校发展,在校学生人数增加,餐厅不够用,于1960年在两个餐厅中间地带扩建施工,把两个餐厅连成一体,建成一个大餐厅。当时的学生食堂虽不够完善,却在建国后的20多年里满足了一中学生一日三餐的伙食需求。

1976年大地震,学生食堂被震毁停用。震后,校领导首先抓了食堂重建,师生员工参与设计施工,在原食堂的东北侧重建了尖顶瓦房学生食堂。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垒了灶台,搭起案板,为震后学生学习提供伙食。

1979年,一中面向全县招生,住校学生人数增加,食堂已不够使用,学校开始筹建新的学生食堂。当时学校经费不足。校领导和总务处木工、瓦工群策群力,大胆创新,自己设计,绘制图纸,完成了餐厅屋顶三角架制作。建筑中,学生搬砖和灰,只有零散瓦工。在没有专业施工队的条件下,建成了面积约1000平方米的学生食堂。新建学生餐厅为尖顶瓦房,餐厅和西侧的操作间库房连成一体,内部有推拉门相通。餐厅与操作间的隔断墙上开有八个售饭口,从原料出库、食堂作业到售饭都在室内进行,既卫生又便利。内部设施也有了改进,餐厅内有吊灯,折叠式圆形就餐桌,操作间配有换气扇,吊扇,照明,上下水,大型冰箱。餐厅外新建了冲洗式洗碗池,学生的就餐环境和工人作业条件有了较大改善。

2006年,按校园整体建设规划,拆除震后所建学生食堂,新建了二层楼学生食堂。建筑面积8200平方米,底层是操作间和餐厅,二楼餐厅宽敞明亮,整洁大方。设有暖气、空调、照明、餐桌椅、冰箱、电饼铛、和面机、绞肉机,电蒸箱,消毒柜等新型电器。逐步完善的基础设施为食堂的科学管理提供了有利保证。

建国70年来,一中学生食堂管理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建国初到1994年为学校统办,统管阶段;1994年到2008年学校食堂划分四摊,由校内职工承包管理;2008年至今为校外人员参与经营管理。

学校统办统管学生食堂期间,工作有计划,层层有人管,非伙食性开支不让学生负担,大事小事为学生着想,点点滴滴向学生倾注爱心。

一、提高饭菜质量是他们的追求

饭菜质量好坏,价格是否合理,学生是否满意,是食堂办的好坏的重要标准,也是多年来一中学生食堂的不断追求。

建国初,一中有十几个教学班,学生800人左右,每人每月交伙食费7元5角,每人一份菜,饭食随便吃,不限量。通常的饭谱是早晚秫米粥,小米粥,疙瘩汤,大酱咸菜豆,白面馒头,窝窝头。中午多是秫米干饭炒白菜。每周改善一次伙食,秫米干饭粉炖肉,当时的学生伙食虽然简单,但不低于普通家庭的温饱水准,学生吃得比较满意。

1955年以后,国家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学生每人每月供粮标准是:男生30斤,女生29斤。食堂实行定量加小票的管理方式,每人每月交固定伙7元。定量不足者,凭小票补充,定量满足了一部分学生的需求,小票为饭量大的学生提供了方便。1960年到1962年是国家三年自然灾害、国民生活困难,国家缺粮,家家少粮,食堂难办。当时,正值一中工作蒸蒸日上之际,教学质量、升学率居全省上游。如何办好食堂,保证学生身体健康,成了学校全盘工作的重点。“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为补充粮食不足,让学生吃饱,校领导和食堂工人想了不少办法,如饭食稀多干少,增加瓜菜代,买来大萝卜,小白菜,学生用课余时间捡来白薯秧子,干菜叶,掰碎,洗净,泡开,和玉米面掺在一起做成糊菜汤,工人们想办法做萝卜条秫米干饭,白薯秧子粉碎掺上玉米面做成小饼。那个年代学生很理解国家困难,也体谅食堂工人的艰辛,一粥一饭颗粒不丢,好吃赖吃从无怨言,有的学生因缺乏营养出现浮肿,学校和食堂想方设法为他们提供黄豆食品,学生患病,设法找细粮为他们做大米粥、疙瘩汤补充营养,多日照顾,直至返回课堂。

1977年,国家恢复了高考,学校工作全面步入正轨,对食堂工作、饭菜标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这时的食堂更加注重饭菜质量,搭配科学合理,每周安排一次饭菜谱,并公布于众。饭谱照顾到主副食、粗细粮搭配,每餐营养平衡,一日三餐注意增加大豆和豆制品比例,饭食干稀搭配,蔬菜采购多样化,并注意季节特点,冬保暖,夏清凉。平时主食以大米白面为主,中午两样炒菜,每周改善一次伙食。根据学生要求,秋冬季节,吃猪肉白菜馅大包子。因千人食堂做包子困难大,每做一次包子工人们都要起早贪晚,洗菜、剁肉、剁菜、发面,揉面,制作,工序繁杂。为了满足学生要求,他们不辞辛苦坚持每周一次,很受学生欢迎。为了降低伙食成本,食堂彻筑了大容量白菜窖,冬储大白菜。俗话说:“百菜不如白菜”,大白菜为食堂改善伙食降低成本提供了方便。食堂还备有几十口大缸,秋后腌制咸菜用以调剂伙食。饭谱安排还注意到特殊情况,如每年高考之前,注意调剂伙食,增加营养,高考期间更注意饭菜的清淡和营养。每年运动会期间还特意编制饭谱。食堂照顾回民学生习俗,特制饭菜。常年为病号学生特做饭菜。五一、十一、新年、正月十五、腊八、端午节等节日,还给学生改善生活。

二、始终把食堂安全放在首位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学生食堂是高风险之地,存在食物中毒,疾病传染,失火失盗等隐患,保证食堂安全是对学生的最大关爱。对此,一中历届领导都很慎重,从不掉以轻心,经常深入伙房,接触学生,倾听意见。在决策上注重选配称职管理员,注意把食堂安全放在首位,谨防事故发生,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内容是贯彻执行《国家食品卫生法》、《乐亭一中学生食堂卫生管理条例》、《餐具清洗及环境卫生制度》、《食堂工人个人卫生标准》、《食堂采购员工作守则》《食堂财务管理制度》等,并经常对照落实,用制度管人管事。

日常工作中,管理员坚持把“三关”,做到“八不准”,即严把采购关,饭菜制作流程关,食品原料储藏关。不准采购无证食品及原料;不准采购不新鲜及有残留农药蔬菜;不准在食堂内吸烟;不准红白菜案混用;不准非食堂人员进入食堂;没有健康证不准上岗;不穿工作服不准上岗;个人卫生不合格不准上岗。食堂工人每周一次例会,总结工作,查找问题,重温食堂工作制度,常讲卫生知识,常提安全隐患,严明安全责任。1987年春的一天,管理员的一位要好朋友给食堂送来一头猪的猪肉,管理员见肉的颜色不对,且没有食品卫生检验印章,当即谢绝收用。随后送肉人污言秽语,扬长而去。同年食堂工人体检,查出一名工人为乙肝病毒携带者,且是教工亲属,为保学生身体健康,管理员毅然将其调离学生食堂改做其它工作。

三、怀有爱心的食堂工人

食堂工人是一个较大群体,最多达30多人,多为临时工。要办好食堂,带好工人队伍,重在选好食堂管理员。建国初期,校领导选派了学校职工共产党员刘成章,他忠厚老实,责任心强,用爱心办食堂,常对工人说,我们国家刚刚建立,缺少建设人才,这些中学生是家里的花,国家的宝,我们要像对待自己的孩子、兄弟姐妹一样,想方设法为他们做好饭菜,让他们吃饱吃好。他经常深入学生中间听取意见,那时,虽然伙食清苦,但学生吃得满意。除选好管理员外,还必须加强员工的思想教育,技术学习,制度约束,特别是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1988年,对食堂工人实行聘任制,一聘一年,签定合同,学校与工人双方履行各自职责,增强了工人的事业心、责任感。从前,有人认为食堂工作简单,粗俗,轻闲。实际上千人食堂不同一家一户做饭,这工作充满着责任和艰辛,也潜在着风险。严冬,工人们五点前就在自己的岗位上开始紧张操作。十来把菜刀,切菜、剁菜,发出的“咚咚”声响合着大铲抢锅的“唰唰”旋律,夹杂着清洗饭缸在水泥地面滚动的“隆隆”声和着盆勺餐具的“当当”撞击声,与大灶吹风机不停的“嗡嗡”声响融为一体,有时,青年工人还兴奋地唱着自编的《伙食工人之歌》:

“食堂工人有力量,白天黑夜工作忙,蒸出了雪白的米饭,馒头个大盛满筐,盆盆炒菜扑鼻香……”

晚上,当人们围坐电视机前居家团聚,尽享天伦之乐时,他们还在清洗餐具,为第二天的伙食做准备。如有各级卫生检查,工人们更加忙碌,餐厅、操作间、屋顶、地面,门窗用具等都需用水全面冲洗,没有暖气,他们穿着胶靴踩在冰凉的水里,衣服淋湿,刺骨寒痛,但仍然情绪高涨。特别是有较大影响的重要岗位尤为劳累。一是大灶火工。学校开饭时间很严格,是人等饭,还是饭等人,到时不开饭,必然引起千人餐厅秩序混乱。他们运煤推碴,烟熏火燎,又脏又累。火工安兴田为了不误学生吃饭,每天都比他人早起生火,从没因大灶欠火延误开饭;二是面食工人。食堂主食以馒头为主,起初食堂没有和面机,全靠手工操作,劳动强度大,一旦发面施碱比例不对,蒸出的馒头既不好吃又难看,学生有意见。面工张启江为让学生吃上可口的馒头,多年不辞劳苦,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确保馒头品味、质量,很受学生欢迎。三是炒菜工。食堂锅大,人站在锅里都不露头顶,炒菜时,既要看好火候,又要炒出味道,在高温下用大铲翻炒烘烤一个多小时,汗流满面。几十年间,在校领导和全体食堂工人的共同努力下,食堂从未发生过食物中毒,疾病传染,失火失盗等恶性事故。

建国以后,乐亭县的数以万计吃着一中食堂的饭菜成长,很多优秀学生走进了院校大门,走上国家建设岗位,而其背后,也闪耀着食堂工人无限爱心和崇高责任。

(作者井伯庸,曾任乐亭一中副校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