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喀左縣深挖資源發展文化旅遊產業紀實

朝陽喀左縣深挖資源發展文化旅遊產業紀實

喀左紫砂企業員工在手工製作紫砂壺。王海波攝

“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這是南宋大詩人陸游的至理名言。如果把深厚的文化資源比作一首詩,那麼詩之外的題材探究和價值轉換無疑比賞詩更有意義。

正是遵循這樣的思路,近年來,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將眾多的文化旅遊資源和特有的文化名片進行了深度挖掘,通過培育品牌、招商引資,讓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讓紫砂礦藏變成紫玉金砂,讓紙塑包裝變成真金白銀,走上了文旅這一朝陽產業的快速發展之路。

文化產業不斷創新品牌

文化旅遊產業風生水起。巍峨的龍鳳山、秀美的龍源湖、迷人的浴龍谷,加之鴿子洞古人類遺址、淩河第一灣、東山嘴祭壇……喀左縣山水資源豐富,文化底蘊厚積,發展文化旅遊條件得天獨厚。近年來,喀左縣將文化旅遊產業置於“五大幸福產業”之首,緊盯“發展全景喀左、打造全域旅遊”發展目標,初步形成了觀光旅遊與休閒度假融合發展、傳統旅遊與新興業態相輔相成、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齊抓共進的新格局。

目前,全縣共有國家A級旅遊景區13個(其中4A級景區3個)、特色旅遊鄉鎮13個、旅遊示範村18個。喀左縣成功創建遼寧省旅遊產業發展示範縣,獲評遼寧省鄉村旅遊貢獻獎,並被列入“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首批創建單位。在旅遊旺季,喀左縣成為遠近遊人爭相前往的好去處,各個景區異常火爆。

紫砂文化產業做大做強。“南有宜興,北有喀左”,紫砂產業一直是喀左縣特色文化產業。近年來,喀左縣狠抓龍頭企業建設,著力打造紫砂產業對外“金名片”,推動產業做強、做優、做大,產品品種從最初的100多個發展到現在的400餘個。在龍頭企業建設方面,以天佑陶藝、晚窯紫砂等為代表藝術陶瓷,以御成紫陶等為代表的日用陶瓷,以榮富陶瓷、閩龍陶瓷等為代表的工業陶瓷齊頭並進,形成產業集群,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日益顯現。在特色品牌培育方面,該縣從原料特色和產品文化特色入手,打造喀左紫砂文化產業特色品牌新亮點,先後開發了極具地域特色的“花鳥源頭”“玉豬龍”“草原風”三大系列產品。

目前,喀左紫砂被評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和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2017年8月,該縣紫砂文化產業園區再次獲批創建遼寧省紫陶文化旅遊產業知名品牌創建示範區。南哨街道被確定為遼寧省紫砂特色小鎮;2018年,省政府《工作報告》中將“朝陽紫砂”列為遼寧省四大特色文化產業之一。

開放舉措引來投資熱潮

近年來,喀左縣“飛地經濟”飛速發展,與之相適應的一個重要舉措就是在利州工業園區規劃建設了佔地100公頃的京津冀產業承接孵化園,重點承接京津冀及外地區全產業鏈印刷包裝產業。對喀左縣來說,這一新興產業一經“飛入”,便打上了文化產業的標籤。藉著2018年被命名為遼寧省印刷包裝產業基地的有利契機,喀左縣也明確了印刷包裝產業方向,即全力打造包裝裝潢印刷企業聚集度高、全產業鏈發展的示範區,努力構建立足遼西,輻射東北、華北地區的區域性印刷產業中心和東北地區最大的紙塑包裝生產基地。目前,已簽約落地印刷包裝企業78家,在談企業12家,項目全部達產後,預計可實現產值20億元,利稅2億元,可帶動勞動就業2500人。落地投產企業28家,日產能力達200噸,企業產品主要銷往京津冀、吉林、內蒙古、江浙等地區,實現產值5億元,利稅5000餘萬元,解決就業600餘人。

今年年初以來,喀左縣通過“走出去、請進來”,多措並舉面向全國、主攻京津冀招商引資,簽訂協議項目2個,分別為利州古城(喀左)文化旅遊項目、喀左電子狩獵場休閒度假區項目,落地開工項目7個。截至9月,全縣文旅項目已完成投資6.7億元。10月,在喀左縣召開的全市文旅產業融合發展暨招商引資現場推介會上,喀左縣總體業績位居前列,並被樹為朝陽市標杆縣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