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最新書單曝光:“愛獨處的人,最值得深交”

關注“Amelie注目深圳”,將文藝進行到底

李健最新书单曝光:“爱独处的人,最值得深交”

♫. ♪~♬..♩

李健最新书单曝光:“爱独处的人,最值得深交”

點 擊 音 頻 收 聽

李健最新书单曝光:“爱独处的人,最值得深交”

來源:慢時光(manshiguang3)

李健最新书单曝光:“爱独处的人,最值得深交”
李健最新书单曝光:“爱独处的人,最值得深交”

前段時間,李健在微博曝出了自己最近在讀的書單,又一次引發了粉絲的追捧。

《冬泳》,《我是你的男人——萊昂納德·科恩傳記》,《太喜歡歷史了》,《日讀古詩詞》,《笨故事集》,《行走的耳朵》,《伯格的女兒》,《焚舟紀》。

不同於網絡上的暢銷書,李健推薦的書籍沒有無病呻吟,有的是對生命的思考和生活的感悟。

李健最新书单曝光:“爱独处的人,最值得深交”

李健愛讀書是出了名的,無論是在訪談中,還是在微博中,又或是他家裡一閃而過的鏡頭,都有書的出現。

曾有網友整理過李健的書單,足足上百本之多,而這只是李健生活、生命的一部分。

李健最新书单曝光:“爱独处的人,最值得深交”

(書單太長,這只是一小部分)

45歲的李健,真的做到了男人的極致,詩人氣質,清秀端莊,溫文儒雅,又帶一點幽默風趣。

不爭不奪,不驕不躁,溫柔地對待著生活,對待著他人,對待著這個世界。

而我一直認為 ,這源自於他強大的獨處能力。

01 獨處時,你才能看清自己

曾有記者問李健,工作之餘會做些什麼。

李健的回答是,彈琴,看書,喝茶,運動,或者發呆。就是每天都會保持一段獨處的時間,一個人做著自己的事。

“我不會在這個時候去想工作,去思考什麼未來,我就安靜地待著,讓心緒,好的,不好的,都流淌出來。

剛退出水木年華時的李健,一個人在北京郊區租下了一個四合院。

每天的時間就是用來練琴、寫歌、看書。

院子前有一片麥田,他時常坐在門口望著一望無際的翠綠,看風吹麥浪,一坐就是一下午。

遇到下雨時,李健或是在窗臺邊或是在屋簷下,靜坐聽雨。

在這個院子裡住了四五年,李健寫出了《傳奇》、《什剎海》、《風吹麥浪》等一大批音樂。

那其實是一段很清貧的日子,沒有暖氣沒有空調,冬天要自己生鍋爐,水管凍破要自己安裝水泵。

但李健卻說,那是他人生中最珍貴的時光。

因為這段獨處的時光,讓他認清了自己,看到了自己真正想要的究竟是什麼。

李健最新书单曝光:“爱独处的人,最值得深交”

確實,當我們與其他人待在一起的時候,我們所展現的自己,往往不是最真實的自己。

因為每個人的認知都受到情緒、立場、利益等的干擾,每個人做出的判斷都是在真相基礎上,再加上自己的解讀。

只有當你獨處時,當你擺脫了外界的虛名浮利,從別人和事物中抽身出來時,你才是迴歸了真實的自己。

叔本華說過:“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可以完全成為自己。”

與人交往,是看清世界,獨處卻是與自己交往,是看清自己。

所謂“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獨處讓人醒悟,讓人看清生命的真相。

見天地、見眾生的前提,是見自己。

02 獨處不會孤獨,無效社交才會

美國作家、哲學家梭羅,曾隻身一人在瓦爾登湖畔隱居兩年,開荒種地,寫作看書。

等他迴歸城市時,有人問他:

“你一個人住在那一定很孤獨,很想見人吧,特別是在風雪天裡。”

梭羅這樣回答:

“與人為伴,即使是與最優秀的人相處也會使人厭倦。 反而是獨處使人身心健康。孤獨,不能以人與人的空間距離來度量。

塔莎奶奶,也是受到梭羅《瓦爾登湖》的影響,在她57歲那年搬到了美國東部的小鎮,從此開始了愉快愜意的田園獨居生活。

在30萬坪的土地上,她建造了農房和穀倉,以及屬於自己的花園,種著薔薇、鬱金香、山茶花……

7月,池塘裡遍佈盛開的睡蓮,摘下一兩朵放進臉盆;

院子裡隨處可見累累的果實,採摘洋李、莓果還有裝滿圍裙的豆子;

她能烹飪出最美味的食品,,成了她招待客人的不二法寶;

雪地裡,她最愛鳥兒的足跡,這對她而言如同精緻的蕾絲花紋;

擠完羊奶,回到屋裡抱著愛犬,感受它身上的暖意。

她一個人過的也很開心,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去生活。

生命本就是一場孤獨的跋涉,無論人生路上有多少紛繁熱鬧,終將抽身出來,獨自細數似水流年。

李健最新书单曝光:“爱独处的人,最值得深交”

在心理學中,孤獨(Loneliness)的定義,是指社交需求得不到滿足,從而感到壓力和沮喪感。

獨處(Stay alone),它是指一種低社交需求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下,個體會用其他的方式來替代社交,從而不需要太多的社交。

為什麼獨處的人不會感到孤獨?因為他找尋到了內心所需要的安定。

中國人2019年每天休閒時間為2.27小時,比三年前的2.55小時更少,每個人又忙了一些,業餘時間更加珍貴。

有人把時間和經歷用在交際聚會上,在推杯換盞裡消磨體力,在“假熟”圈子裡浪費時間。

可最後換到的,卻是更大的孤獨和空虛感。

孤獨就是在你需要別人的時候,你遍尋不著。

你要學會的,是不需要別人,你自給自足。

拒絕低質量的社交,享受高質量的獨處,懷著堅定的方向,保持清醒,義無反顧的往前跑。

03 獨處,是一個人最好的增值期

一個人要想變得優秀,就必須經歷一段獨處的時光。

何炅曾在節目中透露過韓雪的小故事。

有次錄完節目,何老師提議大家一起去吃飯吧。

然而韓雪說,我要回家寫作業。

何老師心想,不想吃就不想吃,沒必要找藉口。

沒想到韓雪真的是回家做作業。

當大家都忙著社交時,韓雪心裡很明白,自己的獨處時光才是給自己最好的成長。

李健最新书单曝光:“爱独处的人,最值得深交”

李健也曾經在採訪中解釋過,為什麼自己不喜歡飯局:

“時間就那麼少,你會被很多東西消耗掉。晚上如果我彈琴或是唱歌,可能就會有靈感,這可能就是好作品的雛形。但如果今晚出去吃飯,那你可能就會錯過機會了。”

李健最新书单曝光:“爱独处的人,最值得深交”

為什麼人在獨處時,更容易出成績更容易成長?可以從心理學角度來分析。

我們大腦的工作模式,大體上可以分成兩種:

一種叫做默認模式(Default Mode Network,簡稱 DMN),另一種叫做專注模式(Task Positive Network,簡稱 TPN)。

當我們專注於某項工作,或是面對家人朋友時,我們需要接收、處理外界信息,讓自己處於專注的狀態,保持自己不走神 —— 這時,TPN 就被激活。

而當我們一個人靜靜待著、什麼也不想時,思維會漫無目的地遊走,大腦其實是非常活躍的,它會不斷對已有的信息進行反芻——這時,DMN 就被激活。

我們所說的靈感、創意、想法,基本都來源於 DMN 的反芻和整合作用。

心理學家Kaufman曾做了一項調查:你思維最活躍,創意最多的時刻,是什麼時候?

72%的人回答是:在淋浴的時候。

因為當我們在淋浴時,我們不需要接收外界的信息,所以我們的大腦的工作模式由 由PN 轉向 DMN。

這就是獨處的力量。

它可以幫助我們從喧囂的外部環境裡掙脫出來,更好地梳理和直面我們的內心,讓思維變得更寧靜、更穩定。

與其為了社交而社交,不如省下時間來好好提升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加強大。

04 每個人都需要獨處

心理學中有一個概念:“第三空間”

每個人都生活在三種空間中:

第一空間,是熟人關係世界,你的父母,你的朋友,妻子、兒女,都是在這個世界中;

第二空間,是陌生人關係世界,與你擦肩而過的,網絡上萍水相逢的網友,都是屬於你陌生人關係世界。

第三空間,是與自己的關係,你最真實的自己,高尚靈魂,下流慾望,脆弱,惡劣,只要真實,都屬於這個世界。

簡而言之,第三空間就是讓你能獨處的時空。

為什麼很多中年人,在下班後或者上班前,願意在車裡繼續安靜一會,聽一下音樂,看一會手機,或者乾脆發呆呢?

因為一下車後,他面對的是家人和孩子,是領導和客戶,他處在的是第一、第二空間。

可每個人都需要一個與自己真正相處的第三空間。

在這裡,你可以做一些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

這些事包括聽音樂、閱讀、寫作、畫畫、運動等,也包括喝咖啡、打遊戲、刷抖音,甚至包括什麼都不做,發呆。

但這些看似無用的事,恰恰對你人生最重要。

因為它帶給你自我補償,帶給你奔波勞碌之外的片刻享受,帶給你勇氣去繼續面對苟且的生活。

李健最新书单曝光:“爱独处的人,最值得深交”

第一空間,第二空間,我們都有意識。但第三空間,我們大多數人卻疏忽了。

很多時候我們困惑、著急、焦慮,表面是著急這些時間,但根本原因在於空間。

很多時候,按照計劃你該寫作業了,該工作了,但是你心卻靜不下來,上上網,刷刷手機,或者打一局遊戲,一晃半小時都過去了。

這就是缺乏第三空間的表現,你心不定。

在忙碌的生活中,人是需要學會緩一口氣,釋放一下壓力的。

只有學會與自己獨處,懂得自我補償,人生才不會迷茫,才能獲取更多前行的力量。

所以,人一定要給自己一段獨處的時間,給自己一個第三空間,讓自己人生最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找到安身之所。

白落梅曾說:

真正的平靜,不是避開車馬喧囂,而是在心中修籬種菊。

希望你能在熱鬧之中,適當地享受獨處,享受一個人的靜謐時光。

李健最新书单曝光:“爱独处的人,最值得深交”

作者:時光君--雙木,90後,慢時光專欄作者,喜歡烹飪,熱愛旅行。用理性認真思考,用態度安靜生活。一半灑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個人微信號:shiguangjun33。本文授權自公眾號:慢時光(id:manshiguang3),轉載請聯繫授權。

李健最新书单曝光:“爱独处的人,最值得深交”

商務合作郵箱 919953750@qq.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