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語詞彙典故:一蚊雞

粵語詞彙典故:一蚊雞

粵語經常講錢,講的是“一蚊一蚊“的,進階一點的講幾十塊,叫”幾草野“,一百塊叫”一嚿水“。一千塊叫”一撇野“,一萬塊叫”一皮野“。今天我們來講講,一蚊雞的典故。

“一蚊”大家都知道,就是一塊錢,但是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叫“一蚊”呢?有人回答說,這是英語“money",但是其實這是從古代音變過來,在古代的銅幣稱作“一文錢”,經過時代的轉變,“一文錢”音變為“一蚊”。這也體現了粵語中保留古代用字之處。

但是平常別人講“一蚊“後面還要加個”雞“,到底有什麼含義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1、塘西風月說:話說去塘西召妓,初步手續先寫一張“花紙”,而格式亦有一定,先寫自己名號(以幾多自稱),中間寫妓女名字,最後一行寫妓院名稱。寫好之後,便交由酒樓雜役帶去妓院,那些阿姑接到“花紙”,便應召“出局”。妓女每次局票收一文,而省港人士向來稱妓女為“雞”,既然一文召得一“雞”,後來就索性稱一元做“一蚊雞”。

2、墨西哥銀元說:當時墨西哥銀圓(銀質硬幣)經廣州大量流入中國。因為成色好,一個銀圓重七錢二分,含銀量達90%成為當時中國主要流通貨幣之一。流通鼎盛時期,宣統2年統計,全國十一億外國銀圓墨西哥銀圓佔三分一。因為墨西哥銀圓上面鑄有鷹,於是幽默的廣東人戲稱該鷹為“雞”。於是叫一個銀錢做“一文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