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素平:走進中山國

白素平:走進中山國

走進中山國

十月二十七日,河北省詩詞協會、河北省散文學會由梁劍章會長和傅志偉會長帶隊,一行二十人去中山國故都採風。我作為一名業餘作者,有幸參加了這次活動。心情十分激動!

我們正定籍會員五人,乘坐傅志偉會長的汽車,八點出發,沿著河北大道一路向西,朝著中山國方向駛去!

時值晚秋,秋風漸涼。隔著車窗望去,寬闊而平坦的河北大道兩側,楓葉秋菊,青春綻放,五彩繽紛,生機勃勃。大自然似一幅五彩斑斕的油畫展現在世人面前,韻味無比!

傅志偉會長雅號"傅公子",是正宗的靈壽中山國人氐,是傅氏家族文化傳人,現居住正定古城!早就聽聞傅會長大名,才高八斗,學富五車,及至拜讀會長文學作品,更是仰慕欽佩!

我們一行五人到達靈壽胡莊橋,與梁劍章會長的隊伍匯合後,最先來到了松滹灣文化園廣場,參觀了青銅博物館、民俗館和石刻園。置身青銅館內,瀏覽那些青銅禮器上的銘文和圖案,精美而典雅。可以想象,古代中山國人創造了燦爛的青銅文化,青銅器的藝術水平達到了春秋戰國時期的巔峰。最具代表性的要數錯銀雙翼神獸。他的主人是中山國最強盛時期的中山王厝,共有兩對四件。你看!神獸頭微上揚,闊口微張,作咆哮狀,利爪抓地,尾鞭翹起,碩健的身軀成弓形,似欲騰躍,富有力度。最神奇的是神獸側生雙翼,長羽上揚,直指天空,更增加了它的動態靈氣。我想,雙翼神獸一定是代表了古中山國人這個遊牧民族的豪邁氣概和頑強不屈、奮發抗爭的精神。成為了一種信仰,一種圖騰!

石刻園博物館,佔地面積7600平方米。採用蘇式建築風格。館藏秦漢至民國時期的各種類石刻千餘件。跨越千年的石磨盤、上馬石、飲馬槽、功德碑等,歷經歲月滄桑,印證了靈壽歷史的發展。

終於,我們來到了中山故都景區。景區位於靈壽縣城西北牛城鄉故城村,距縣城6.5公里,距省會石家莊38公里。是滹沱河生態走廊上一顆旅遊明珠。佔地1500畝。是集休閒、旅遊、文化和體育一體的故都景區。現存的遺址主要有趙王臺、西城牆、北城牆、養魚池、護城河、八角井等。

趙王臺遺址——趙王臺,保存較好,在城內西北部縣城內製高點。高五丈許,周百餘步,臺以夯土砸實。當年,中山國一度被滅國,可經過幾百年的發展,竟然可以與戰國七雄抗衡,惹得趙武靈王變易戰法胡服騎射,終被滅國。趙王臺相傳為趙武靈王滅中山後所築,現在殘磚斷瓦仍可見到!

穿過迴廊,站在木板橋上,看到用沙盤模擬的古中山國城市風貌,井井有條。生活區、商業區、作坊區等區域規劃分明,彷彿先民們的市井生活就在眼前,簡直和清明上河圖中的場景相吻合,有異曲同工之妙。我一時恍惚,彷彿一下子穿越到了古中山國,化身一位美麗的平民女子,身著漢服,頭帶方巾,胳膊上挎著荊條菜籃,循著叮叮噹噹的敲擊金屬或石刻的聲音,去給工匠親人送去香甜的飯菜食物……

我們坐著遊覽車繞景區一週來到故城牆根,摸一摸用糯米湯澆築的、質地堅硬的古城牆的殘垣斷壁,眼前立時出現了古中山國的將士們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鼓角爭鳴,奮勇廝殺的壯烈場景。堅固的土城牆把敵兵永遠擋在了城都外,城郭內一片祥和,人民安居樂業,在戰亂中求生存,求發展,不屈不撓,生生不息,戰敗滅亡又復興,由弱變強盛,從地上到地下給後人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財富和物質寶藏!

遊覽了故都景區,一行人跟隨傅會長去拜謁了他的先祖傅永淳的古牌樓。站在這座巍然屹立的,歷經千年滄桑的古牌樓前,我們確確實實感受到了傅氏文化的魅力。難怪傅會長每次回故鄉都會來古牌樓祭拜,這是一種深入骨髓的家國情懷,是一種扯不斷的綿綿鄉愁!

中山國文化是中國古代文明的瑰寶,與燕趙文化一樣是形成河北人文精神的重要根脈。未來,隨著中山國遺址的逐漸挖掘,中山文化勢必會吸引全國及世界的目光,讓世人感受到中山國文化的魅力與精髓!

相信不遠的將來,中山國將雄風再現,成為京津冀一顆璀璨明珠!

白素平:走進中山國

授權作者簡歷;白素平,河北省石家莊市正定縣西平樂村人,1967年出生,中師文化,做過十多年教師。是市民間文學研究協會會員。發表過小說,散文,民間故事,民謠等。獲得過蒐集整理二等獎,徵文三等獎,新農村大喇叭熱心聽眾獎。其作品風格;淳樸、純淨、文筆流暢、情感細膩,刻畫人物生動鮮明,鄉土氣息濃厚,有一種自然之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