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三角擴容!北上廣是大爺,深圳也正式開啟“大爺時代”

鐵三角擴容!北上廣是大爺,深圳也正式開啟“大爺時代”

01

近代以來,中國的一線城市幾經變遷。

清末民初,西方的槍炮,轟開了中國的國門,逼著清政府和他們做生意,隨著港口開放,佔據深水港的天津、青島強勢崛起,與上海一起組成了民國三大一線城市。

當然,上青天這個組合最初是指三大紡織工業基地,但後來逐漸演變成了一線城市組團。

據瞭解,到民國末年,上海的經濟總量大約相當於3個天津,但上海之外,天津的實力僅次於它,青島再次之。

後來,到了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被西方世界封鎖,沿海城市發展受限,青島沒落,北京依靠行政優勢崛起,“上青天”的一線城市格局演變成了“京津滬”。

這種格局一直維持到了改革開放初期。

改革開放,讓一眾沿海城市崛起,尤其是長三角與珠三角城市。後來深圳被設為市,之後又與珠海、廈門、汕頭一起被列為國家經濟特區。

沿海城市在改革開放的春風下,揚帆起航。

總的來看,沿海城市的大開放政策下,受益最大三個城市是上海、廣州與深圳。

上海吞併了舟山洋山港,成為全球最大的港口,這種背景下,上海依舊保持著其優勢地位。

珠江口的廣州在政策利好下,實力大增,漸漸取代了天津,形成了後來的“北上廣”格局。

深圳設為經濟特區後,在對岸老師的幫扶下,以奇蹟般的速度崛起,實力直追廣州,最終擠進一線城市行列,形成了目前“北上廣深”的格局。

至此,中國的內地一線城市,由北京、上海、廣州與深圳組成。

02

這一個格局已經維持了多年,深圳是一線城市毋庸置疑,但在交通上,深圳與北上廣三大門戶城市之間組成的鐵三角,還有不小的距離。

雖然深圳在外貿進出口總值上,已經連續26年位居第一,港口吞吐量僅次於上海、寧波-舟山港。

鐵三角擴容!北上廣是大爺,深圳也正式開啟“大爺時代”

但從交通運輸力角度來看,無論內部運輸還是外部運輸,深圳與北上廣相差較大,只能算是個二線城市。

此話一點不假。前幾天,本號連續推送的幾篇文章中,就對各大城市的運輸力數據做了梳理。

在外部運輸力(包括鐵路、公路、內陸水路、航空)上,深圳與北京、上海、廣州之間,差了一個身段。即便與二線城市相比,也不佔優勢。

鐵三角擴容!北上廣是大爺,深圳也正式開啟“大爺時代”

數據:各城市統計局

從上圖數據可以看到,深圳外部(城市與城市之間)貨物運輸力與門戶城市和省會城市相比,沒有任何優勢,外部的客運量同樣被門戶城市和省會城市吊打。

這完全可以理解,北上廣是門戶城市,是各自區域的交通中心,掌控著一個區域的運輸量。而如武漢、成都、南京、西安、杭州等省會城市,都是大省的交通、物流中心。​

深圳偏處一隅,在外部運輸力上無法與門戶城市和大省省會較量。深圳雖然地處經濟發達的珠三角,但整個珠三角的交通,都在圍繞廣州轉,廣州是九個城市的華中轉站,是珠江東西兩岸的交匯點。

被廣州卡的死死的,深圳想努力,也找不到著力點。

在外部運輸的航空運輸上,深圳夾在白雲機場和赤鱲角機場之間,國際航線沒有施展的空間。導致深圳的在國際航空方面,不但大幅跑輸北上廣,也同時輸給了成都、昆明、重慶和杭州等機場。

鐵三角擴容!北上廣是大爺,深圳也正式開啟“大爺時代”

而在城市內部運力方面,與北上廣交通鐵三角比,深圳同樣不濟。

鐵三角擴容!北上廣是大爺,深圳也正式開啟“大爺時代”

數據:交通部

上圖是交通部公佈的今年前三季度各大中心城市(包括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蘇州、東莞、無錫、佛山等強地級市不在統計範圍內)的公共汽電車、出租車、軌道交通、客運輪渡運輸規模。

都是城市內部流動的交通工具,衡量的是城市內部的客運量。

上圖一目瞭然,北京、上海、廣州三大門戶城市異常扎眼,遙遙佔據前三甲,都是45億人次以上的流量,領先第4為重慶一個身段。

北京幾乎是深圳的兩倍,上海、廣州也多出深圳15億人次以上。

在這城市內部客運量的分支——軌道交通上,深圳同樣被無法與北上廣並列。

2018年全年,北上廣地鐵年客運量均在30億人次以上,而深圳只有18.77億人次。

鐵三角擴容!北上廣是大爺,深圳也正式開啟“大爺時代”

從上可以看出,無論是外部運輸還是內部運輸,深圳都要低北上廣一大截。恰如有人說到的,鐵三角北上廣,你大爺終究還是你大爺。

然而,最近深圳在其交通運輸官網上掛出的一份文件表明,苦熬了40年的深圳,也將加入“大爺陣營”,北上廣大爺群要擴容了。

03

11月18日,深圳交通運輸局官網,發佈了《深圳建設交通強國城市範例行動方案(2019-2035年)(公眾諮詢稿)》。

這份文件的落地,意味著深圳正式進入執行管理層給予的“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頭銜的打造時間,同時也淋漓盡致地彰顯出了深圳欲補足交通短板,比肩北上廣的決心。

按照文件,深圳的交通將從內到外進行完善。

所謂從內,

就是灣區內部,深圳將加快推進和廣州、東莞、惠州以及珠江西岸城市群的聯繫,與廣州捆綁式發展,一起構建雙樞紐格局,共同提升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競爭力。

具體來看,深圳與周邊城市共同推動城際鐵路建設,加快珠江東岸中南虎城際、深大城際、深汕城際、穗莞深城際、深莞增城際、常龍城際、深珠城際、深惠城際等規劃建設,促進都市圈融合發展。

另外,在與臨深地區地鐵對接上,未來深圳的10號線將東延至東莞鳳崗,深圳11號線北延至東莞長安,深圳14號線東延至惠州惠陽,深圳22號線北延至東莞塘廈,以加快打造深莞惠都市圈。

鐵三角擴容!北上廣是大爺,深圳也正式開啟“大爺時代”

從上圖可以看到,未來的深圳與灣區內的東莞,將有3條地鐵線和一條常龍城際相連;與惠州將有1條地鐵線(14號東延線)、兩條城際線路相連;與西岸的肇慶,未來有深圳至肇慶的高鐵相連;深圳到中山,有深中通道、中南虎城際;深圳到珠海有深珠通道。

所謂到外,就是分別從東部、中部、西部三個方向,加強與長三角、長江中游、大西南三大經濟圈的聯繫,更好發揮深圳作為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的引領功能。

具體來看,深圳著力打造京廣深港、贛深、貴廣-南廣、沿海(廈深)、珠江-西江五大鐵路走廊。

另外,在港口打造與機場建設方面,深圳都將是按照世界級交通樞紐的標準,進行打造。

這意味著:

1、未來16年,中國將新增一個北上廣量級的綜合性門戶城市!

2、在交通地位上,北上廣是大爺,未來,深圳也會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