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首個濱河商業步行街,曾經的批發城變品牌路,還有民俗小吃街

剛到貴陽,在夜間的時候去了大十字和噴水池,沒有找到期待的步行街。很多網友評論,說大十字和噴水池本來就不是步行街,只是貴陽市知名的商業區而已,推薦我在貴陽去步行街應該選擇花果園或者市西路。第二天起床後發現,巧了,我入住的酒店過了地下通道後就是市西路濱河商業街。去之前我也搜索了下花果園,那裡是全國最大的棚戶區改造項目,同樣也是貴陽市城區的中心,是個大型的生活服務綜合體。而市西路也有個共同點,就是也是經過了升級改造,歷經兩年多的時間重新對外開放。在貴陽的兩天時間裡,不得不感慨,這裡的城市改造項目是真的很多。

貴州首個濱河商業步行街,曾經的批發城變品牌路,還有民俗小吃街

貴州首個濱河商業步行街,曾經的批發城變品牌路,還有民俗小吃街

在市西路的入口處,有一頭巨型牛的雕像,但看牛鼻子被摸得鋥光瓦亮,就知道來到市西路的人也不少。可能是我去到的時候正值工作日的晌午,閒著去逛街的人不是很多。在街口還有一家大型商場,據說裡面有個容納10萬冊圖書的書店,還將不定期舉辦讀書會、籤售會、小劇場演出等,還是蠻有文藝範的。我在一樓逛了逛,櫃檯售賣這一些生活家居、品牌服飾,綜合服務比較齊全。

貴州首個濱河商業步行街,曾經的批發城變品牌路,還有民俗小吃街

貴州首個濱河商業步行街,曾經的批發城變品牌路,還有民俗小吃街

漫步在市西路步行街,看著牆壁文化,我不得不感嘆:這應該是貴陽最具文化藝術氣息的商業街了吧。這裡沿街房屋牆壁上的彩繪文化,是我走過各大步行街之後,遇見最個性十足的了。房簷處放置一堆草,順著草叢而下便彩繪了一位個性十足的人物。有妙齡少女,有中年大叔,有異域美女,不過彩繪大叔頭上的頭髮是“綠色”的草叢,看著就很搞笑哦。這些彩繪中,我最喜歡的當屬“變形金剛”,塗在商業步行街的牆壁上,感覺實在太酷。

貴州首個濱河商業步行街,曾經的批發城變品牌路,還有民俗小吃街

貴州首個濱河商業步行街,曾經的批發城變品牌路,還有民俗小吃街

既然是貴陽首個濱河商業步行街,那麼肯定是沿河而建。這條河就是貴陽市比較知名的市西河,雖然此時看河水不算清澈,但這裡曾經可是貴陽市最早的自來水取用地,隨著城市的建設,清澈碧綠的市西河水多少會受些影響,但這裡仍然具有豐富的地下水資源。聽說這條河上曾經有很多的石拱橋,古代從四川、湖南經過貴州再到雲南都會經過這裡,不過石拱橋是肯定見不到了,跨河大橋多為現代化寬廣的橋樑,也符合現代城市化的需求。

貴州首個濱河商業步行街,曾經的批發城變品牌路,還有民俗小吃街

貴州首個濱河商業步行街,曾經的批發城變品牌路,還有民俗小吃街

無論城市的A面多麼繁華,總歸有B面的另一番景象,市西河的兩側就是鮮明的體現。一側是繁華的商業步行街,到處高樓大廈、綜合服務氣息濃厚,而另一側則是修建於十幾年前的老樓房,這裡也許更加市井,卻是真實存在的。白日裡,這些老房子在高樓大廈的陰影裡,但這裡,才會有老城區的味道。同樣,也是市西路步行街發展的基礎,有的時候,旅行途中不一定是去景點打卡、美食探店,來到這些擁有城市生活煙火的地方,才能發現不一樣且原汁原味的東西。

貴州首個濱河商業步行街,曾經的批發城變品牌路,還有民俗小吃街

貴州首個濱河商業步行街,曾經的批發城變品牌路,還有民俗小吃街

曾經的市西路,是很多貴陽人心中的記憶。上世紀八十年代,這裡是以服裝為龍頭的商業街,第一次改造後由地攤經營變為百貨經營,九十年代商業街規模成形,二十世紀初,各大品牌廠家入駐,市西路商業街變成了典型的“品牌路”,這條街就是它的品牌,也是商品最豐富和知名度最高的商業聚集地。現如今,小商品批發有兩大著名的城市,南方的義烏,北方的臨沂,而十年前,市西路商業街就是貴州全省的小商品百貨批發市場,一座典型的批發城。每天大約有幾萬,甚至十幾萬的人流,一到了週末,就成了名副其實的“淘寶城”,原因就是這裡的商品太便宜。

貴州首個濱河商業步行街,曾經的批發城變品牌路,還有民俗小吃街

貴州首個濱河商業步行街,曾經的批發城變品牌路,還有民俗小吃街

現如今,我來到這裡,卻沒有一點“批發城”的感覺。我的家鄉在山東臨沂,不但有類似曾經市西路那樣的小商品集散地,更是一座典型的“批發城”。批發城對於城市經濟騰飛有著推動作用,但安全隱患和交通壓力,也是發展之外的另一種制約影響。隨著城市的建設發展,很多批發城被改造,或藏在高樓大廈、鋼筋混凝土之中,在夾縫中生存。改造後的市西路商業步行街,徹底擺脫了以往髒、亂、差的形象,我走在那裡,也發現道路很乾淨,但總感覺人不算多,畢竟很多不符合如今“調性”的商家,會搬遷至其它地方。另外,我在大街上看到很多圖中揹著揹簍的人,作為外地人,不知道是幹什麼使用的。

貴州首個濱河商業步行街,曾經的批發城變品牌路,還有民俗小吃街

貴州首個濱河商業步行街,曾經的批發城變品牌路,還有民俗小吃街

市西濱河商業街除了原有的商品購物,還擁有很多現代年輕人喜歡的地方,諸如酒吧、LTV、影院和各類休閒場所,緊跟時代發展的潮流。而我最關注的,就是這裡的美食街了。據說曾經的市西路沒有餐廳,只有路邊攤,現在的市西濱河商業街規劃了“食滋九味”、“三食六記”、“醉苗鄉民俗小吃街”三大主題美食廣場。主打貴陽小吃“食滋九味”美食廣場和以世界各地美食為主“三食六記”美食廣場我都沒有找到,只是發現了這條“貴州民俗體驗地”。

貴州首個濱河商業步行街,曾經的批發城變品牌路,還有民俗小吃街

貴州首個濱河商業步行街,曾經的批發城變品牌路,還有民俗小吃街

貴州民俗體驗地應該就是網上所說的“醉苗鄉民俗小吃街”,這裡包含貴州九大市州特色美食。絲娃娃、甜酒粑、石磨豆腐、脆哨、豆腐圓子、牛肉粉、銅仁炸洋芋、畢節臭豆腐……多到我都記不住名字了。很多美食,都是貴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如果外出旅行時間不是很充足,可以到民俗體驗地的美食街道上品嚐一番,如果有足夠時間,可以去到每種美食的特色老字號店鋪,去細細的品味來自貴州大地舌尖上的味道。

貴州首個濱河商業步行街,曾經的批發城變品牌路,還有民俗小吃街

貴州首個濱河商業步行街,曾經的批發城變品牌路,還有民俗小吃街

在眾多美食店鋪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老凱俚酸菜魚,在貴州吃飯有句俗語:吃飯沒酸辣,龍肉都咽不下。可見當地人對酸和辣還有情有獨鍾的。酸菜魚是貴州“黔系”菜裡苗族的一道名菜,凱里市是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下轄縣級市,老凱俚酸菜魚也名聲在外。因為到達那裡我已吃過午飯,也沒法評論這道菜的口味,之所以能記憶深刻,是因為這家店鋪旁邊懸掛著的照片,馬雲、馬化騰、黃渤等知名人士都來這裡品嚐過,不知真假,我也沒去考究。

貴州首個濱河商業步行街,曾經的批發城變品牌路,還有民俗小吃街

貴州首個濱河商業步行街,曾經的批發城變品牌路,還有民俗小吃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