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国的崛起之路-攻灭七国,傲立于春秋初年

公元前806年,周宣王封其同母弟于郑,正式建立郑国。此时的郑国在今陕西华县,开国君主是郑桓公。

公元前772年,周幽王在位时,身为周王室司徒的郑桓公,看到王室日非,听从太史令的建议,将他的族人迁移到洛水东部,居住在东虢国和郐国被迫献出的10座城邑里。太史伯的建议,为郑国东迁规划了发展蓝图和斗争战略,为郑国的崛起铺好了康庄大道。

郑国的崛起之路-攻灭七国,傲立于春秋初年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时,郑国、晋国都尽了保卫的职责。由于晋国陷入分裂,内战频仍,无暇他顾,周王室不得不依靠虢国和郑国,它们都曾兼任周王室的卿士。

郑国的第二任君主郑武公和第三任君主郑庄公相继为周平王卿士,而且控制了内部卿大夫的势力,充分利用王室大臣的身份,经常利用王室之名为自己谋私利,干涉别国内政,兼并周边小国,侵夺他国城池。

公元前767年,郑武公在位时期,郑国吞并郐国。郐国疆域在今河南新郑西北、密县东南之间,国都在今河南密县东北,为妘姓诸侯国。公元前767年,郑武公吞灭郐国。

公元前767年,郑武公在位时期,郑国吞并东虢国。东虢国在今河南荥阳市汜水镇,为周武王灭商后,封周文王之弟建立的东虢国。公元前767年,郑武公吞灭东虢国。

郑国的崛起之路-攻灭七国,傲立于春秋初年

公元前722年,郑庄公在位时期,郑国吞并祭国。祭国在今河南省郑州市祭城区,为平定三监之乱后,周成王改封周公第八子于此地,称祭伯。公元前722年,东迁后站稳脚跟的郑国吞并了祭国。

公元前713年,郑庄公在位时期,郑国灭亡戴国。戴国在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东偏北处

,为子姓侯爵国。戴国位于郑、宋之间,郑、宋两国不和,戴国多受欺凌,因势力较弱,戴国沦为郑国的附庸。公元前713年,蔡国、卫国随从宋国伐郑国,乘机侵入戴国,郑庄公抓住这一时机,在戴国围歼三国之师,又顺便灭亡戴国,占为己有。

约在郑武公或郑庄公在位时期,郑国攻灭邘国,具体时间不详。邘国即于国,为姬发次子的封国,国都位于今河南沁阳西北十五公里的西万镇邘邰村。邘国后来被郑国所灭,具体时间不详。

约在郑武公或郑庄公在位时期,郑国攻灭密国,具体时间不详。

位于甘肃的姬姓密国迁都到今河南省新密市境内,重新立国。春秋时期,密国被郑国所灭,具体时间不详。

郑国的崛起之路-攻灭七国,傲立于春秋初年

公元前504年,郑献公在位时期,郑国攻灭许国。许国疆域在今河南许昌及临颍北、鄢陵西南这一广大地域,国都在今河南许昌,为姜姓男爵国,作为中原之中,在地理位置上有着无与伦比的优势。许国这块肥肉,一直令郑国垂涎三尺,郑国先后在公元前712年、公元前665年、公元前627年、公元前588年、公元前577年、公元前576年等共九次侵犯许国,并最终在公元前504年完全吞并了许国。

经过不断扩张兼并,郑庄公之时的郑国,东面已与鲁、宋接壤,西北是成周、卫、晋,西南与陈、蔡、许、楚相连,经过三代扩张的郑国,俨然已是春秋初年第一大国,史称“天下诸侯,莫非郑党”。

但是郑国的衰落实在是让人大跌眼镜,一手好牌,打得稀烂。

郑庄公多宠子,其死后诸子争位,郑国陷入了内乱,从此开始走下坡路。最先扩张崛起的郑国,因为内乱丧失了成长为大国的最佳时期。经过几次君位争夺,郑国国势大不如前,而周边列强则纷纷崛起。南方的楚国已自立为王,大肆兼并汉阳诸姬,直接威胁郑国。北方的晋国,曲沃一族对晋国公室的斗争取得了绝对优势,开始对外兼并之路,对郑国虎视眈眈。齐国经过管仲的改革,齐桓公开始称霸。郑国处于四战之地,无险可守,且夹于大国之间,因此经常沦为列强争霸的主战场。在对外政策中,不得不时而亲楚,时而亲晋,完全成为大国的牺牲品。

郑国的崛起之路-攻灭七国,傲立于春秋初年

郑国自郑襄公开始,七穆轮流执政,掌控国家大权,国君权力旁落,国君之位的争夺也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

进入战国初期,郑国仍然苟延残喘。此时郑国最大之敌人已经是新兴的韩国,面对亡国之患,郑国仍然内斗不止。在韩国即将灭郑之际,郑国再次内乱,郑繻公杀其相子阳,而子阳之党又杀繻公。郑国完全是自取灭亡。郑国有10万军队,其中6万都聚集在都城里,与韩国的争斗仍然胜负难分。但是在子阳之时,郑国已经一分为三。公元前395年,郑国的负黍反叛,使负黍归于韩国;公元前385年,韩国攻取郑国阳城;公元前375年,韩国完全灭了郑国。

郑国的崛起之路-攻灭七国,傲立于春秋初年

郑国从此退出战国的历史舞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