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債累累的二戰侵華日軍裝備:武器十分簡陋,設計結構向國情妥協

明治維新開始了日本走向近代化、工業化的道路,同時也為日本的侵略行徑打開了潘多拉魔盒。實際上直到二戰爆發時,日本充其量只能作為一個二流的工業國,無奈積貧積弱的中國連這麼一個彈丸小國都難以正面相抗衡。隨著侵略戰爭的進行日本軍國主義的狼子野心不斷膨脹,最終面對作為世界第一工業強國的美國敗下陣來。下面來盤點一下侵華日軍裝備的幾種典型的陸軍武器裝備。

血債累累的二戰侵華日軍裝備:武器十分簡陋,設計結構向國情妥協

首先就是各種型號的步槍。由於日本金屬資源極其貧乏,同時受日俄戰爭"氣勝於鋼"精神的執迷,日本軍隊非常強調精確射擊,近戰中則痴迷於拼刺刀。著名的"三八大蓋"正是這種武器設計與裝備思想的直接體現。1945年初隨著日軍在太平洋戰場的節節敗退,日本研發出一系列冠名以"本土決戰"的步槍,為便於生產採用8mm口徑,製造工藝極其簡陋,卻依然保留的遠程射擊標尺與刺刀座。其中部分槍支裝備在侵華日軍手裡,妄圖依靠中國的佔領區負隅頑抗,當然最終未能得逞。

血債累累的二戰侵華日軍裝備:武器十分簡陋,設計結構向國情妥協

其次就是各式的擲彈筒、擲彈槍等。日軍痴迷於擲彈武器的原因在於其製造工藝簡便,對於資源匱乏的日本來說具有很大的吸引力。比如擲彈筒,相比於輕型迫擊炮,日軍大量裝備擲彈筒取消了瞄準鏡、炮架、高低機等設備,極大的簡化了結構,完全依靠操作經驗來對目標進行射擊,當然射程也要近得多。侵華戰爭期間日軍多次使用擲彈筒拋射化學武器,嚴重違反國際公約。

血債累累的二戰侵華日軍裝備:武器十分簡陋,設計結構向國情妥協

接著就是型號繁多的火焰噴射器。早在北宋時期,宋朝軍隊就發明了"猛火油櫃"並用於守城戰中,可以看做是現代火焰噴射器的雛形。侵華日軍面對我軍據點時,同樣大量使用火焰噴射器,其中主要有九三式、九五式、百式火焰噴射器等,給我抗日軍民帶來了不小的麻煩。戰爭後期日軍將重型火焰噴射器外面覆蓋裝甲與導向輪,試圖做成可移動的單兵掩體,不過最終作罷。

血債累累的二戰侵華日軍裝備:武器十分簡陋,設計結構向國情妥協

日軍的各種機槍同樣是屠戮抗日軍民的劊子手。著名的"歪把子"機槍正式代號為大正十一式,採用了奇葩的供彈設計。供彈機構由6組5發彈夾組成,每打完一組彈夾撥彈齒就會重新撥彈,因此火力持續性不足,戰場實際射速更是慢於傳統的彈鏈或彈匣供彈機槍。同時"歪把子"的製造工藝非常複雜,槍管與散熱片直接採用圓柱鋼銑削而成,大量使用機加件,難以大批量快速生產。而中國軍隊廣泛裝備的ZB-26"捷克造"輕機槍重量輕、使用方便、維護性好、射速迅猛,是抗戰時期我軍手中難得超過日軍的裝備。侵華日軍還裝備了九三式雙管13.2mm重機槍,採用彈匣供彈,可高平兩用。

血債累累的二戰侵華日軍裝備:武器十分簡陋,設計結構向國情妥協

用途各異的手榴彈同樣大量裝備於日軍手中。實際上,手榴彈相比於子彈、炮彈,其生產精度要求較低,部件製造簡便,彈體材料甚至無需採用金屬,因此手榴彈飽受日軍歡迎。其中步兵用手榴彈包括卵型與長柄型兩種構型,臭名昭著的日軍化學戰部隊甚至裝備了化學武器戰鬥部的手榴彈和白磷彈。由於日軍長期以來缺乏大口徑直射反坦克炮,因此以蘇軍為假想敵的關東軍裝備了大量的磁性反坦克手榴彈與縱火手榴彈。戰爭後期日軍甚至研發了陶罐手榴彈,工藝簡陋至極,由此可見日本軍國主義的窮途末路。

血債累累的二戰侵華日軍裝備:武器十分簡陋,設計結構向國情妥協

日軍往往把迫擊炮叫做曲射步兵炮,口徑以70mm、81mm為主,有的甚至加裝了導向輪。對於嚴重缺乏炮兵火力支援的我軍而言,日軍炮兵很是令我們羨慕;不過一旦遇上美國的大口徑榴彈炮,日軍只能被打得落花流水。銘記歷史,才能讓我們更好地展望未來。中國只有加強自身實力才能永遠不被外來之敵侵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