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陽無西與諸葛亮躬耕隆中

今日的襄陽城,南邊和西邊是峴山諸峰和萬山,北邊和東邊是漢江。處在這樣一個地理位置,造成她的興起,比江北的鄧城(鄧國的都城)、樊城都晚。鄧國、樊城都形成於周,是古老的封國。襄陽城的西南和南是同樣古老的盧戎等國。幾百年後,楚國才在現襄陽城的位置設置北津戊(一個防守據點)。到漢初才設縣。此時縣域範圍為:西到萬山,南到現歐廟,北和東都以漢江為界。地域不大,人口數萬。所以在民間留下了襄陽無西的說法。鄧國是漢水中游的強國。現臥龍鎮(原泥嘴)是漢江右岸的一小塊平原,其西和南都是山巒起伏,東則隔著萬山。與鄧城相距不到十里,僅隔漢江,為鄧國所取是很自然的事。隆中山位於平原的邊緣,自然為鄧國的疆域。之後的鄧縣繼承了其管轄區域。秦分天下為三十六郡,南陽郡管轄範圍龐大。襄陽萬山以西的現隆中地區、臥龍鎮和谷城全縣(當時為山都等縣)都是其轄區之一部分。因此當時的人們都是南陽人,這樣才有了諸葛亮所說: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類似情況,還有劉秀的故里現棗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