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寫作」從寫散文到寫小說,不只是體裁的轉變

「談寫作」從寫散文到寫小說,不只是體裁的轉變

題記:應簡書短篇小說專題編委,簡書優秀作者經年鯉的邀請,在簡書故事寫作交流群5群進行分享。

2019/09/15 中午12點

大家好!我是簡書故事優秀作者,也是簡書談寫作專欄的副編暮榮司徒,很高興在空中與大家見面。相識就是緣份。

認識五群的群主,簡書短篇小說專題編委,優秀作者經年鯉大姐是在簡書的海外黨,至今已有一年多的時間。雖然群裡交流不多,但拜讀過她的很多短篇小說,對她流暢的文筆,嫻熟的文章架構和精妙的構思印象深刻。

坦白地說,當鯉姐邀請我到五群來分享的時候,內心非常之惶恐。簡書有那麼多的優秀作者,我能分享什麼?

鯉姐說可以分享創作的心得

那可以。

作為一個文學創作路上的學習者,談心得還是可以的。

進入簡書兩年多,從去年6月開始上更《無用》的寫作課,學習嚴肅寫作,這一年來的收穫滿滿。今天,主要想同大家分享一下寫小說的一些心得和體會。希望通過自己的學習過程,給喜歡寫小說的朋友一些啟發。如果大家聽完,受到某些啟發和鼓舞,那我的目的就達到了。

在我給自己立下一個旗幟進行嚴肅創作之前,寫得最多的文體就是散文。

我本來的工作與寫作沒有什麼關係,只是閒時喜歡寫上幾筆,不為別的,純屬自我宣洩,記錄心情。那麼,我為什麼會忽然有一天,立下旗幟要嚴肅寫作呢?為此我特地在簡書寫了一篇小文記錄,簡言之,就是因為有一個朋友的朋友無意間看了我寫的一篇小文,他欣賞我的文風,便問我有沒有興趣進行長篇小說創作。而創作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要變成劇本,影視化。

一開始我是拒絕的。

因為工作佔去了幾乎全部的精力時間,我根本無暇顧及其他。可能我與寫作還是有緣,過了一段時間後,我居然同意考慮寫長篇小說的事情。

但是其實這個念頭是瘋狂而可笑的。

因為在我答應要寫的時候,我寫過的最長一篇文章可能不超過3000字,我對長篇小說怎麼寫,怎麼下手,怎麼佈局一無所知。甚至,我連大綱是什麼都不知道。

按照廣東人的說法就是,胸口掛個“勇”字就敢往前走。

既然答應了別人,那就要遵守諾言,開始動筆。

2017年9月我拒絕了寫長篇的邀請,2017年底我接受了寫長篇的邀請。2018年的三四月我自己開始嘗試寫長篇小說。

當時我不知道要寫大綱,腦海裡有一個大致的故事,下筆寫了幾行草稿,把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寥寥幾筆寫了幾下,就開始寫作了。可笑的是,小說中的人物除了馬上要出場的兩三個人,其他人還沒有起名字,我就匆匆下筆,迫不及待開始寫了。

可是寫著寫著,寫不下去了。

原因有幾個。

第一,如果不是自己親身經歷過的事情,你就需要編故事。可編一個短故事容易,編一個幾萬字,十幾萬字的大故事可不容易。即便是寫紀實文學,自傳,你都還需要有個先後順序,文學加工呢,沒有大綱指導的長篇小說簡直是開玩笑。還更別提有可能出現前言不搭後語,邏輯上有可能出現問題。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自己挖的坑填不上了。

第二,小說這種文學形式,它不光光只是講故事。

根據維基百科,它是這麼定義小說的。

小說是文學的一種樣式,一般描寫人物故事,塑造多種多樣的人物形象,

與其他文學樣式相比,小說的容量較大,它可以細緻地展現人物性格和命運,可以表現錯綜複雜的矛盾衝突,同時還可以描述人物所處的社會生活環境。

“小說”一詞,最早見於《莊子·外物》:“飾小說以幹縣令,其於大達亦遠矣。”這裡所說的小說,是指瑣碎的言談、小的道理,與現時所說的小說相差甚遠。文學中,小說通常指長篇小說、中篇、短篇小說。

平均篇幅在萬言左右的小說會被劃歸短篇小說。

平均字數三至四萬字的小說,一般被稱作中篇小說。

字數在六萬或十萬以上的為長篇小說。

如果作者打算表現人生中常見的錯綜複雜關係,則必須使用這麼大的篇幅。

如果只是想告訴讀者一個故事,或者一個複雜一點的故事,很容易變成流水賬,有情節無細節無心理描寫無環境烘托等。嚴格意義上來說,這很難被稱之為小說。

而我當時寫得最多的就是散文。或者說,我只會寫散文。

散文這種文體,很多熱愛文學的朋友都喜歡寫。

為什麼?

散文它比較自由,字數不限,篇幅可長可短,可以有明確主題,或者沒有明確主題,說白了就是抒發情感的一種形式,通俗一點可以叫碎碎念,高級一點可以寫出美感和立意,形散神不散。這種文學形式對於熱愛文字和寫作的朋友來說,是一種容易上手,要求不是太高的創作形式。但凡文字感覺好一點的朋友,提筆寫一段短文,悲春傷秋,倒真不是什麼難事。

現代散文,是指與小說,詩歌,戲劇並列的一種文學體裁。對它,又有廣義和狹義兩種理解。

廣義的散文,是指詩歌,小說,戲劇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學性的散行文章。而狹義的散文,也被稱為文藝性散文,是一種以記敘或抒情為主,筆法靈活,篇幅短小,情文並茂的文學樣式。散文有記敘,議論和抒情三種功能。

讓一個隨意寫文的人,寫出一個完整的故事,還需兼顧小說這種文體的各種特點,這樣的要求真不低。

怎麼辦?

既然決定好好寫作,既然自己寫不來,那就放下筆,去學習!

真是瞌睡遇到枕頭,2018年6月底看到簡書推出了更“無用”的寫作課,邀請了好幾位很厲害的專家來講課。毫不猶豫地報名了,才知道,原來寫長篇小說還要寫大綱,人物小傳。寫小說不僅要多讀經典,還要刻意練習。

第一堂課的作業就要求我們寫讀書心得。

說來慚愧,看到這個作業名,我才恍然意識到自己有很久沒好好看書了。我看看案頭的書,是休閒娛樂看的懸疑故事。

不是說看這些小說對寫作沒有幫助,可幫助幾乎微乎其微。

自己已經多久沒有輸入了,還著急忙慌地想輸出,輸出長篇的內容。

這時候我才意識到,寫長篇小說寫不下去太正常了。

因為我根本沒有準備好。

認真上課認真練習之後,我終於開始對寫小說有了更多的認識,但就是因為有了更多的認識,才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很多,好像更不會寫了。 除了寫作業的兩三篇長的文章,我基本還是在寫少於一千字的散文。說它是散文,基本就是記錄一些心得。

好消息是,我居然寫出了6000多字的小說!這簡直是飛躍!從不足一千到六千多,光從字數上來說,我覺得自己進步很大,終於邁出這一步,讓我對自己可以寫長篇小說這件事增加了信心。

時光到了2018年底,回首一年,取得了一些進步,但是在寫小說這件事上,除了篇幅增長,可以把一個故事完整地表達出來,還存在很多其他問題,進步的腳步還是很慢,我覺得自己還是在門外徘徊。

2019年一月,簡書短篇小說專題蘇小飛主編舉辦了一個活動,叫做短篇小說讀寫小組,歷時半年,1到7月,其中一二月併成一個主題,共有六個主題。

每一個月的主題各異,蘇主編開出了書單,要求小組成員先讀書,讀完書根據主題進行短篇小說創作。

一月二月主題是畸形的愛,三月主題是兒童視角,就是要以兒童的口吻來寫出一篇短篇小說,但不是童話,是小說。四月主題是未來簡史的作者,尤瓦爾—赫拉利,五月主題是先鋒派小說,六月主題是公路小說,七月主題是夏天。

畸形的愛?第一個主題就把我嚇住了,好在可以先讀書。

書目裡有馬爾克斯的《霍亂時期的愛情》。

諾貝爾獎得主馬爾克斯是我很喜歡的文學家,可我原來的喜歡只是停留在口頭上,停留在看微博上別人摘抄他的經典句子上,他的作品從沒看過。《霍亂》這本書是我認認真真地讀的第一部作品。

記得很清楚當時還在感嘆,原來一名偉大的作家,光是描寫一個下午發生的事情,就可以寫一章!他對細節描寫的細緻程度,對人物形象的刻畫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說歎為觀止也不為過。回頭一想自己寫出來的東西,簡直不堪入目。

所以在2019年的一月到七月間,按照蘇主編開出來的清單,我老老實實看起書來。雖然沒有每本都看完,但是收穫滿滿。

越讀越感嘆,小說原來可以這樣寫,可以那樣寫。不同類型的小說原來根本連聽都沒聽說過,先鋒派,意識流,未來體,不同的流派不同的視角,就像一個小女孩進入一個糖果屋,看什麼都新鮮看什麼都光鮮,看什麼都想要。

比如我從未接觸過的先鋒派小說吧。

先鋒派的小說把自己的感官形象化,大量運用很多類比,讓讀者對人物的內心有更直接更形象更鮮活的感覺。我覺得這是比較容易看到的一個方面。當然,更深刻的還有對人性描寫的震撼力。

餘華的《世事如煙》,拋開了簡單的,一個維度的描寫,從不直白地描寫這是個好人,或者那是個壞人。沒有說教,沒有定論,光從感官的描寫,抽象的描寫,人潛意識的描寫,讓你看到人本來的模樣。文章裡用大量筆墨去寫意識的東西,所有荒誕光誕都像發生在身邊的故事,小人物的故事。小說荒誕麼?現實中的荒誕,可能我們寫都寫不出。

揭露人性但又不說教,這就是餘華的厲害之處。他沒有對人物和他們的際遇指手劃腳,全憑讀者自己去下定論。有時天馬行空,有時荒誕不經,但通篇一定細膩,細緻,入木三分。

我一邊讀,眼前出現那種先鋒派電影的場景,一個場景切換一個場景,一個鏡頭切換一個鏡頭,就是這種感覺,更像劇本。

就算沒讀完,我也堅持完成了六篇主題短篇小說,最少也有4000多字,最長6,7000字寫完也不覺得累。

畸形的愛主題:早春 - 簡書

兒童的愛主題:逃跑計劃

尤瓦爾-赫拉利主題:合成人手術 - 簡書

先鋒派文學主題:一個風和日麗的下午 - 簡書

公路文學主題:(短篇小說)感恩節的旅程 - 簡書

夏天主題:【短篇小說】夏天的告別 - 簡書

通過多讀多寫多琢磨,我想通了一個困擾自己很久的問題,就是,如何解決敘述和描寫的衝突問題。

為了推進情節而敘述太多,文章很容易寫得像流水賬。反之,如果細節描寫過多,容易造成文章拖沓囉嗦,情節性弱,不吸引人。

不要問我是怎麼想通的,因為讀多寫多自然就明白了。雖說現在自己還是做得不夠好,但比起以前,個人感覺下筆更自如,情節和細節結合沒那麼生硬,增加了可讀性。

諸如此類的想通還有:

寫文章一定要寫一個大綱出來。

現在即使是寫短篇小說,我都會寫一個大綱,不在篇幅的長短。

大綱就像一個思維導圖,可以幫助你理清思路,不自相矛盾,可以幫人物都起好名字,安排好結局。只有這樣,文章已經在肚子裡,寫出來只是讓它更生動,更精采。

今年完成了長篇小說處女作,《太平洋吹來微微的風》,得到一鳴老師的指導和幫助。我加入了一鳴老師的中長篇寫作小組。組裡都是愛好創作中長篇小說的寫作者。一鳴老師和這個群組對《太平洋》那篇長篇小說的誕生幫助良多。群裡的夥伴們互相鼓勵,一鳴老師隨時點評,對於一個初寫長篇小說的作者的鼓勵和幫助無法言表。

現在我已經開始創作第二篇長篇小說《溫哥華攻略》。有大綱,有簡單的人物小傳,對於《溫哥華攻略》想說的故事,心裡已經有很清晰的認識。

最近,我報名了行距組辦的由張鶴老師主講的《成為小說家》課堂,這是一門比較精進的課程。

對於我而言,希望在張鶴老師的指導下,精讀經典小說,深入分析和分解那些小說好在哪裡,人物如何刻畫,文章如何突出立意,表達深層次的東西,不僅只是停留在把故事說得好聽的層面上。

精讀經典,對自己的文學創作有很大的啟發和幫助。

《成為小說家》其中有一課,專門講“淡化情節,強化情緒”

那一堂課對我的觸動挺大。它教授的是如何可以把小說提升到另一個階段,更有深意。而這恰恰是我很弱的地方。

很多小說大師的作品不一定有複雜的情節,燒腦的反轉,或者很多的人物線,但這些都不妨礙大師們成為大師,他們的作品後世流傳,原因就是,他們成功地寫出了情緒,寫出了普世大眾喜歡的東西,人性跨越時空,不受文化,語言,時代的阻隔。

學習了這一課之後,我下筆的時候,會常常想起“情緒”這兩個字。你想帶給讀者什麼情緒,你想用文字去展現和表達什麼,自己是否清楚?如果清楚,下一步就是如何表現出來。

由於時間有限,其他的一些感觸不能一一分享。我寫了不少關於短篇,長篇小說創作的心得,歡迎大家指正。

總結最大的心得就是三多,多讀多寫多學習。

除非你是天才,老天爺賞飯吃,不然就要老老實實地讀,寫和學習。

分享到此結束,感謝大家關注。祝小夥伴們寫作愉快!收穫滿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