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學者:新時代工會工作要滿足農民工“增長型”訴求

專家學者:新時代工會工作要滿足農民工“增長型”訴求

工會學專家參加會議出謀劃策 王豔/攝

11月13日至15日,全國工會學研究會2019年年會暨第35次全國工會理論教學討論會在廣州召開。來自全國各工會院校的93名工會學專家集中探討了新中國成立 70 週年工運理論和工會理論創新、新中國成立 70 週年工運事業和工會工作實踐、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新時代工會維權服務、創新工會工作體制機制,新業態職工群體狀況及其工會工作、新生代農民工狀況及其工會工作、數字經濟對企業組織形態和勞動關係影響、中美經貿摩擦對就業和勞動關係的影響等課題。其中,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成為與會專家熱議的話題。

國家統計局發佈的《2018年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2018年我國農民工總量近2.9億人。農民工希望能夠真正融入城市,在就業、社會保障和培訓等方面獲得與城鎮人口相同的待遇。工會該如何幫助農民工實現體面勞動?與會專家建議,工會要最大限度把農民工吸收到工會中來,切實做好農民工權益維護、困難幫扶和素質提升工作。

調查:農民工的就業矛盾從數量型轉向質量型

討論會上,廣東省總工會幹部學校講座教授、中山大學社會學與人類學學院教授蔡禾認為,農民工已經成為城鎮勞動力市場不可缺少的人力資源。但是,農民工在利益分配與福利保障方面並沒有取得與城市戶籍勞動力同等的地位。

蔡禾的觀點得到中國勞動關係學院經濟管理學院講師王珊娜的認同。王珊娜稱,她們團隊在做《外出農民工就業質量的變化趨勢及特徵分析》課題時,發現農民工由於生活水平和對職業期望值的不斷提升,更加重視就業質量,他們希望能夠真正融入城市,在就業、社會保障和培訓等方面獲得與城鎮人口相同的待遇,外出農民工的就業矛盾也正在從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課題組從勞動報酬、工作時間、社會保障和勞動關係四個維度調研,結果顯示,全國農民工整體就業質量不斷提升,珠三角農民工就業質量指數最高,他們參加養老保險的比例和簽訂勞動合同的比例最高。但這一群體總體存在工作時間長、社會保障的覆蓋率和保障水平與城鎮職工相比差距大的問題。

江西省總工會幹部學校老師羅鵬翔關注新生代農民工的崛起。他在論文《工會視角下新時代農民工工作》中提到,據《2018年全國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顯示,1980年及以後出生的新生代農民工佔全國農民工總量的51.5%,比2017年提高1.0個百分點;老一代農民工佔全國農民工總量的48.5%。在新生代農民工中,“80後”佔50.4%;“90後”佔43.2%;“00後”佔6.4%。新生代農民工的成長環境和第一代農民工不同,有的就是在城市裡長大的,和城市人一樣接受了城市教育,有著和城市市民一樣的愛好與追求。新生代農民工不再滿足於在城市生存下來,而是盼望在城市紮根,他們的利益訴求由原來的“底線型”利益轉變為“增長型”利益。因此,如何滿足新生代農民工的“增長型”利益訴求至關重要。

建議:工會要更大程度把農民工群體團結到組織中來

與會專家一致認為,工會是職工群眾的孃家人,是農民工群體的利益代表者和維護者。在新的時代背景下,面對農民工群體的就業、權益維護、教育培訓等問題,工會要改革創新,突出重點,服務下沉,利用自身優勢做好農民工工作。

羅鵬翔建議,工會組織應深入開展多項農民工集中入會專項行動,讓農民工群體認識工會組織,瞭解工會組織的服務內容,自願加入工會組織。

除工會要積極吸納外出農民工入會外,王珊娜建議,提升外出農民工的就業質量,政府還要向服務型管理轉變。在戶籍制度改革、建立工資支付監控制度和工資保證金制度、依法保障農民工的休息權和休假權等工作上著力,同時,增加面向農民工子女、父母家庭成員的教育、醫療和就業等方面的公共服務供給,解決農民工的後顧之憂。而企業要樹立正確的效益觀和用人觀,規範用工制度,加強對農民工的職業培訓,做到既要用人,還要留人,實現企業與勞動者的雙贏。同時,農民工一方面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質,從而實現提高就業質量的目標;另一方面要樹立勞動光榮、技能寶貴的勞動價值觀,強化職業精神和職業素養。

安徽省總工會幹部學校老師邵月娥認為,做好新生代農民工的工作是工會工作體系的重要部分,工會要挖掘新生代農民工的人力資本,提升其安全感;豐富新生代農民工的社會資本,提升其獲得感;增強新生代農民工的心理資本,提升其幸福感。(南方工報全媒體記者王豔)

典型經驗

天津工會:突出“工”字特色 提升職工技能素質

天津市總工會緊緊圍繞“開創天津高質量發展的嶄新局面”的奮鬥目標,突出工會工作特色,深入開展勞動和技能競賽、“五小”競賽和合理化建議活動,創建勞模創新工作室、命名先進操作法,引導技術創新,補齊企業發展短板。推出網上在線學習系統和勞模雜誌,職工書屋建設,充分用好“學習強國”平臺開展教育活動。確定“天津市第一商業學校河東培訓中心”等30家單位為 2018 年“天津市職工教育培訓示範點”。關注農民工成長,組織“農民工學歷與能力提升行動計劃——求學圓夢行動”,成立農民工共建課堂示範基地。各區總工會,各局、集團公司工會根據市總工會工作安排,依託本區資源,結合自身需要開展職工教育和培訓。組織名師帶徒、技術創新、技能比武等活動,形成結構優化、梯次合理,符合天津市經濟轉型升級需要的勞動者大軍。(天津市工會管理幹部學院喬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