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灵光一闪的经典发明

人类历史上许多最著名和最饱受世人欢迎的发明,其实都是 ” 运气 ” 的偶然产物。

珍妮纺织机:

那些灵光一闪的经典发明

“珍妮纺织机”的发明者詹姆斯哈格里沃斯(英国发明家)是一个普通工人。他既能织布,又会做木工。妻子珍妮是一个善良勤勉的纺织能手,她起早贪黑,一天忙到晚,可纺纱总是不多。哈格里沃斯每次看到妻子既紧张又劳累的样子,总想把这老掉牙的纺车改进一下。

一天,他无意中把家里的纺车碰翻了,他看到原来水平放置的放车锤变成了垂直竖立,仍在不停地转动。这一偶然事件,使他得到启示:既然纺锤竖立时仍能转动,要是并排使用几个竖立的纺锤,不就可以同时纺出好几根纱了吗?他说干就干,终于试制成装有8个纺锤的新式纺织机,并给它命名为“珍妮纺织机”。这项发明比旧纺织机提高效率几十倍,被恩格斯作为“使英国工人的状况发生根本变化的第一个发明”。

微波炉:

那些灵光一闪的经典发明

微波炉给烹饪带来了许多方便,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微波炉是由美国高级工程师珀西斯潘塞 ” 无心插柳柳成荫 ” 意外发明出来的。斯潘塞是电子方面的天才,曾供职于为美军制造雷达设备的国防承包商 ” 雷神公司 “。1946 年,斯潘塞在麻省理工学院辐射实验室工作时,试图发明一种功能更强大的微波发射磁控管——这是一种用于雷达设备的真空管。

一天,当他站在一个测试模型前面实验时,他发现自己口袋中发出了咝咝的异样声音,他马上停下实验检查口袋,结果发现口袋中的一根巧克力棒居然融化了。斯潘塞立即意识到可能是磁控管的微波辐射烤化了巧克力,他又将一包玉米粒摆到了测试模型上,结果玉米很快被烤成了爆米花,炸得满屋子乱蹦。斯潘塞意识到这项技术能在烹饪上派上大用场,世界上第一台微波炉就这样诞生了。如今,微波炉已经走进千家万户的厨房,成了急性子和单身一族的必备厨房用具!

X 光:

那些灵光一闪的经典发明

1895 年的一天,德国物理学家威廉伦琴在德国维尔茨堡大学的实验室中忙碌地研究阴极射线管的特性时,突然注意到一束光投射到了屋内另一头的 ” 氰亚铂酸钡 ” 荧光纸板屏幕上,接着他发现纸板屏幕上出现了一只形同骷髅的手掌骨骼,他最初的惊讶顿时变成了震惊。

伦琴很快意识到,一些神秘的辐射光不但穿过了空气、并且穿过了他的血肉,从而使他的手掌骨骼投影在了光线暗淡的纸板屏幕上。这种光的粒子显然能够穿过固态物体,伦琴接着发现,他可以借助这种超乎想像的辐射光来产生清晰的体内图像。就这样,世界上第一幅 X 光片诞生了。X 光之所以叫 X,是因为 X 是未知事物的代称。没多久,世界各地的科学实验室都开始复制出 X 光机,20 年后,X 光开始大量用于医学目的。由于 X 光是大自然的一种现象,所以准确地说,伦琴是意外发现了 X 光,而不是发明了 X 光。

糖精:

那些灵光一闪的经典发明

很多廉价的甜味零食,都会使用糖精来模拟甜味,虽然这种比蔗糖甜 500 倍的物质,其实是从又黑又臭的煤焦油里提炼而来的。

糖精的发明,源于一个俄国人 ” 饭前不洗手 ” 的经历。1879 年的一天,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俄国化学家康斯坦丁法利德别尔格正忙于一项化学实验,却突然想起夫人在家备好了晚饭,便匆忙赶回。这一天,他发现自己吃下的牛排和沙拉都带上了奇怪的甜味,在确认夫人并未放糖之后,他猛然悟到这甜味很可能来自他从实验室中带出的一支铅笔:铅笔沾上了实验室的试剂,继而又通过他握过笔的手,沾到了餐具和食物上 !

想到这里,法利德别尔格匆匆吃完晚饭,回到实验室继续研究。他仔细检查了当天所有的试剂,最终发现甜味来自一种叫邻磺酰苯酰亚胺钠的化学物质,这也就是今天人们熟悉的 ” 糖精 “。法利德别尔格立即宣布了他的发明,并在美国获得了专利。

超能胶水:

那些灵光一闪的经典发明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伊斯曼柯达实验室的化学家哈里库弗博士带领一个科学小组试图调和研制出一种透明塑料,用来制造军事飞机枪炮的瞄准器,结果实验相当失败,他们调配研制出来的东西粘性太强,它无论碰到什么东西都会死死粘住,根本无法实现他们最初的实验目的。库弗博士认为这一发明是个令人痛苦的失败之作,那种失败感就像我们不慎将超能胶水粘在了自己的几根手指上一样,库弗博士很快就将这种胶水抛之脑后了。

事实上,库弗博士发明出来的是一种名叫 ” 氰基丙烯酸盐 ” 的粘合剂,直到 6 年后,当他负责飞机座舱盖的一项新设计时,他想到了氰基丙烯酸盐粘合剂这个最初认为毫无用处的 ” 老朋友 “,库弗发现,这种物质无需加热便拥有令人难以置信的粘性,他和实验室研究人员在不同物体上测试该胶水的性能,结果发现这是一种粘性令人发狂的超能胶水。

不粘锅:

那些灵光一闪的经典发明

我们现在之所以能用不粘锅来煎蛋,可要好好感谢美国化学家罗伊普朗克特和法国工程师马克格里瓜尔的妻子科莱特,因为普朗克特在 1938 年意外发明了一种不粘材料 ” 特氟龙 “,而 16 年后,科莱特又异想天开地建议将 ” 特氟龙 ” 涂在煎锅上,从而发明出了让无数家庭主妇拍手叫好的 ” 不粘锅 “!

首先是 1938 年,美国新泽西州杰克逊实验室的化学家普朗克特希望利用氟氯化碳气体来为杜邦公司研制一种新型制冷剂,他将一些装满四氟乙烯气体的储气罐塞在干冰里,以防它们受热发生爆炸。不过当普朗克特后来想使用这些气体的时候,他发现储气罐中的气体离奇消失了,可储气罐却仍像装满气体一样重,出于好奇,普朗克特用锯子锯开了储气罐,结果发现罐中掉出了一些白色蜡状的小薄片。这些神秘的化学物质让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大脑,普朗克特立即通过实验来研究它们的特性,实验证明,这种新物质是一种奇特的润滑剂,并且熔点相当高,它不怕热、不怕水、不怕酸,不粘材料 ” 特氟龙 ” 就这样意外诞生了。特氟龙最初被用于制造军事装备,直到 1954 年,法国工程师格里瓜尔的妻子科莱特突发奇想,觉得丈夫用来涂在钓鱼线上防止打结的不粘材料 ” 特氟龙 ” 如果可以涂在煎锅上,效果一定很不错!丈夫格里瓜尔听了妻子的建议立即开动脑筋,废寝忘食研制出了如何将 ” 特氟纶 ” 和铝结合在一起的办法,世界上第一只 ” 不粘锅 ” 由此应运而生。” 特氟龙 ” 和不粘锅,可说都是意外的产物!

尼龙粘扣:

那些灵光一闪的经典发明

在中国,维可牢魔术贴通常被叫做 ” 尼龙粘扣 “。这种由两片塑料制品组成的衣物系束工具,有着相当于纽扣、按扣、插销、拉锁或者带子的功能。

” 尼龙粘扣 ” 的灵感,来源于瑞士工程师乔治 德米斯特劳遛狗时遇到的不便。每当他带着爱犬走过一片生长着苍耳的绿地,狗身上都经常会沾有苍耳的果实。经过仔细观察,米斯特劳发现苍耳的果实上生有很细小的 ” 钩子 “,并与狗毛绞在一起,因而难以从狗身上摘下来。他对这两种自然界中的结构进行了模仿设计,” 尼龙粘扣 ” 因此而诞生。

小伙伴们,你们还知道哪些类似的意外发明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