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醫療董事會“絕地反擊”出招限制併購方股東權利

4年前收購的子公司即將“出表”,由併購進入的兩股東則面臨“出局”,創新醫療的轉型“宏圖”,終成一地雞毛。

創新醫療11月19日晚公告,公司董事會審議通過了暫時限制康瀚投資、建恆投資股東權利的議案,待相關股份權利瑕疵及不確定事項明晰後恢復。給出的理由包括:標的公司建華醫院管理層存在背信損害上市公司利益的情況;標的原股東康瀚投資拒絕履行2018年度業績補償義務;康瀚投資、建恆投資的股東身份存在不確定性;建華醫院存在重大減值跡象等。

而在董事會決定暫時“縛住”康瀚投資、建恆投資兩名股東之前,小股東提請罷免董事、建華醫院徹底失控等一連串風波,早已掀開了創新醫療併購後遺症的“創口”。

併購四年 “人財兩空”?

創新醫療11日晚披露,對全資子公司建華醫院失去控制。這家在2018年度貢獻了逾1億元淨利潤的核心子公司,擬自今年11月起不再納入合併報表,預計將對公司2019年度財務報表產生重大影響。

而在2015年向康瀚投資、建恆投資進行收購之時,作價9.3億元的建華醫院曾被視為公司向醫療領域轉型的重頭戲。

但肩負厚望的建華醫院,其業績承諾完成率卻從2016年的100.16%降至2018年的84.79%。此後,雙方在業績對賭補償、經營管理權等諸多事項上的齟齬,最終爆發為互不相讓的內鬥。

據公告,10月28日,創新醫療年審中介機構派遣審計人員前往建華醫院進行2019年度財務預審工作,但建華醫院管理層拒絕配合,且不提交任何材料。

這並非建華醫院第一次“抗命”。今年半年報審計期間,建華醫院管理層就曾以各種理由推脫,拒絕提供審計材料。創新醫療稱,因上述事項,公司半年報及三季報未獲監事會審議通過,且在董事會審議時,部分董事投下棄權票,表示無法保證公司定期報告的真實、準確、完整。

此外,建華醫院還發生了未經審批私自處置土地、私自與寶信國際融資租賃有限公司簽署《融資租賃合同》等違規行為,醫院公章等重要物件至今沒有移交。

這也成為創新醫療此次要求暫時限制康瀚投資、建恆投資股東權利的原因之一。

公告直指,作為上述兩名法人股東的實控人,梁喜才、黃毅等未經審批違規處置募投項目土地使用權,嚴重影響公司募投項目的建設;涉嫌利用職務之便,操縱建華醫院進行非正常設備採購,輸送鉅額商業利益;把控建華醫院拒絕歸還暫時補流的2億元募集資金,拒絕接受公司的正常管理,拒絕配合公司的年報預審等工作。

自衛還是反擊?

轉型好戲緣何淪為內鬥鬧劇?

今年8月,一場由康瀚投資、建恆投資等3名小股東發起的 “奇襲”,將雙方矛盾徹底公開化。創新醫療諸暨總部,看似風平浪靜的股東大會上,卻做出了同意罷免包括公司時任董事長陳海軍在內的6名董、監事的決議。這一議案,正是康瀚投資等,以公司實控人陳夏英、陳海軍在此前關聯交易中涉嫌侵佔上市公司資金為由,臨時提請的。此次“罷免潮”中,時任管理層僅有胡學慶、陳素琴2名與公司實控人不存在關聯關係的成員“倖免於難”。

“我們怎麼都想不到這個結果。”陳海軍向上證報透露。在幾乎全員遭到“清洗”的背景下,此次董事會提出限制康瀚投資、建恆投資的股東權利,或可視為大股東方面發起的“絕地反擊”。

在議案理由中,公司董事會“釜底抽薪”,對康瀚投資、建恆投資的股東身份提出質疑。據公告,康瀚投資和建恆投資的持股比例分別為9.88%和2.49%。而截至目前,康瀚投資所持公司股份已全部被司法凍結及輪候凍結,且正處於法院執行中。建恆投資所持股份亦全部被上海金融法院司法凍結。

由此,董事會決議認為由梁喜才、黃毅實際控制的康瀚投資、建恆投資作為建華醫院的原股東,其獲取公司股份所支付的對價存在重大瑕疵,存在出資義務未履行或者未全面履行或者抽逃出資的情況,且股東資格存在重大不確定性。需待相關股份權利瑕疵及不確定事項明晰後,再恢復享有並行使相應股東權利。

公告顯示,若該議案順利通過股東大會,康瀚投資、建恆投資將被暫時“凍結”的股東權利包括但不限於:股東大會表決權、選舉權和被選舉權、依法轉讓出資或股份的權利、盈餘分配權和公司剩餘財產分配權、提議召開臨時股東大會和特定情形下召集主持股東大會的權利等。

頗值得玩味的是,創新醫療自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相關董事、監事被罷免後,一直未召開換屆選舉的股東大會。11月19日,公司發佈了關於董事會換屆選舉並徵集董事候選人的公告。僅時隔一天,這項針對康瀚投資、建恆投資的“限制方案”即面世。

關注同花順財經微信公眾號(ths518),獲取更多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