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南湖,太南了

家在南湖,太南了

家在南湖,太南了

當鐵軌與湖泊同時穿過武昌,洪山區的可控範圍,便被圍合出了一塊“孤島”,就是南湖。

在武漢,沒有任何一個片區像它,非南湖人,總用著刻板印象標籤它:

擁堵、淹水、外碼多;路窄、車亂、環境差。

本就非萬不得已不進南湖的武漢人,自2016年一場大雨後,更是對身邊家住南湖的小夥伴同情不已。

眼神充滿慰問,嘴裡含著一句:家住南湖,你難嗎?

家在南湖,太南了

- 01 -



南湖出行,為什麼難?

時光拉回1936年,國民政府修建的軍用南湖機場,佔地4000多畝,改變了南湖原有地貌。

1951年,南湖機場作為武漢的首個民用機場,走入高光時刻。直至1995年,天河機場建成啟用,南湖機場才徹底退出歷史舞臺,成為一代人的回憶。

家在南湖,太南了

△ 原南湖機場停機坪。圖片來自網絡。

被稱為“南湖”的區域,其實沒有任何行政劃分的邊界,它來自武漢人的口口相傳。

作為武昌最大的居民聚集地,它位於武漢二環與三環之間,東臨南湖、南臨二環線,北至楚雄大道,如此坐擁湖泊,高校環繞的地理位置,似乎並沒有為其加分多少,反倒平添幾多愁。

南湖之所以堵,恰是因為這魔幻佈局。

鐵路兵分三路,埋伏於南、北、西面,因形成了柵欄口、井崗八村、嶺南路三大涵洞的赫赫威名。

東有大南湖分隔世界,西有巡司河圍追堵截,僅剩一條珞獅南路無阻貫穿,卻又迎頭撞上二環線的高強度作業,難當大任。

家在南湖,太南了

秦時明月漢時關,85萬人出行難。南湖出行難,是以2018年10月7號線通車來劃分歷史的。

曾經,靠3條涵洞連接外部世界,讓南湖成為人們眼中的百慕大三角洲,早高峰出不去,晚高峰迴不來。

涵洞之下,窄窄的兩車道,容納進出雙向車流,像一條渾濁不停歇的河,人們往各個方向散去,匯入南湖外紛繁複雜的生活。

涵洞兩側的人行與非機動車混行洞口,也常因通道狹窄,擦出火花。但正因如此,南湖人才更有一顆強心臟,輕傷不下火線。小摩擦,對罵兩句,便甩手揚長而去,絕不互找麻煩。

家在南湖,太南了

家在南湖,太南了

南湖居民若想準點上班,必須在6:30之前完成大逃殺。不然,輕則30-40分鐘分鐘起步,重則全靠命硬的涵洞之旅,足以讓人全年無緣全勤獎。

南湖生存第一步,看破時間與距離的不成比例。家住瑞安街,工作於西北湖的我,在7號線降臨之前,只能每日於最堵的井崗八村,擠一趟永遠上不去的320,在對梅苑小區地鐵站的盼望中,感受清晨的第一縷絕望。

家在南湖,太南了

家在南湖,太南了

在南湖出行的高峰期,開車的地位是摩擦於地面的底端。只有摩托車、自行車處於金字塔頂部,即使它只有25km/h,但當它從你從身邊經過的時候,仍可對你拋出輕蔑一笑。

每一個家住南湖的人,都躲不過黑車司機的親切慰問:走不走?

他們是南湖鬼火電車的神秘一組,有著特有的運行軌跡。清晨,駐紮於各大小區門口,一款加長版定製座椅,一聲嘹亮的高呼,解上班族於水火之中。要價與出租不相上下,可速度,卻讓任何四輪都望塵莫及。

夜晚來臨,每一個公交、地鐵站點,總少不了他們迅速圍攏的身影,爭分奪秒,比父母都關心你想去哪裡。明知黑車危險的我們,總是迫於時間壓力,一次次偏向虎山行。

家在南湖,太南了

七號線通車,南湖上班族終於擺脫涵洞之苦。

但,只有靠兩條腿走去地鐵站的人都站在歧視鏈頂端。剩下的大部分南湖人,不得不依靠自行車或小電驢,在最近的地鐵口打破結界。

地鐵站4個角,像4個巨大的磁場,吸附著數以千計的自行車、電動車。

每天清晨,在車海里見縫插針是必備技能。到了傍晚,淹沒在茫茫車海中,發自靈魂的吶喊“特麼我的車怎麼又找不到了”,此起彼伏。

家在南湖,太南了

如今再走向涵洞口,高峰期堵車的恐懼仍未消散,但勢頭已明顯減弱。從前遙遙無期的通勤時間,終於可以掌握在射程範圍內。

雖然,外面的人,仍舊笑南湖是武漢最孤獨的地域,但南湖人心裡,正因為它一年年的改變,痛並快樂著。

家在南湖,太南了

- 02 -



南湖,你變了

如果從2014年南湖打圍施工算起,到去年7號線通車,四年間,南湖人每天度日如年。

但房價的飆升,卻比地鐵先來一步。南湖在售新房寥寥無幾,二手房交易卻愈發活躍。南湖各大小區,中介隨處可見。

家在南湖,太南了

學區“性價比”之王,南湖當仁不讓。

南湖一小、南湖二小、南湖實驗小學,皆是優質,南湖中學亦是省重點。

但卻隨著熱度大漲,入學條件也因此嚴苛。孩子在2019年上學,要求落戶1年以上,2020年上學,落戶2年以上......以此類推,孩子在2025年上學,則落戶要在6年以上。

家在南湖,太南了

縱觀整個大南湖,環繞6所高校,帶來了“孟母三遷遷至南湖”的調侃。再有省出版城與曾經聲勢浩大的圖書批發市場坐鎮書城路,長在南湖的孩子,本應更容易沾染幾分書生氣。

但卻總被堵與淹水,無序與雜亂,硬生生的將人們拉回進最市井的生活裡。

2016年,大雨滂沱,南湖淹水範圍之廣,時間之長,突破了歷史記錄。

不僅馬路汪洋一片,就連南湖湖水也無法排出,它與雨水攜手湧上街頭,整整一個半月才肯珊珊離去。

家在南湖,太南了

△ 2016年南湖“海景”。圖片來自網絡。

但如今,南湖看海的風光已不再上演,隨著江南泵站、南湖聯通渠、雅安街至文薈街排水箱涵等工程的完工,期盼大禹多年的南湖居民,終於得償所願。

曾經的武昌第一臭水溝巡司河,也正於大力整治中,十幾樓都不敢深呼吸的沿河居民,眼看著樓下的一潭死水,逐漸變成了文化步行街、水灣風情園和運動公園。

家在南湖,太南了

300年曆史武泰閘農貿市場,即便經歷了搬遷白沙洲的轉折,也仍承載了南湖人一日三餐的最深沉的力量。人聲鼎沸,從清晨延續至深夜。

不同的面孔,每日在這裡上演著各自的故事,然後迅速的擦肩而過,武泰閘,永遠等待著人們的再次光臨。

家在南湖,太南了

從武泰閘綜合大市場轉身入巷,一處低配版鎌倉火車的景緻隨即浮現眼前。

這裡是火車頭接駁處,紅色的車頭在急促的叮叮聲中匆匆而過,留下圍欄兩邊的車與人,駐足而望,恍惚間,以為誤入新海城的漫畫世界。

家在南湖,太南了

當人們對地鐵7號線的通車的喜悅日漸淡化,地鐵8號線、12號線也傳來即將通車的曙光。

2019年,文薈街文薈街地下通道正式通車,楊泗港大橋建成,讓南湖人對外的方式更加豐滿。

而正在施工的兩湖隧道,也將成為南湖與東湖的“主婚人”,讓徐東、青山與南湖、光谷,擺脫異地戀情。

南湖的淹與堵,正在一步步被歲月拋棄。南湖人,也即將擺脫被誤解,被同情的宿命。

家在南湖,太南了

- 03 -



南湖日夜,自洽的幸福感

清晨的瑞安街的人潮,以“老武漢熱乾麵”為起點,百米之內,24種選擇,各有利器,在街頭猛嗅一口,都是十幾年柴火燒出的香味,隨便一指都是10年老字號。

作為居民聚集區,南湖也是整個武昌最有煙火氣的地方之一。

家在南湖,太南了

家在南湖,太南了

維佳佰港城始終是南湖的宇宙中心。KFC、屈臣氏、大超市滿足了南湖人的生活需求。

剛需,才是南湖永恆的關鍵詞。以至於片區內最大的商場,都長著一張剛需的臉。

每當夜幕降臨,沉寂了一個白天的南湖,街燈亮起,一秒回血。人們推著購物車從超市出來,小朋友在廣場上嬉鬧,廣場舞的歌聲淹沒汽車的鳴笛聲。

家在南湖,太南了

家在南湖,太南了

濃濃的生活氣息,縈繞左右,自成一套生態系統,也就此生長出一份獨家記憶。

尤其在深夜,街邊抽出塑料凳坐下,擼串喝啤酒,每一個毛孔都被炭火香打開。你會更懂南湖的溫柔。

家在南湖,太南了

水深火熱的它,在武漢人固有概念中,仍處於幸福指數的窪地。但南湖在這些標籤背後,一直擁有自己不服輸的節奏。

它沒有精緻文字的氣質,但就是這種喧囂而上的紛亂生活,在流言與改變中,形成了一個溫暖的漩渦,讓每一個居住在南湖的人,甘願深陷其中。

家在南湖,太南了

/

攝影 = 黃大頭

家在南湖,太南了

HANS話題

你在南湖留下過哪些回憶?

文末留言區一起來討論吧。

×

家在南湖,太南了

北京時裝週 | 漢派火鍋 |

11月新消息

家在南湖,太南了

武泰閘菜市場。

祝大家早日實現豬肉自由。

作者 / 黃大頭

家在南湖,太南了

家在南湖,太南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