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出土銀釉雞冠壺

銀釉為我們所不熟悉的陶瓷。

西漢中期,出現了表面施鉛的陶器,施鉛後的陶瓷釉層清澈明亮,光澤平滑照人。陶器燒成溫度在800℃左右,胎釉一次燒成。釉陶能在低溫中燒成,主要原因是釉中配有大量的鉛。而這種含鉛量高的釉大多以黃綠色為主,一般稱為綠釉。

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出土銀釉雞冠壺

含鉛的釉層由於長期埋藏於地下,受到酸性液體以及有毒氣體的侵蝕,表面析出層狀結構的物質,這些層狀物質積累到一定厚度以後對光線有干涉作用,反射光呈銀白色,這些析出物質通常被稱為“銀釉”。

銀釉雞冠壺高25釐米,口徑6釐米。淡黃陶胎。扁身,短管口,口唇微侈。上有馬鞍狀雙孔泉,供穿繩用。體側有皮條及針痕裝飾。通體施綠釉,壺身呈現光豔悅目的銀斑。壺身兩面壓劃卷草紋,紋飾簡潔明快,優美自然。

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出土銀釉雞冠壺

雞冠壺是遼瓷中的典型器物,它適應遊獵生活的需要,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從造型與裝飾看,此壺為遼代早中期的作品。

1986年,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發掘遼陳國公主與駙馬合葬墓。這是迄今為止,發現遼墓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出土文物最多的墓葬。

內蒙古通遼市奈曼旗出土銀釉雞冠壺

遼陳國公主為遼第五位皇帝遼景宗孫女。生前倍受寵愛,封為陳國公主。這位契丹公主覆上金面具 倚著金花枕,帶著十八年華的愛情盟約,沉睡千年。讓人感動的是,在屍床上,她與心愛的丈夫並排沉睡。而不是漢族躺在各自在棺槨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