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杀”客户的财富幻象,吃掉所有人的未来

“屠杀”客户的财富幻象,吃掉所有人的未来

Photo by Muzammil Soorma on Unsplash

1.佛罗里达的财富幻象

先讲一段投资往事吧。

这段往事曾经被美国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写过,出现在很著名的一本书里,名为《1929年大崩盘》。

那是在上世纪20年代中期,美国南方州佛罗里达的房地产价格一度暴涨。

南方冬天的气候,好于北方的纽约、芝加哥或者明尼阿波利斯。随着收入的增加和交通条件的改善,每到冬天,北方的富人们就乘飞机南下。

加尔布雷斯写道:富人们南下度假,“就如同加拿大黑雁迁徙那样有规律,令人印象深刻。”

于是人们相信,整个佛罗里达半岛将住满来度假和晒日光浴的游客,包括当地的海滩、沼泽、湿地和公共灌木丛都将成为有价值的东西。

如同发现了待挖掘的金矿,很多人非常激动。在销售者的诱导下,佛罗里达的房地产投资前景让人血脉贲张。

整个1925年,出于不费力气就发财致富的追求,很多投资者来到了佛罗里达。那里的土地被分割成许多地块。

地块资产每天都在增值,甚至半个月内就能转手赚钱。买地者并不会在这里居住,也未必相信别人一定会住,但他们坚信的是,后边一定会有更多的人来买,地块一定会不断升值。

有人这么认为:这是上帝要让我们发财致富!

财富的游戏顺利开始了。

后边的故事很容易猜到,繁荣不可能持续,房地产价格转头暴跌。一大批投资者因此惨败。

这个投机闹剧的末日最终到来,是因为一场强烈的热带风暴。发生于1926年9月18日的风暴,卷走了数千房屋的屋顶,海水把豪华游艇卷到了迈阿密的街道上。

这场热带风暴,如同击鼓传花的游戏中鼓声最终响起。

加尔布雷斯后来有个总结。他认为,这个故事里包含了“传统投机泡沫的全部因素”。

“屠杀”客户的财富幻象,吃掉所有人的未来

2.财富幻象到处都是

佛罗里达的投机闹剧,不是孤例。

金融史家金德尔伯格笔下的那些案例就不去说了。看看我们身边吧,大大小小的财富幻象到处都是。

前几天,证大文化发出公告,称总经理朱钰因“捞财宝”及“证大财富”涉嫌非法集资,被上海警方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协助调查。

这个事件,是证大掌门人戴志康被抓之后的后续。

从P2P的谢幕角度看,标志性的事件不少,比如陆金所P2P业务良性退出,以及戴志康锒铛入狱。

P2P是打着金融科技创新的面目问世的,但在世的数年间,多半扮演的角色,却是拿高息诱惑出借者,导致最后一地鸡毛。很多一起步就欺骗客户的机构,竟也能红极一时。

很多人在投资时也有犹豫,但往往被财富幻象所迷惑,被明晃晃的数字所蛊惑,还是冲入了其中。等到“热带风暴”刮来时,悔之已晚。

私募领域同样乱象迭出。私募,一度被称为所谓的“大资管时代的中坚力量”,后来竟成为一些人争相躲避的一个名词。

有消息称,私募机构从业者的数量在继续下降。这表明行业洗牌、整合仍在进行中。

P2P也好,私募也罢,都是机构生存的一种形式。在监管的半径内,形式本身是无辜的,有责任的还是人。

是谁,在利用财富的幻象蛊惑渴望财富增值的众生?

有人刚好贪心,有人刚好会骗,于是一拍即合。

“屠杀”客户的财富幻象,吃掉所有人的未来

Photo by Alexander Mils on Unsplash

3.供给侧需要检讨

做一个合格的金融消费者,并不容易。

一位卖五金零配件的小老板,赚了些钱,手上拿着500万现金,不知道该投向哪里。投资清单上常见的股票、房产、黄金、存单,都令他纠结不已。他也知道不能单单摆在银行里,但又恐惧风险,不得已还是存在银行里。

一位手头持有数千万人民币的高净值人士,被这两年投资市场的风声鹤唳惊吓了,思来想去,最后还是跟银行做了个协议存款。她的逻辑如此简单:我就想看到本金一直在——尽管她也知道,一直这样操作,财富也会毛掉。

这个市场中,从普通投资者到高净值客户,需求仍在。只是,供给侧的作为令人并不满意。

十多年来,一些财富管理机构不断在营销客户。尽管不是所有的营销都出于恶意,也不是所有的“营销”都不能产生价值,但总体而言,在价值观层面,供给侧需要检讨。

在这过程当中,有人不惜借着财富的幻象“屠杀”客户——如此,失去的一定是所有人的未来。

另外,滞后的监管也助推了整个生态中的“幻想、漫无边际的企盼和乐观态度”。机构的合规程度跟监管程度密切相关。

无论何时,保护金融消费者,都是第一位的任务。就此而言,这与客户是否贪心,并无关系。

- The End -

撰文 乔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