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是他學生,家族前後出了三位省長,這位老人真厲害

說起魯迅先生的老師,你能想起的是誰?多數人第一個想到的肯定是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魯迅先生在日本仙台學醫時候的老師,也是其著名散文《藤野先生》中的主人公,那時候對於異國求學的魯迅先生起到了不小的影響。然後可能就是三味書屋時期的壽鏡吾老先生。再然後可能多數人就想不起來了,其實對於魯迅先生產生過重大影響並且被其寫入文中的還有一人,那就是家族前後出過三位省長的俞明震先生。

魯迅是他學生,家族前後出了三位省長,這位老人真厲害

俞明震什麼時候做過魯迅的先生呢?這可不是瞎編,還得從魯迅先生的求學歷程說起。

魯迅先生一生中接受過舊社會傳統的私塾教育,也在新式學堂接受過新式教育。十八歲的時候考入了江南水師學堂。這是清政府在洋務運動中開辦的一所軍事學校,作為培養科技人才的基地,堪稱中國海軍人才的搖籃。民國海軍總長林建章、海軍總長與代總理杜鍚圭、黃花崗起義領袖趙聲、海軍艦隊司令陳季良、海軍部部長陳紹寬等人都是江南水師學堂知名校友。

雖然一年之後就轉入了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礦務鐵路學堂,未能在海軍事業建功立業,但是卻邂逅了送自己出國留學、改變了自己人生命運的恩師俞明震。

魯迅是他學生,家族前後出了三位省長,這位老人真厲害

那時候魯迅只知道俞明震是江南水師學堂兼附設礦務鐵路學堂的總辦,也就是校長,卻不知道這位校長還是自己的同鄉,而且有那麼傳奇的經歷。

俞明震生於湖南,但是祖籍是魯迅的家鄉浙江紹興。20歲的時候,也就是在光緒十六年就考中了恩科三甲進士。先後在翰林院,刑部擔任過職務,但是俞明震最為人熟知的則是他的一腔愛國之情。

在清朝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之前,俞明震就擔任臺灣布政使。那時候甲午戰敗,臺灣雖然被腐朽無能的清王朝割讓了出去,但是俞明震與唐景嵩、邱逢甲等人組織守軍進行了英勇不屈的抵抗。

雖然最後以失敗告終,但是俞明震還是心懷天下。在戊戌變法期間,積極支持康有為梁啟超的變法措施,並參與了湖南巡撫陳寶箴在當地推行的新政。這之後才轉任南京江南水師學堂兼附設礦務鐵路學堂總辦。

魯迅是他學生,家族前後出了三位省長,這位老人真厲害

雖然是傳統進士出身,後來還做過清末省級教育行政長官提學使,可是俞明震曾兩次帶領學生赴日留學,其新式教育的思想給那時候的魯迅留下了深刻印象。曾在《朝花夕拾·瑣記》一文中回憶他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礦路學堂讀書時情形,說:“但第二年的總辦是一個新黨,他坐在馬車上的時候大抵看著《時務報》,考漢文也自己出題目,和教員出的很不同。有一次是《華盛頓論》,漢文教員反而惴惴地來問我們道:‘華盛頓是什麼東西呀?”

魯迅因俞明震得以出國留學,歸國後也曾專門到北京拜謁恩師,這段師生淵源後來也成為了一段佳話,可是更為傳奇的是,從俞明震開始,家族先後出過三位省長。有些朋友可能要疑惑了,文中不是說做過甘肅布政使麼?殊不知古代的布政使,就是掌管一省財政、民政的官職,也就相當於現在的省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