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快人心!任性用权的人社厅长被问责

大快人心!任性用权的人社厅长被问责

大快人心!任性用权的人社厅长被问责

抢票攻略

一则通报,

引发社会舆论广泛关注

据新华社报道,甘肃省委对任性用权制约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的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进行严肃问责处理,并在全省通报批评,包括甘肃省人社厅党组书记、厅长贾廷权在内的5名干部受到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

人才流失多、引进难,一直是困扰甘肃发展的难题。今年2月,为了给用人单位放权,甘肃省委组织部、省委编办、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等4部门出台政策,将引进高层次人才由事前审批改为事后备案。然而,甘肃省人社厅却于3月25日违规出台文件,将事后备案变相分为招聘计划备案、考试体检备案、审批结果备案等3个事前备案环节,实行"变相审批"

"放管服"变"管卡压"

半年没引进一名高层次人才

大快人心!任性用权的人社厅长被问责

在"变相审批"中,甘肃省人社厅要求省属高校和科研院所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报备材料必须由甘肃省委编办、省教育厅盖章后上报,否则甘肃省人社厅不予受理

。今年1月23日,甘肃省人社厅发布了第一批高层次人才招聘公告,历时5个月才完成第一个引进博士的"备案",到7月底,还没有1名高层次人才真正引进落地。用人单位完成甘肃省人社厅的所谓"备案",至少需要省委编办盖章2次,省教育厅盖章7次。而完成"备案"后,还要进行入编、定岗和工资批复等后续程序,如此处处设限,使人才引进工作更难。对此情况,甘肃省委书记林铎批示:"对这种严重违背规定,在'放管服'深入推进中仍设置障碍,体现部门'权力'的问题严肃处理。"甘肃省省长唐仁健批示:"性质恶劣,严肃处理"。甘肃省纪委监委、省委组织部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调查核实。

“备案”材料没有统一标准

工作随意性大

大快人心!任性用权的人社厅长被问责

调查中发现,如此任性用权致用人单位苦不堪言。省人社厅对"备案"材料的格式、内容没有统一规定、统一标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往往是边安排边调整,工作随意性大,每次"备案"能否通过,全凭工作人员主观判断。经查,某高校发布《招聘公告》时报备了5次,发布《补充公告》时报备了2次;某高校《考核工作方案》报备了5次,某高校审批结果报备了3次,用时长达26天。而且设计的一些必填表格内容冗杂、名目繁多,与引进人才没有直接关系,纯属形式主义。比如,设计的《岗位档案》附表内容与《工资档案》基本雷同,要求所有在册职工逐人填写独立建档、层层盖章,有的单位需要填写上千份,每份都要在学校、省教育厅盖章后报省人社厅,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而且没有实质性用途。各用人单位对此疲于奔波、苦不堪言、怨声载道。

任性用权遭严肃问责

甘肃省委办公厅和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发出的《通报》中指出,在一些工作上打着"放管服"的幌子给基层套"紧箍咒",将为基层减负的要求变成增加基层负担,将深化人才体制机制改革的要求变成处处为人才设限,把"

放管服"变为"管卡压",对基层的强烈反映不理不睬、我行我素,问题的根源值得深思。

媒体评论

大快人心!任性用权的人社厅长被问责大快人心!任性用权的人社厅长被问责

新华时评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连续出台一千多项举措推进改革,每项举措都是为了增加便利、激发活力、创新动力。对待改革,必须上下一条心、全国一盘棋。给中央改革政令挂空挡,就是给地方发展挂倒挡。

像甘肃省人社厅这样的"衙门",大搞"你有改革大战略、我有一亩三分地",说到底是政治站位不高,大局意识不强,权力观错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严重,看似维护了部门利益,实则对地方发展为害甚重。

大快人心!任性用权的人社厅长被问责

工人日报社论

"放管服"改革是重塑政府和市场关系、刀刃向内的政府自我革命,其推行顺畅与否,关系着能否更有效地激发市场活力、优化发展环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梳理"放管服"改革进程中的问题,找准改革的着力点和突破口,破除制约改革的障碍就显得尤为重要。任何"等一等""看一看"在某种程度上都属于不作为、慢作为,而"开倒车"则可谓是"顶风作案"。

"放管服"变成"管卡压"甚至"挂倒挡",让这样的部门亮亮相,不是坏事。但愿甘肃这一个案能够在更大范围内形成"照镜子"效应,督促更多地方和部门举一反三严查类似"挂倒挡""开倒车"做法,跟上改革的步伐和节奏,确保有令即行、有禁即止。

来源 | 新华网、中国青年报、工人日报

大快人心!任性用权的人社厅长被问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