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比美国更早研究原子弹,却没造出来,因为赶走了一位数学家

二战是全人类的灾难,战争夺去了几千万上亿的生命,当时主要的参展国都把经历放在研究新型的武器上,以便在战争中获得最大的优势,消灭敌人。而这些武器中最重要的,就不得不说原子弹。

1945年,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爆炸了两颗原子弹,20万日本人丧生,无数的建筑物倒塌,更为严重的是,原子弹爆发后的核辐射,更多的人因此得病,直到现在日本还有一座原子弹医院,专门治疗因为核辐射而造成的疾病。

德国比美国更早研究原子弹,却没造出来,因为赶走了一位数学家

说起来造原子弹的这件事情,其实最早动手的是德国,德国人在当时掌握了最先进的物理学知识,在量子力学方面取得无与伦比的成绩,而量子力学又是造原子弹的核心理论。由此德国最先启动造原子弹的计划就在情理之中。

因为这个造原子弹的计划,还产生了科技史上一段有名的谜案。1939年德国就组建了“铀协会”,研究如何将铀裂变用于军事。当时在这方面处于领导地位的科学家是德国的海森堡,在他的领导向,德国在铀裂变方面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1939年12月海森堡建立了铀反应堆的基本理论,并且被实验证实。

德国比美国更早研究原子弹,却没造出来,因为赶走了一位数学家

当时除了德国科学家之外,一位丹麦科学家玻尔在量子力学领域也是响当当的大牛。海森堡曾经和玻尔进行过一次秘密会面,他们谈论了很多东西,据后来玻尔的回忆说,当时海森堡找他的目的主要是就是研究如何制造原子弹,由于德国对丹麦的入侵,作为一名丹麦科学家拒绝了海森堡的提议。

那时他们已经研制出了原子弹的基本原理,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引爆一些粒子,让他们撞击铀235然后被撞击的铀235裂变再撞击其他的铀235从而产生连锁反应,引起巨大的爆炸。由于玻尔的拒绝德国制造原子弹的计划收到了阻碍,但这并不是最根本的。

德国比美国更早研究原子弹,却没造出来,因为赶走了一位数学家

既然海森堡已经建立了铀反应堆的基本理论,他们就只剩下一个问题,需要解决,那就用多重的铀可以产生完美的裂变,因为如果计算不出合理的铀使用量,就不会发生完美的核裂变。

就是在这个计算问题上,德国出现了问题,海森堡虽然是一名非常厉害的科学家,但是数学可能有些问题,他根据公式计算出了一个数值,说要制造一颗原子弹需要好几吨重的铀235才行。这简直就是一个天大的难题,因为几吨重的铀矿才能提炼出几百克的铀235,这要造一颗原子弹得需要多少铀矿,当时的德国显然是办不到的,也就对造原子弹心灰意冷。

德国比美国更早研究原子弹,却没造出来,因为赶走了一位数学家

在德国心灰意冷的时候,英国有两位数学家却在积极的计算造一颗原子弹的合理铀235重量。终于他们算出来只需要20公斤左右就可以,甚至只需要1千克的铀235就可以制造威力巨大的砸蛋,他们把这个研究结果传到了美国,于是就有了广岛长崎的爆炸的两颗原子弹。

这两名数学家科学家一名叫做鲁道夫·派尔斯一名叫做奥托·弗里施,而鲁道夫·派尔斯就是德国本土的犹太人科学家,因为希特勒的种族灭亡政策,逃亡到英国。

德国比美国更早研究原子弹,却没造出来,因为赶走了一位数学家

也许鲁道夫·派尔斯在英国研究原子弹的时候,对希特勒抱着无比的仇恨,他想要制造出强力的武器遏制德国的侵略。

关于海森堡计算错误的事情,在他做为战犯被司法审判的时候曾经辩解,说是自己故意计算错误,让希特勒造不出原子弹,这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有巨大的贡献。不过就像我上面写到的,玻尔则直接说到,海森堡找他就是为了造原子弹。

因此目西判断海森堡虽然是个伟大的科学家,确实是战犯无疑了,也有极大的可能非常想造出原子弹,只不过数学不太好罢了。

说起数学又到了大家最喜欢的好物推荐环节

《藏在生活中的数学》,作者张景中,中科院院士。

德国比美国更早研究原子弹,却没造出来,因为赶走了一位数学家

《海洋的秘密》,讲海洋科学的,作者雷宗友,海洋地质专家。

德国比美国更早研究原子弹,却没造出来,因为赶走了一位数学家

《极简趣味化学史》,作者叶永烈。

德国比美国更早研究原子弹,却没造出来,因为赶走了一位数学家

《偷脑的贼》,作者:两院院士、三峡的设计者潘家铮。有网友说:这个故事让我对脑科学产生了向往,而今年就要直博研究大脑了!

德国比美国更早研究原子弹,却没造出来,因为赶走了一位数学家

《神奇的数学》,作者谈祥柏。他跟张景中院士、李毓佩教授一起,被人称为“中国数学科普的三架马车”

德国比美国更早研究原子弹,却没造出来,因为赶走了一位数学家

《十万个为什么》,苏联宗师级科普作家米·伊林,十万个为什么就是他先提出来的概念。

德国比美国更早研究原子弹,却没造出来,因为赶走了一位数学家

《世间的脚印》,讲大地的奥秘,作者陶世龙,北京地质学院创建者之一。

德国比美国更早研究原子弹,却没造出来,因为赶走了一位数学家

《数学花园漫游记》,作者马希文,数学神童,北京大学数学系教授。

德国比美国更早研究原子弹,却没造出来,因为赶走了一位数学家

《细菌世界历险记》,作者高士其,科学家,被称为中国的霍金。

德国比美国更早研究原子弹,却没造出来,因为赶走了一位数学家

《醒来的森林》,自然课,作者约翰·巴勒斯,美国自然文学之父。

德国比美国更早研究原子弹,却没造出来,因为赶走了一位数学家

《爷爷的爷爷哪里来》,讲人类进化,作者贾兰坡,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北京人头盖骨的发现者之一。

德国比美国更早研究原子弹,却没造出来,因为赶走了一位数学家

《大自然的语言》,讲气候的,作者竺可桢。

德国比美国更早研究原子弹,却没造出来,因为赶走了一位数学家

所有的这些人,都是超有名的大腕,有两位是外国的,可能这个领域,没有大牛科学家为中学生创作过科普书,那就找国外的。

德国比美国更早研究原子弹,却没造出来,因为赶走了一位数学家

这些科学家能为中学生创作科普书是非常难得的。内容从数学到物理再到气象学、桥梁学以及考古学,涵盖面非常广泛,把这套书看完了,孩子绝对是知识达人。而且对学习也很有帮助,因为这些书里不仅仅讲有趣的故事,还讲背后的原理。是一套能够让孩子爱上科学的书。

德国比美国更早研究原子弹,却没造出来,因为赶走了一位数学家

看到这套书以后,我如获至宝,发现了中国的宝藏书,特地介绍到头条来,这套书一共十四本,158元。一本只要十一块钱。

在孩子的书架摆这一套中国大科学家丛书,随时翻一翻,绝对长知识。而且科学家们的写作平淡朴实,往往一语就能点中问题的关键,多看这些大师的作品,以后孩子到大学写论文,逻辑力就会更强。

点下面的横条参团,目前只有一千库存,卖完之后需要加印,可能加印就需要再等十来天,我们按定单顺序发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