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多年前,她的名字就叫金堂

金堂县溯源

金堂县何年建立?为何名叫金堂县?

最早记载金堂县的地理书,是唐朝《元和郡县图志》,这部书,由唐宪宗时期两度任过宰相的李吉甫编撰,元和八年(公元814年)成书。书中记:

一千多年前,她的名字就叫金堂

“金堂县…咸亨二年,蜀郡长史李崇义析雒县、新都及简州金水三县置,以县界连金堂山故以为名。”

咸亨是唐高宗的一个年号,咸享二年是公元671年,蜀郡即成都府,由长史(五品官,相似现在成都市政府秘书长)李崇义经办,分出雒县(今广汉)一部分疆域(如清江、官仓、栖贤)、新都县一部分疆域(如城厢、大同、祥福、姚渡、赵镇)、和简州所属金水县一部份疆域(如清泉、福洪),合并建置金堂县。

一千多年前,她的名字就叫金堂

金堂山风光摄影

金堂县名是以县界与金堂山相连,故以为名。建县之时,金堂山还在金水县境内,与金堂县昌利山(今三学山)相连。

公元671年建立金堂县至2018年,已有1347年了。

按照地方志的体例,要从金堂县境最早建立县级政权来看建县沿革。

最早是东晋义熙九年(公元413年),刺史朱龄石领兵伐蜀,于东山建立金渊戍(在今人和乡金水桥)。“戍”是东晋既管驻军又管民政的县级政权,也是兵防的关口要隘。

一千多年前,她的名字就叫金堂

青白江区人和乡

继之,西魏废帝二年(公元553年)建置金渊郡、金渊县(郡县同城,在今淮口镇州城村)、白牟县(县治在今青白江区城厢镇古城桥)。唐朝武德元年(公元618年)为避讳皇帝李渊的名字,改金渊县名为金水县。

宋朝初,太祖赵匡胤置怀安军于金水县,新筑军城和瞭望楼,军、县同城;“军”是宋朝的行政体制,级别与州相同,首长称“知怀安军事”,简称“知军”,管民政和军事;辖金水、金堂二县。

一千多年前,她的名字就叫金堂

怀安军遗址

元朝初,改怀安军为怀州,历经8年,到元世祖至元二十年(公元1283年),撤销怀州,并入金堂县,直到现在。

一千多年前,她的名字就叫金堂

石碑上刻有“怀安军、金堂县等字样”

从公元413年始建金渊戍起,至2018年,则建县就有1605年了。

金堂县城在哪里?

唐朝高宗咸亨二年(公元671年)建置金堂县时,县城在今赵镇韩滩社区古城街。

《元和郡县图志》记载有金堂县城的位置:

“金堂县北至州五十三里。

这是说:金堂县城往北到汉州(今广汉)有53华里。金堂先属益州(成都)管辖,在武则天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割属汉州”,所以“元和志”只表述去汉州的方向和距离,这与今天赵镇古城街到广汉的方向和路程是吻合的。《元和郡县图志》在“金堂县”题目下又记:

一千多年前,她的名字就叫金堂

“昌利山,在县东北一十里。望蜀山,在县东南二里。中江水在县东北一里。毗江水,在县西二里。”

昌利山即三学山,是在古城街之东北,方向距离相符。

望蜀山是哪?吴春不知道,在“县东南二里”应是盘龙寺山的方向。

中江水,即中河,在古城街东北一里,也是古今相符的。

毗江水,即毗河,在古城之西,方向距离大体相符。

一千多年前,她的名字就叫金堂

1995年航拍的赵镇县城

古城街这地方从唐朝咸亨二年,即公元671年起,连续做金堂县城387年,直到北宋仁宗嘉祐二年(公元1057年),县城被洪水冲毁,县治迁到城厢镇。金堂县城遗址,到清朝嘉庆时称为“旧城址”,直到1990年旧城改造时,旧城址的街道民房全部折除,建为古城街。

城厢镇作为金堂县城共894年。1950年10月,金堂县人民政府从城厢镇迁驻赵镇至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