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4,逼近國產巔峰片《霸王別姬》,它才是最硬核的國產片

豆瓣9.4,逼近國產巔峰片《霸王別姬》,它才是最硬核的國產片

2007年,電影《遙望南方的童年》悄無聲息地上映了。

這部電影極為簡單,拍攝只用了19天,所有的演職人員都是素人,取景都是粗糲貧瘠的農村生活。

可它一切看起來這麼簡單,卻憑藉真實的故事情節,拿到了豆瓣9.4的高分,逼近國產巔峰影片《霸王別姬》的評分。

豆瓣9.4,逼近國產巔峰片《霸王別姬》,它才是最硬核的國產片

優秀作品都是相似的,它們沒有花裡胡哨的拍攝,而是聚焦於現實生活,試圖喚醒人類內心深處的善意,以及引發對現狀的思考。

如同《遙望遠方的童年》一樣,它讓我們看到了留守兒童鮮為人知的生活形態,也讓我們更加相信讀書是很多普通人擺脫農村階層禁錮最好甚至是唯一的選擇。

豆瓣9.4,逼近國產巔峰片《霸王別姬》,它才是最硬核的國產片

深度刻畫農村群像,揭示留守兒童生活形態

這是一部以留守兒童為題材的電影,故事發生在2004年左右的江西農村。

作為勞務輸出大省,江西是全國五個農村留守兒童密集地區之一。

豆瓣9.4,逼近國產巔峰片《霸王別姬》,它才是最硬核的國產片

這些留守兒童整天的活動不是在村口活泥巴就是在大樟樹下眼巴巴地望著村口,盼望著外出打工的爸媽能突然出現。

鄉村教師易明堂看到看到適齡孩童無法上學的現狀,心生憐惜,決定和妻子在村裡開辦幼兒園。

那個時候的條件有多惡劣,他們開班幼兒園的決心就有多大。

易老師一個月收60塊錢,15個留守兒童,管接管送還管飯。

豆瓣9.4,逼近國產巔峰片《霸王別姬》,它才是最硬核的國產片

沒有錢蓋學校,就把自家的客廳當成了教室,一張張殘舊的課桌椅,一張缺角不乾淨的小黑板,成了孩子們上課的地方,滿是泥土的院子也成了孩子們唯一的娛樂空間。

豆瓣9.4,逼近國產巔峰片《霸王別姬》,它才是最硬核的國產片

最難的是,接送孩子們上學的,是一輛人力板車,拉板車的人是村裡患有殘疾病的瘦根。

豆瓣9.4,逼近國產巔峰片《霸王別姬》,它才是最硬核的國產片

易老師的妻子,身兼多職,既是幼兒園的老師,也是煮飯阿姨。

不用算我們都知道,這是一個不掙錢的幼兒園,在感動易老師夫婦善舉的同時,更悲傷於這些被放養的留守兒童。

豆瓣上看過這部電影的人不多,大概只有9000多個人,但每看過的人都說電影裡所展現的一切都是他們童年生活的重現。

豆瓣9.4,逼近國產巔峰片《霸王別姬》,它才是最硬核的國產片

這只是看過的數據,而那些和電影裡有相同經歷的童年生活,恐怕不止9000個。

前段時間,微博上有個熱搜:孩子裝好衣服要跟父母一起走,出門時父母已經走了,孩子委屈地哭了起來。

時至今日我再去看這段話和配圖,淚水還是會在眼裡打轉,真的太心疼了。

豆瓣9.4,逼近國產巔峰片《霸王別姬》,它才是最硬核的國產片

根據中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國共有農村留守兒童6102.6萬人,而這些兒童面臨的情況也都大同小異,一缺父母的陪伴,二是缺對孩子的教育。

所以說,這部電影的意義不是歌頌易老師的人性之美,也不是展現鄉村的淳樸風貌,他所揭示的是留守兒童的生活形態,真實又殘酷。

然而推進城市化改革,減少留守兒童數量,任重而道遠,這是需要幾代人下足了功夫,才能慢慢完善。

可即便道路險阻,我們也得一步一步去做,不是嗎?

豆瓣9.4,逼近國產巔峰片《霸王別姬》,它才是最硬核的國產片

父母在教育上的投入,才是給孩子最好的成人禮

更讓我悲傷的是,在閉塞的鄉村裡,人們鼠目寸光,他們信奉“讀書無用論”,認為讀再多的書都不如早點出去打工賺錢創業變成大老闆。

可他們卻忘記計算農村娃逆襲成社會頂層人物的概率,他們只看到了金燦燦的結果,卻忽略了過程。

就是這種膚淺的“讀書無用論”斷送了多少個孩子的未來。

電影的中砣砣就是無數個留守兒童的真實寫照。

豆瓣9.4,逼近國產巔峰片《霸王別姬》,它才是最硬核的國產片

他父母一心想去深圳打工,給鄰居留了600塊錢幫忙照顧砣砣,說好的四五天就回來,結果再也沒出現過。

小小的砣砣每天坐在大樟樹下眼巴巴地望著村口,背影孤獨又惹人心疼。

豆瓣9.4,逼近國產巔峰片《霸王別姬》,它才是最硬核的國產片

後來易老師因無證經營被迫關掉幼兒園,他挨家挨戶把孩子送回去。

有個村民的話讓我聽著特別扎心:“易老師不辦幼兒園了,我可沒時間看他。”

易老師把砣砣送回家裡,才發現家裡只有一個雙目失明的老奶奶,無奈之下他只好帶砣砣回家裡,擔起了撫養他的重任。

可砣砣明明是有父母的,但最後卻落下了無家可歸的境地。

豆瓣9.4,逼近國產巔峰片《霸王別姬》,它才是最硬核的國產片

養而不教,是父母之禍,最可怕的是大人們都認為掙錢永遠比孩子的教育更為重要。

電影中的秀秀,也是一個留守兒童,她媽媽常年在深圳打工,賺錢給家裡起了房子,母女常年不生活在一起,秀秀都不會叫媽媽了,而夫妻常年分離,丈夫和別的女人好上了。

在整件事情中,最為可憐的是秀秀,她渴望全家人完整地在一起生活,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到底也沒能實現。

豆瓣9.4,逼近國產巔峰片《霸王別姬》,它才是最硬核的國產片

我們可以預見的是,這些留守兒童會因為缺失教育而再次走上父母的道路,一代又一代。

我想起了前段時間在網上熱議的“殺魚弟”事件。

這個6歲就跟隨父母擺攤殺魚的孩子因熟練的技法而走紅網絡,而他目光短淺的父親硬是把兒子當成了搖錢樹。

他固執的認為“上學沒有殺魚賺錢”,加上“殺魚弟”無法跟上上課進度,所以他就理所當然地叫他回家裡幫忙掙錢。

本該是學習知識的大好時光,卻硬生生地被金錢利益困住了,孩子的前途岌岌可危。

然而,這個世界上奉信“市井教育”的父母數不勝數,這種淺層的教育認知,只會讓孩子重蹈他們的覆轍。

身為父母,沒有一件事比教育孩子為人做事更為重要,這是他們立世的根本。

所以,電影在揭示殘酷現實的同時,也引發了無數父母的反思,希望我們都懂得,對孩子的教育,仍是刻不容緩且任重道遠的事情。

豆瓣9.4,逼近國產巔峰片《霸王別姬》,它才是最硬核的國產片

孩子,讀書仍是你通向世界最好的道路

我記得紀錄片《中國門》裡有一段這樣的話

“人生要不停地打開一扇扇門。一扇門代表一個世界。傳統中國,科舉考學像一道窄門。

讀書讀得好的,就可以做官,有功名,得富貴。

當代中國,通過讀書改變命運,仍然是大多數孩子的唯一選擇。”

這段話,適用於任何時代,任何人。

影片中的李響初中畢業就輟學,她想要去深圳打工賺錢,然後參加超級女聲比賽。

豆瓣9.4,逼近國產巔峰片《霸王別姬》,它才是最硬核的國產片

但是李響父親萬般阻撓,恰好碰上易老師開辦幼兒園,她被叫去當了才藝老師。

在整個影片裡,李響或許是最幸運的那個孩子,在教孩子的過程中,她認識到自己知識淺薄無法勝任教師這個職位,那一刻她才明白繼續讀書的重要性。

也多虧了易老師的教導,李響最後決定回去繼續讀書,考師範大學。

我們可以預見的是,李響最終會靠讀書走出鄉村,甚至可以改變自己的命運。

豆瓣9.4,逼近國產巔峰片《霸王別姬》,它才是最硬核的國產片

前段時間在清華畢業典禮上,有個叫張薇的女孩,她的發言火了。

她出生在甘肅省鎮原縣,一個黃土高原上的國家級貧困縣,可她通過努力讀書,走進了清華的大門。

我們不得不相信的是,在這個社會資源分配不均,高考制度有待完善的時代,讀書仍是很多人走向世界最好的方式。

讀書,不僅豐富了我們的知識結構,而且努力考進高等學府,就意味著自己可以和更多優秀的人產生交集,這是一個人脈升級的關鍵時刻。

就像知乎上有個問題:如果你當年沒上211或者985,你會錯過些什麼?

有個答主回道:最大的錯過,就是失去了與高手產生交集的機會,錯過了讓自己變得更優秀的可能性。

而影片中易老師,因為讀書,他在村裡謀得了教師的職位,雖然比不上大城市的風光,可他至少徹底擺脫了貧困的農民生活,而他的下一代也只會越過越好。

豆瓣9.4,逼近國產巔峰片《霸王別姬》,它才是最硬核的國產片

以前大人們總喜歡說:“好好讀書,將來才有出息。”

那個時候我們和李響一樣,覺得自己有孫悟空的本領,可是當我們融入了社會大軍中,才發現自己只不過滄海一粟,連豬八戒都不如。

以前小時候總抱怨學習苦,長大後才發現吃不了學習的苦就得吃生活的苦,沒有人被例外。

努力讀書,是我們大多數人走向世界最好甚至是唯一的選擇。

豆瓣9.4,逼近國產巔峰片《霸王別姬》,它才是最硬核的國產片

電影拍攝生澀粗糲,但真實感人,或者說這只是全國留守兒童生活形態冰山一角的刻畫。

仍舊感謝的是,在這個浮躁的社會里,還是有人沉下來心去關注幾乎快被人們遺忘的群體,並試圖通過影像喚醒人們對教育的重新認知,並希望能呼籲更多的人投身於農村教育中。

而電影唯一的欣慰是六個月後,易老師的幼兒園在當地政府扶持下重新開學,會有越來越多的孩子得到學習的機會。

豆瓣9.4,逼近國產巔峰片《霸王別姬》,它才是最硬核的國產片

豆瓣上有個網友在看完這部電影后寫出了他的肺腑之言:

“如果以後等我退休後 中國還是有這樣的地方 我會考慮去;如果是成為坐擁財富者,我一定要去建學校。”

這也是我的願望,也希望是大多數人的願望……

豆瓣9.4,逼近國產巔峰片《霸王別姬》,它才是最硬核的國產片

作者:藍歌,自由撰稿人,十點讀書籤約作者......

PS:請尊重每一個人的觀點,不喜勿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