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书与听书的雅趣,成就了苏州评弹的魅力与经典

说书和听书

文 / 吴翼民

江南的说书和听书乃一大雅事。

说书与听书的雅趣,成就了苏州评弹的魅力与经典

苏州评弹经典场景

真是的,想想也雅,——台上一桌二椅,两位先生分坐两侧,男上手长衫布鞋,举手处一截雪白的仿绸衬衫袖子从或海青或玄色的长衫袖管里中露出,取一方迭得有棱有角的手帕在额际轻轻一按,端放在桌上,然后从腕上取下手表,将其放在手帕上,再啜一口茶,便架起三弦校音弹拨起来;女下手多半穿的旗袍,或鹅黄或绯色,腕上的金表银链和项间的珍珠钻石相映辉,她款款地抱起一面琵琶,纤纤玉指轻拨慢挑,那滚珠落玉的音韵便如胶如漆与三弦声融合在了一起。

长衫和旗袍、三弦和琵琶真是珠联璧合的搭配,舍此,再无更美更雅的组合。这样的组合,也只有吴侬软语的说唱才契了榫头。我真佩服评弹的始创者,就那么简单的搭配,把苏州话的韵味渲染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如此圆熟巧妙地运用苏州话状景描物、叙说故事、刻划人物,“说、噱、弹、唱、演”都在方寸之中,没有一切而占有一切。

说书与听书的雅趣,成就了苏州评弹的魅力与经典

说到动情处,先生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说书的雅须有听书的雅相配合。

从前没有电视,再从前连电影也没有,看戏和听书就是最高档的艺术享受。然则看戏毕竟希罕,缘为演戏的排场大,剧场也少,城里尚有三五戏馆,乡镇是经营不起的,要演,也多半是露天的草台板,逢上过年或社日才演上个回把。但说起书场,那是镇镇必备,有的乡镇还不止一家呢。原因很简单,说书先生轻车简装,来去自如,开销小,场方拆帐的收益却不小,听客们的费用也低廉得多,连乡下人也消费得起。于是乎江南的评弹持续辉煌了数百年,也风雅了数百年。

说书与听书的雅趣,成就了苏州评弹的魅力与经典

苏州评弹艺术博物馆

从前江南城乡的各式人等都喜欢听书,视之为生活中的一大雅事,上层人物和知识界是如此,城市平民包括家庭妇女、还有乡村老农都是如此。有身份的人不会看低说书艺术和艺人的,每每还能津津乐道评点一二,台上先生唱的什么流派、书情中的典故用得可贴切、人物的刻划精当与否……都是他们所关心的,他们还常常参与了书目的创作和修改。

有位老先生一次听《东周列国》,听到“郑伯克段于鄢”中的“庄公寤生惊姜氏”,台上先生说是“庄公是困梦中生出来的,惊吓了他的母亲姜氏”。那老先生便在事后向说书先生指正说“寤生”不是“困梦中所生”,(哪有女人睡梦中生孩子的?)而是“难产”,那种婴儿脚先产出的难产,所以惊吓了姜氏,引起姜氏的恶感,便有了下文意欲让共叔段取代庄公的阴谋,就有了“郑伯克段于鄢”的故事。说书先生善其说而改正了过来。瞧,多么的高雅,有了高雅的听客才会产生高雅的艺术。后来这位说书先生在说《东周列国》时,开书前常常用这段典故来“淘汰俗客”。让喜欢听“门道”的听众听了这个典故知道了“寤生”的“门道”,让那些光想听“恶噱”趋“热闹”的“俗客”感到呒趣扫兴而离去。这样的“淘汰俗客”现在看来似不近人情了。

说书与听书的雅趣,成就了苏州评弹的魅力与经典

陈端生著《再生缘》 弹词之经典

其实,所谓的“俗客”、即使是贩夫走卒之流,只要进了书场,也会因此而变高雅。曾有个皮匠,最喜听忠义故事,夜里听了长篇评话《岳传》,白天做活犹愤愤不平,楦鞋子时格外用力,还不解恨,买一部《说岳全传》,凡见有“秦桧”两字,辄用锥子刺之,刺得一本书密密麻麻的都是孔眼。可见说书的艺术感染力所在。

从前的书场,凡听客不分贵贱,都沉浸在艺术享受的氛围,堂倌的提壶续水、货郎的提篮小卖都很文雅,穿梭于听客之间而扰不了大伙的雅趣,自然,听客的啜茶声和嗑瓜子声也不会败了彼此的雅兴。在书场,大概也只有嗑瓜子才是最合宜的消遣,既文且静,还有几分美感,尤其是女人嗑瓜子,唇舌齿巧妙的联动组合,是多么的精致、楚楚动人。

说书与听书的雅趣,成就了苏州评弹的魅力与经典

《保护好苏州评弹》周良主编

旧时的女人大概也只有进书场这样的公共场合是不犯忌的,因为进书场的人,无论男女都显得文质彬彬,即使是俗人,也能被雅化了,不大会发生什么有伤风化之事。从前曾发生过评弹女“丝粉”捧角的故事,——一个大户人家的小姐迷恋上了一位年轻英俊的评弹名角,天天去听他的书,数月连缀不断,一直听到“送客”书(最后一回书),终于捱不住,将一枚戒指裹在花手帕里,朝那先生的身上掷去,先生接到那物,利用说书的情景,——正说到武侠飞镖打斗的热闹处,——将花手帕裹戒指拟成飞镖,“卟”地飞回给了那个痴心女子,不动声色巧妙化解了一桩风月之事,成为坊间之美谈。

吴翼民老师简介

说书与听书的雅趣,成就了苏州评弹的魅力与经典

吴翼民老师

吴翼民,男,1947年生,苏州人,中国作协会员,国家一级作家,曾任无锡市艺术创作研究副主任,无锡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发表出版各类文学作品700余万字,上演舞台剧及小戏小品20余个,《吴门柳》《枕河人家》《风雨浴德池》等多部长篇小说获省市五个一工程奖、市政府文学艺术奖与省编剧奖。

敬请关注头条号无锡冷知识,发现不一样的无锡

说书与听书的雅趣,成就了苏州评弹的魅力与经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