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竹縣:扎進田間的幫扶幹部

 年輕人外出務工,老人孩子被迫留守,土地荒蕪無人耕種,這是6年前大竹縣文星鎮復興村的真實寫照。2014年,該村被評定為省定貧困村。

如今的復興村,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錯落有致的靚麗民居,平整的水泥路把家家戶戶串聯起來,房前屋後乾淨整潔,環境優美。放眼望去,四周綠意蔥蘢,村民們在田間地頭忙碌著。這個昔日偏遠沉寂的小山村,煥發出勃勃生機,而這一變化離不開一個人的辛勤付出。他,就是大竹縣文星鎮掛職黨委副書記、郵儲銀行四川省分行下派幫扶幹部吳鵬坤。


大竹縣:扎進田間的幫扶幹部


教育幫扶現場

沉下去 摸家底打通扶貧路上的“攔路虎”

“去年 6 月底,組建貧困村駐村工作隊,我有幸成為郵儲銀行四川省分行派駐文星鎮復興村的駐村工作隊隊員。”近日,吳鵬坤告訴筆者說,上任伊始,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深入村組、農戶家中走訪。

他發現,當時復興村“兩委”班子力量不齊,年輕黨員更是寥寥無幾。今年年初,吳鵬坤提議將選優配強村“兩委”班子作為重點工作來抓。他和所在的駐村工作隊隊員、村幹部一起通過考察增補了2名政治素質高、有示範作用的黨員進入村“兩委”班子。他還鼓勵張雲等一批致富能手變身致富帶頭人,幫助貧困群眾發展產業,脫貧致富。

針對村裡基礎設施落後、村級道路狹窄、陣地建設滯後的現狀,吳鵬坤利用休息時間爭取到項目資金60萬元,硬化村組道路3公里,新建生產便民路4.38公里,並向“孃家”郵儲銀行四川省分行爭取到項目資金20萬元用於陣地建設,新建黨群服務中心、文化廣場各1個,衛生室、圖書室、廣播室等村級活動陣地煥然一新,群眾文化生活日漸活躍。

施良策 引業主念活脫貧路上的“致富經”

貧困戶如何“扶”?扶貧產業怎樣“育”?確保貧困群眾有持續穩定的收入來源,才能真正實現脫貧增收。為此,吳鵬坤與駐村工作隊隊員、村“兩委”幹部一道積極謀劃,在充分尊重群眾意願的前提下,按照“近期鞏固發展養豬、雞,長期發展香椿、柑橘等林果產業”發展思路,合理佈局,引進業主成立大竹縣福源堂農業專業合作社,發展香椿種植630畝、青脆李150餘畝,採取“四個四分之一”(農戶、企業、幫扶單位和政府分別承擔種苗購買的四分之一費用)的幫扶模式發展生豬和土雞養殖。2018年,全村發展生豬養殖戶22戶,飼養生豬120頭,土雞養殖戶60戶,戶均增收2000元以上。集體經濟收入從無到有,2018 年集體經濟收入達到3.6萬元,人均增收31元,今年有望突破5萬元。

與此同時,吳鵬坤充分借力郵儲銀行“優友寶”電商平臺作用,破解農副產品的銷售難題。2018年,通過電商平臺銷售黃花梨土雞等,戶均增收2000元以上。

系民生 借外力確保小康路上“不掉隊”

“媽媽,教育扶貧資助又下來了!今年考上本科得到學費補助 2000 元!”復興村三組貧困學生張瑜開心地告訴媽媽。

吳鵬坤說,在走訪中得知部分貧困家庭學生上學困難的情況後,他對接幫扶部門郵儲銀行四川省分行,決定實施教育扶貧,開展“五個一”幫扶活動(1個書包、1個文具盒、1盒筆、1本字典、1本名著)和補助生活費,中學生每人880元/年,小學生每人608元/年;在校本科及以上學歷學生每年補助2000元/年,免費提供實習機會。

針對部分貧困群眾看病不便的狀況,吳鵬坤又爭取各方力量,在村衛生室和鎮衛生院建起了“華西健康在線門診”健康工作站,實行復興村籍貧困群眾全額補貼遠程問診掛號,非貧困群眾問診補貼10元/人,迄今,全村已有230名群眾受益。

從業務嫻熟的金融精英,到說著農家土話的村幹部;從一名稚嫩的年輕黨員,到衝鋒在前的脫貧引路人……吳鵬坤的扶貧經歷成為新形勢下做好基層扶貧工作的一抹亮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