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發現楚國並非“羋”姓“熊”氏,這可能來自秦王朝的醜化汙衊

首屆中華姓氏申遺大會7日在福州舉行,來自海內外姓氏文化專家和姓氏組織代表共兩百餘人與會,共同倡導傳承和保護中華姓氏文化,推動中華姓氏申報“世界記憶遺產”。這篇文字就來聊聊本人姓氏的來歷。

之前有次在某平臺看到有人給拙作《先秦古國志》差評,理由居然是“看作者的名字以為是日本人,買到書打開看作者簡介才知道是江西人!被騙了。”這個理由實在有點……後來上度娘一查,才知道日本還真有這個姓氏。日本有個學者叫林屋辰三郎,出版有《京都》《古代中世藝術論》等作品。不過本人的“林屋”與日本林屋氏毫無關係,來源是道教的天下第九洞天——蘇州林屋洞天。

根據《漢學堂叢書》輯《河圖絳象》,吳王闔閭曾派龍威丈人於林屋洞天取出大禹書一卷,上面寫著174個不認識的字,闔閭拿過去問孔子是什麼字?還說是赤烏銜來贈給吳王的。結果孔子說,當年孔某在西海聽到一首童謠,說是盜走林屋洞的大禹書會亡國,但您問赤烏銜的書我就不知道了!吳王闔閭害怕,就把書還回去了。

考古發現楚國並非“羋”姓“熊”氏,這可能來自秦王朝的醜化汙衊

《吳地記》引《洞庭山記》,也說了闔閭派令威丈人去林屋洞天探尋,令威丈人手持蠟燭,日夜不停走了七十天都沒到盡頭。後來回報吳王說,剛開始入的時候洞口很窄,彎著腰走了數里路到達一個二丈高的石室,裡面有石床、石枕、石硯、石几等。靈威丈人將石几商的三卷素書取回,闔閭拿過去問孔子是什麼字?孔子說是夏禹著的神仙之事。闔閭再次派令威丈人入洞,這次二十多天就返回了,說有異蟲撲火,以及石燕、蝙蝠,無法再前進。

總之,本人筆名來源於林屋洞天,與日本氏無關;宋朝的俞琬自號林屋山人,清朝的王維德自號林屋散人,都是這個來歷。不過,也有朋友不知道日本林屋氏,但卻以為我姓林……其實,本人真名不是姓林屋,也不是姓林,而是姓熊。這裡又有個有趣的典故,當年考江蘇公務員過了筆試,然後報了個面試包過培訓班,結果同宿舍的那哥們姓牛……這真是龐統到了落鳳坡一般的感覺,果然就是包過班也沒過。這麼說您應該記住了。

然後正式開始聊熊姓的來歷。首先要說的是,雖然今天的姓和氏已經沒有分別,但姓和氏在周朝確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在本人之前很多文章中也有提到過。今天我們的姓氏,實際上大部分在周朝是氏而不是姓,但是在用法方面又更多是來自姓的內涵。在周朝,姓表示血緣,是不可以變化的;氏表示家族,是可以變化的,比如楚王的熊氏出自羋姓,但熊氏又可以分出屈氏、昭氏、景氏等貴族,但大家都是羋姓,這是不會變化的。

考古發現楚國並非“羋”姓“熊”氏,這可能來自秦王朝的醜化汙衊

熊氏最早的一個人,史書記載的是——黃帝。《史記·五帝本紀》說:“自黃帝至舜、禹,皆同姓而異其國號,以章明德。故黃帝為有熊,帝顓頊為高陽,帝嚳為高辛,帝堯為陶唐,帝舜為有虞。”可見黃帝為有熊氏。《周本紀》說周文王曾被商紂王困在羑里,後來閎夭等人用“有莘氏美女,驪戎之文馬,有熊九駟”行賄,結果周文王才被釋放,看來有熊氏還一直延續到商周之際。但黃帝的後代似乎都不以有熊為氏,我們也不知道這個有熊氏更多信息。

熊氏的真正出處是周朝的羋姓楚國,當然也算是黃帝的後代。根據《史記·楚世家》,楚國先祖出自黃帝的孫子顓頊高陽(五帝之二),也就是屈原說的“朕高陽之苗裔兮”。高陽的曾孫叫重黎,重黎擔任帝嚳高辛(五帝之三)的火正,被賜封號為祝融。重黎為帝嚳討伐叛亂的共工,但後來又被帝嚳所殺,而以重黎的弟弟吳回繼承祝融。吳回生子陸終,陸終有六子昆吾、參胡、彭祖、會人、曹姓、季連。季連為羋姓,季連的孫子叫穴熊。

羋姓族人傳到商周之際,《楚世家》說當時的族長是鬻熊。鬻熊侍奉周文王,他的曾孫熊繹以熊為氏,被周成王封在丹陽,史稱“篳路藍縷,以啟山林”,這也就是楚國立國開始,最早大概在今天河南淅川。不過,楚國與周王朝漸漸走向敵對,據說周昭王就死在伐楚路上。周厲王時,楚國熊渠子居然一口氣封三個兒子為王,不過後來迫於壓力取消。春秋初年,楚武王再次稱王,當時莫敖(最高軍政長官)叫屈瑕,這就是屈原的先祖。

考古發現楚國並非“羋”姓“熊”氏,這可能來自秦王朝的醜化汙衊

楚武王時期,楚國開始向中原擴張。到楚成王時,城濮之戰敗於晉文公。楚莊王又打敗晉景公,問鼎中原,成為春秋第三位霸主。楚莊王之後,楚國開始衰弱,於楚昭王時被吳王闔閭攻破楚國郢都。楚惠王時期開始中興,並進入戰國時代。楚悼王時期任用吳起變法,北伐中原。楚懷王時期攻滅越國,楚國實力達到全盛,但不久就開始衰弱。楚頃襄王時期被秦將白起攻破郢都,後先後遷都於陳郢、壽郢,到楚王負芻時期滅於秦將王翦。

值得注意的是,楚國鬻熊以上的譜系來自西漢的記載,期間經過了不斷的攀附、增飾的過程,未必反映了實際的歷史。比如在《左傳》中,楚國祭祀的先祖只有祝融與鬻熊,但在戰國的荊門包山楚簡、江陵望山楚簡、新蔡葛陵楚簡中,楚國祭祀的也只有“三楚先”,即老童、祝融與鬻酓(即鬻熊;一作穴酓,即穴熊)。在《山海經》裡,提到顓頊生老童、老童生祝融、祝融生太子長琴,這個太子長琴發明了流行音樂。遊戲《古劍奇譚》也提到此人。

要注意的是,《吳越春秋》裡提到逢蒙弟子楚琴氏震懾諸侯,那麼楚琴氏應該就是楚王,琴氏明顯來於太子長琴。那不是和楚國熊氏來源於鬻熊矛盾嗎?其實,太子長琴的原型應該就是作為祝融之子的鬻熊。但在上述考古材料中這個字卻又是“酓”(本義飲酒),“琴”“熊”大概都是後起假借字,與古琴、狗熊無關;而“羋”姓在周代也作“嬭”(本義母親)。可見,楚國是“嬭”姓而“酓”氏。

至於“羋”(本義羊叫)和“熊”氏,不見於先秦考古資料,有可能是秦統一後對楚人的醜化蔑稱;與之類似的是燕國的“燕”在戰國都稱“郾”,都用動物來比喻。有的學者望文生義,竟以為楚國圖騰是羊或者熊,實則都是荒謬至極的觀點。


林屋公子,文史作家,主攻先秦秦漢史。系今日頭條簽約作者,悟空問答簽約作者,澎湃歷史專欄作者,網易歷史專欄作者,百度ta說合作作者,全歷史合作作者,出版有《先秦古國志》《先秦古國志之吳越春秋》《山海經全畫集》實體書三種,作品散見於《國家人文歷史》《北京晚報》《醒獅國學》《百家講壇》《威海晚報》等報刊雜誌及自媒體。感謝閱讀,歡迎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