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古墓發現古代“冰箱”,原來古代冰箱的樣子比現在還要高端

在炎炎夏日,相信很多朋友都離不開空調和冰箱,那您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問題,就是在古代的時候,人們是怎麼避暑的呢?他們的食物又是如何保鮮的呢?其實啊,早在古代的時候,就已經有了冰箱,那古代的冰箱究竟是什麼樣子的呢?咱們今天就一起去看看!

湖北省隨州城西北約2千米處的擂鼓墩依山傍水,是絕佳的風水寶地。傳說在戰國時期,楚莊王為平息宰相鬥越椒的叛亂,親自在此擂鼓,指揮軍隊作戰,將士奮力搏殺,一舉而平叛亂。因為這場惡戰,擂鼓墩的名字流傳至今。

湖北古墓發現古代“冰箱”,原來古代冰箱的樣子比現在還要高端

1978年2月底,隨縣(今隨州市)城郊一座小山包上,武漢空軍某部雷達修理所在擂鼓墩東團坡一帶擴建廠房,開山炸石,紅砂岩炸出一大片褐色的土層,前來視察工作的廠領導鄭國賢懷疑是一座大型古墓。

經過考古專家的搶救性發掘,真的在此發現了一座大型古墓,後被鑑定為是曾侯乙的墓葬!

湖北古墓發現古代“冰箱”,原來古代冰箱的樣子比現在還要高端

湖北古墓發現古代“冰箱”,原來古代冰箱的樣子比現在還要高端

這個曾侯乙是戰國時期一位姬姓的國君,但是他對於江山並沒有太大的興趣,而是非常的喜歡樂理。在他的墓中共出土禮器、樂器、漆木用具、金玉器、兵器、車馬器和竹簡15000餘件,僅青銅器就共計6239件。

其中曾侯乙編鐘一套65件,是迄今發現的最完整最大的一套青銅編鐘。

湖北古墓發現古代“冰箱”,原來古代冰箱的樣子比現在還要高端

那在如此奢華的陪葬品當中,考古專家還發現了一個名叫“銅鑑缶”的文物,而這個就是當時的冰箱!

這件青銅器是古代用以冰(溫)酒的器具,通高61.5釐米、邊長62釐米、重170公斤,是由兩件文物製造而成的。外部名為鑑,鑑內有一個尊,它們之間有一個很大的空隙,到了夏天的時候就放入冰塊,到了冬天的時候就倒進熱水,然後在尊缶內盛滿酒,如此一來,君王就可以喝到冬暖夏涼的酒了。

湖北古墓發現古代“冰箱”,原來古代冰箱的樣子比現在還要高端

湖北古墓發現古代“冰箱”,原來古代冰箱的樣子比現在還要高端

您是不是覺得像這樣的方法真的是既簡單又實用呢!只不過要製作起這件文物來可是要耗費不小的精力哦!

“銅鑑缶”的造型非常的複雜奇特,上面的紋飾都是蟠螭紋、勾連紋以及蕉葉紋等等,上面還雕有一些獸形,並均有“曾侯乙作持用終”銘文。這件文物的出土證明了我國古代的製作工藝早已到達了一個非常大的程度,而且很發達,即便是現如今的科技都無法完全複製這件文物。

湖北古墓發現古代“冰箱”,原來古代冰箱的樣子比現在還要高端

這件文物看似用運作非常的簡單,但是裡面的製作結構卻極為複雜,古人的製作工藝非常的高明,這個冰箱不僅僅可以製冷,還能當做“烤箱”來使用,像這樣一件集加溫和降溫於一身的文物實為令考古專家們吃驚。

而在不同的朝代,關於“冰箱”也是不一樣的。

湖北古墓發現古代“冰箱”,原來古代冰箱的樣子比現在還要高端

湖北古墓發現古代“冰箱”,原來古代冰箱的樣子比現在還要高端

古籍《周禮》中,提到過一種用來儲存食物的“冰鑑”。這種“冰鑑”其實是一個盒子似的東西,內部空的。把冰放在裡面,然後把食物再放在冰的中間,就可以起到防腐保鮮的作用了。

古書《吳越春秋》記載:“勾踐之出遊也,休息食宿於冰廚。”這裡所說的“冰廚”,就是古代人們專門用來儲存食物的一間房子,是夏季供應飲食的地方。

湖北古墓發現古代“冰箱”,原來古代冰箱的樣子比現在還要高端

明朝,北京城裡的皇公貴族把“冰鑑”作為重要的祛暑器具,以黃花梨木或紅木製成。而當時的平民由於身份卑微,都是無權使用這些冰鑑的。於是他們就在水井邊用提籃盛上瓜果,然後系籃於轆轤之上,送下井去,使提籃懸浮於冰涼的冷水中。

看到這兒,您不得不感嘆古人真的是太厲害了,實在是令人佩服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