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崇禎親手毀掉的長城——袁崇煥之死

被崇禎親手毀掉的長城——袁崇煥之死

  • 題/被崇禎親手毀掉的長城——袁崇煥之死

  • 盜用警告:本號已與“維權騎士”簽約,可實時監測全網盜用文章行為,請遵守道德底線,莫伸手伸手必被捉!


袁崇煥是明末最具有軍事才能的一顆將星,在明朝末年內憂外患的情況下,袁崇煥的出現給了這個風雨飄搖的帝國一個希望。先後打退清軍多次進攻,先後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

新上任的崇禎皇帝,對袁崇煥給寄予了無限的希望,讓他總領遼東戰事,對他的要求幾乎無不答應。但卻在崇禎二年被凌遲處死。大明王朝在他死後十幾年間滅亡。

關於他的死,史學家議論紛紛,大多認為袁崇煥的死是崇禎皇帝昏庸,自毀長城。今天我們來分析下袁崇煥的死真的是崇禎昏庸導致的麼?

一、崇禎皇帝並不昏庸

崇禎皇帝在即為之初還是很努力很開明的一個君主。在上位之初,就罷黜了以魏忠賢為首的閹黨集團,軍事上重用袁崇煥、毛文龍等將領。力主一改明末頹勢,實現中興。但事與願違,大明王朝氣數已盡,天災連年、內亂不止,終究無力迴天。就這樣一個有理想有抱負的皇帝,如果你說他昏庸顯然有失偏頗。頂多算個能力不行,志大才疏。

被崇禎親手毀掉的長城——袁崇煥之死

二、袁崇煥死因

崇禎皇帝將袁崇煥處死的時候用的是“擅殺毛文龍、私自議和、市米資敵”的叛國罪名。我來分析下著三條罪是否構成事實。

1、擅殺毛文龍

毛文龍是平遼將軍,年少是曾在李梁成手下當過軍官,天啟年間對金作戰取得了鎮江大捷。鎮江大捷的勝利後,又佔據毛島創立東江軍事重地。隨後多年來,毛文龍率兵多次襲擾後方。

崇禎二年,袁崇煥在未經皇帝允許下以“冒領軍餉”罪名處死袁崇煥。毛文龍的死直接導致,皮島的明軍軍心渙散,毛的手下尚可喜、耿仲明等人更是直接投敵。整個皮島東江軍事重鎮覆滅。皮島的戰略位置十分重用,皮島位於後金的後方,多年來一直牽制著後金百分之三十的兵力。讓皇太極不能全力對付明軍。而毛文龍的死,相當於為後金除去了一個威脅。毛文龍死後3個月,清軍就開始圍困北京城。

毛文龍的死,直接打亂了崇禎皇帝的全盤計劃,讓明朝面臨嚴峻的形勢。袁崇煥私殺毛文龍,對崇禎而言袁崇煥完全是不尊王法,破壞抗金計劃。

被崇禎親手毀掉的長城——袁崇煥之死 2、私自議和

袁崇煥曾經制定了一個五年平遼東的策略,這個策略理論上是正確的,但時間上卻是錯誤的,遼東問題絕非五年能平定,這時袁崇煥便開始希望能夠和後金議和,穩定戰事。

根據《明史.袁崇煥傳》記載:“崇煥初議和,中朝不知。及奏報,優旨許之,後以為非計,頻旨戒諭。崇煥欲藉是修故疆,持愈力”,其大致意思是說,袁崇煥與後金議和的事,崇禎並不知道。後來袁崇煥上書說,議和是假,主要目的是藉助議和的時間,加固防禦,修築城牆。這方法上沒問題,可行。但是在議和期間,後金不打袁崇煥,專攻打朝鮮和毛文龍部,朝鮮戰敗,毛文龍部打退了後金的進攻,隨後,袁崇煥卻私自殺了毛文龍。這一連串事件聯繫起來,就出現問題了。

五年平遼東是袁崇煥當年向崇禎許下的承諾,但袁崇煥沒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反而和後金議和,還幫助後金殺了毛文龍。在崇禎眼裡袁崇煥的假議和變成了真議和,不,是叛國。

被崇禎親手毀掉的長城——袁崇煥之死 3、市米資敵

袁崇煥市米資敵,主要是講皇太極時期後金發生大饑荒,幾乎要亡國。就在此時蒙古的喀喇沁部,為皇太極提供了糧草,而喀喇沁部的糧草卻是袁崇煥提供的。所以說他市米資敵,這說的是他間接資敵。

袁崇煥曾經為拉攏蒙古的喀喇沁部,將自己的糧食賣給喀喇沁部,當時的明朝也在鬧饑荒,皮島的毛文龍部幾乎快餓死人了。糧草作為如此重要的戰略物資,在大饑荒時期賣給別人,不論出於什麼目的,都難以說得過去。這件事也為後來崇禎殺袁崇煥提供了理由。

可見袁崇煥的死,不是說他有多叛國,而是他的行為,對整個戰局造成了極換的連鎖反應。導致了後面的後金圍困北京城,形成圍點打援的狀態,導致數萬明軍,多名將領戰死。

袁崇煥的軍事才能不可否認,但其戰略眼光,實在承擔不起大明王朝最後的長城作用。其實當時的許多將領都比袁崇煥強,比如孫傳庭、熊庭弼等人。

被崇禎親手毀掉的長城——袁崇煥之死

三、結語

袁崇煥棄文從軍,多年來抗擊後金,又曾一炮轟死努爾哈赤,要說他投敵確實不太可能,但他的幾條罪行,都是確有其事。雖說初衷是好,但獨斷專行,不尊王法,確實給大明朝帶來了影響。

歷史的車輪滾滾前行,當年的事情真相早已泯滅在歷史的長河中,至於袁崇煥的死冤與冤,作為後人確實無法評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