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海綿工程發現最美莊河

聚焦海綿工程發現最美莊河

11月13日,莊河,雨夾雪,氣溫-6℃~9℃,北風6~7級。緊接著,莊河一週內都天氣晴好,徜徉在雨雪後的莊河藍天之下,突然發現這種藍,沁人心脾,純淨得不帶一絲雜質,它既不是大海的蔚藍,也不是藍莓的深藍,而是“莊河藍”,這種藍多了一份熱烈和生氣,動容卻不矯情。

近日,正值莊河海綿工程重大項目完美收官,記者隨莊河海綿工程負責人視察五大片區,欣喜地感受,一直致力於打造海綿城市建設體系全要素展示窗口的莊河,經過3年的建設彷彿變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道路、停車場、排水溝、河流、小區、幼兒園、中小學、醫院……無數個大街小巷都融入海綿元素進行改造,水質和空氣質量明顯提升,市民交口稱讚。最美排水溝、最美洩洪渠、最美主幹道……記者邊走邊看,邊攝邊錄,將海綿工程的“最美”大賞拷貝下來同框以饗讀者,也深挖一番“最美”工程背後的玄機。

1500米最美排水溝深藏生態治城大智慧

在溝底馬蓮草包粽子,混凝土上長滿了草。

排水溝,在一般人眼中,歷來與髒亂、垃圾、臭水之類不雅的詞彙相關聯,但如果你親眼所見,經過海綿工程改造的排水溝,立馬讓你三觀改變。

站在李大線南側莊河大學城對面的小橋上,初冬暖陽下的排水溝彷彿一條五彩斑斕的錦緞蜿蜒入海,美不勝收。排水溝最寬處約有50多米,溝底秋草萋萋,淙淙溪流,蜿蜒曲折,排水溝兩岸設有植被緩衝帶,仿木樁上生長的鹼蓬草植株火紅,熱烈如火,不同植物高低錯落,色彩繽紛,好似大自然的隨意塗抹,將岸堤裝扮的妖嬈柔美。河岸兩邊是文化牆,頑強而努力攀巖的爬山虎在深秋季呈現出五顏六色的斑斕。文化牆兩岸的人行步道上不時有莊河大學城的大學生們在溝邊徜徉流連,欣賞初冬的景色。

在城市裡也見過排水溝的改造,大多是混凝土砌成的三面光、四面光的箱體,為何海綿工程版的排水溝無論是“裡子”還是“面子”如此精緻,如此綠意盎然,其中藏著怎樣生態治理城市的大智慧呢?

這條排水溝設計了四個生態駁岸:有大塊毛石做的鵝卵石生態景石駁岸、芳草萋萋的仿木樁生態駁岸、混凝土上可以長草的生態混凝土駁岸、裡面裝著草籽的生態袋駁岸。

整個工程採用了“防洪、景觀、生態”三位一體的設計理念,駁岸配置的適應性植被,使砂石、水草、土壤、水等自然因素相互作用,駁岸鋪設的鵝卵石、仿木樁種植的植物、裝著草籽的生態袋形成的深潭、淺灘等具有生態多樣性的緩衝帶。

排水溝種植什麼水生植物也頗有門道。香蒲、馬蓮草都是莊河當地的挺水植物,“剛開始我們也擔心如果是特大暴雨,將溝底種植的耐水溼的香蒲和馬蓮草等植物能否沖走,不過經歷了莊河前年的“8·4特大暴雨”和這兩年的幾場大雨的考驗,依然蓬勃。”莊河海綿辦負責人說道。

最美海綿路將軍湖4號路:超強暴雨不再“看海”

什麼是海綿路?吸水、蓄水體現在哪裡?海綿路設計主要體現在滲、滯、淨、排四個方面,海綿路能減輕城市防洪排澇壓力,解決道路積水問題,更大的意義在於避免雨水資源白白流失,最大限度吸收涵養水分。近日,當記者驅車在將軍湖示範片區的11條海綿道路巡迴繞行時,突然有一個有趣的發現——

將軍湖三角形溼地公園旁的海綿道路的馬路路牙不是一般高的,每隔一段距離,就有一段與地面持平的路緣石開口,其外側的綠地是下沉式的,明顯低於地面,上面鋪滿了鵝卵石。

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其中的“黑科技”又隱藏了怎樣的玄機呢?

“這種道路路牙設置了收水槽,吸納道路積水至旁邊的生物滯留帶。”北京建築大學技術諮詢團隊技術負責人林聰解釋,降雨較強時,未能迅速滲入地下的徑流雨水,通過與地平線一般高的馬路路牙入口處排入到馬路一側下沉的綠化帶內,使道路行洩排水能力顯著增強。綠化帶內,雨水花園,蓄水模塊,植草溝、卵石溝等海綿設施,可以迅速吸納大量雨水,乾旱季節,綠化帶涵養的水源還能向上供給植物所需的水分,減少人工澆水量,有效收集利用雨水,保證植物生長。

據介紹,景色最美的將軍湖4號路海綿工程改造前均有綠化帶,改造時,將道路兩旁的自然綠地、行道樹、帶狀綠地內設置生物滯留帶、雨水花園、植草溝等低影響開發設施。林聰稱,雨水花園是海綿路的精髓所在,海綿吸水、蓄水的主要特點就體現在雨水花園。順著林聰指向的位置,記者看到,綠化帶600-700米處建成的雨水花園,其植物以本地灌木和喬木為主,以“喬-灌-草”多層結構模式、自然式群落組合配置。

“我們採用蛇莓委陵菜代替草坪,根系較為發達,耐旱耐澇耐陰。對土壤要求不嚴,對極端溫度的耐受力強,在北方能夠安全越冬。大連地區,蛇莓委陵菜3月中下旬返青,4月中旬成坪,5月上旬-7月中下旬開花,10月初葉片仍能保持綠色,10月中下旬受低溫影響大部分葉片變成紅色。整個冬季,枯黃的葡匐莖及葉片可將地面全部覆蓋,有效防風固土。最重要的是後期維護成本低。”

莊河建設海綿城市的3年中,新建和改造的海綿路79公里。從此告別暴雨模式下“城市道路成汪洋”的看海模式,一條條海綿路成為莊河的毛細血管,為城市注入生機與活力。

將軍湖透水停車場:夏季最能“喝水”冬季最抗凍

11個停車場,卻採用5種不同的透水磚鋪裝,為什麼呢?將軍湖的11處透水停車場可以說是海綿技術的一塊“試驗田”,2017年4月,位於昌盛片區內總面積5500平方米的11個將軍湖海綿停車場竣工,停車位採用透水鋪裝,利用周邊綠化空間建設生物滯留設施,下沉式綠地,停車場雨水徑流依豎向通過地表排入生物滯留設施,溢流接入周邊雨水管網,改造面積1041平方米。

不同類型透水鋪裝的應用是透水停車場的一大亮點。據莊河市住建局張國衛介紹,以往這些地方遇雨積水,如今在各種海綿設施的滲水、蓄水作用下,雨季地面不會因為下雨而積水。冬季,減輕了路面因低溫寒冷帶來的凍融,保證了車輛、路面的清潔更利於維護行車安全。

北京建築大學技術諮詢團隊,為莊河海綿城市建設做技術把關。組長林聰說:用不同類型的透水磚將原來的地面,改造成“能喝水”的透水路面,植草磚、結構透水磚、普通水泥透水磚、玻璃輕石透水磚、陶瓷透水磚、透水磚面層均採用無水泥結構透水做法,而透水磚基層則採用透水穩、透水混凝土和本地級配砂礫做法,由於不同的透水率,透水磚呈現出不同的透水效果。

海綿型停車場是“海綿體”剛柔並濟的最佳組合,不同顏色和形狀的抗凍融透水磚,讓停車場呈現不同的色彩。下凹綠地、雨水花園、植草溝等生物滯留設施環繞四周,在這裡消納雨水,成為“生態”、“環保”鍾愛的搭配,成就了將軍湖停車場的生態文明氣質。

鑫興紫郡小區:最美海綿小區的舒適居住體驗

一走進鑫興紫郡小區,陽光透過只剩下幾片紅葉的紅瑞木樹,斑斑點點地灑落在地上,透著小區的寧靜和安逸。表面上看,景觀設計和優美的居住環境似乎與很多新建小區一樣,但殊不知小區道路、綠化草叢、雨水花園等處處存在“匠心”設計,引入了海綿社區理念。

記者定睛一看,果然另有天地。從視覺上,小區道路兩邊的綠化帶和花壇中間高四周低,仿木阻水樁錯落有致,大多設置在綠化帶的下面起著緩衝雨水的作用,植被也很豐富。深入到小區的各個角落,雨水花園、植草溝、下沉式綠地、透水鋪裝、雨水桶、生物滯留帶……這些海綿化居民區的標配一應俱全。

讓人眼前一亮的是,大部分居民樓雨落管的下方或設置了雨水桶,或漫流到卵石或草溝等生物滯留設施裡,改變了原有房屋雨水散排的方式。道路的兩側有截水溝或下凹綠地,小區內的道路都是透水鋪裝,雨水花園也是人工挖掘的淺凹綠地,被用於匯聚並吸收來自屋頂或地面的雨水,通過植物、沙土的綜合作用使雨水得到淨化,並使之逐漸滲入土壤,涵養地下水。

在北京建築大學技術諮詢團隊專家林聰眼中,鑫興紫郡小區無論是景觀的品質、植被搭配以及小區人性化設計上均更勝一籌。“下雨時吸水、蓄水、滲水、淨水,需要時將蓄存的水釋放並加以利用,海綿城市正在從概念走進人們的生活。 邵成志 半島晨報、39度視頻首席記者張錫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