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劉表手下無名之輩,歸順曹操後卻成了馬超的剋星

本文為原創首作,為你深度解析歷史事件

(一)口出狂言的囚徒

三國是一個激情噴發的時代,哪怕一些小人物,其閃光點也足以驚詫我等後人,比如一個叫婁圭的囚徒。其實,在婁圭年少時便胸懷大志,經常說一句很牛逼話:男兒居世,會當得數萬兵,千匹騎著後耳!卻遭到小夥伴們的譏笑——啥?想做"身後有數萬雄兵,千匹戰馬跟隨著"的將軍?兄弟做的一腦袋好夢……

也許是時運不濟,幾年後由於婁圭私藏朝廷逃犯,被官府抓了,判了個死刑後扔入死囚牢內。所謂大志未伸,豈能就死?很快婁圭就越了獄,出來後立刻換了一身官差的衣服,混入抓捕越獄逃犯者——其實就是抓他自己的官差行列中,安然逃脫。一晃又是幾年過去,這天荊州的劉表突然接到消息,一位叫婁圭的人,糾集起了一彪人馬,想投靠在自己手下。

本是劉表手下無名之輩,歸順曹操後卻成了馬超的剋星

劉表很是不屑一顧,區區綠林狂徒,必是活不下去了才來歸順於我。也好,那就讓婁圭做一棵"迎客松",去接迎那些,從北方亂地逃難而來到百姓們吧。就這樣婁圭,終於完成了從囚徒到逃犯再洗白的過程,開始默默無聞在劉表手下。但問題是婁圭年少起便胸懷大志,難道他真甘心在劉表手下,當"迎客松"做無名之輩嗎?

(二)去找曹操

三國時期雖是英雄的天堂,對百姓來言卻是苦不堪言。婁圭做"迎客松"的日子裡,不斷有百姓逃亡而來,婁圭則領著一彪人馬給予接待,接收,人數差不多時,再送往荊州——因為這些逃難的百姓,既是勞動力,也是兵源。

本是劉表手下無名之輩,歸順曹操後卻成了馬超的剋星

但哪知這一次卻突發意外,有一千多老百姓不願意去荊州,反而認準了曹操,這跟婁圭產生矛盾,結果這些老百姓奪了婁圭部隊的兵器,掉頭去找曹操了。婁圭這等於是失職,若被劉表知道後,必會治罪,婁圭也只好撒丫子來找曹操,因為他年少時也跟曹操認識。

曹操自然知道婁圭的志向,當即就給了婁圭一個將軍封號,但卻背後既無"數萬雄兵,更無千匹戰馬",而是相當於參謀類型的將軍,負責在曹操身邊出謀劃策,沒有實際兵權。但這也比在劉表手下當一個"迎客松"強百倍,婁圭很滿意,忙得不亦樂呼,當曹操大兵壓境荊州,劉琮投降時,曹操有點犯懷疑,婁圭勸道:"曹哥,如今天下大亂,這些諸侯們都不成器,劉琮是以禮節來歸順,必是誠心的。"

本是劉表手下無名之輩,歸順曹操後卻成了馬超的剋星

果然一切如婁圭所料。荊州就這樣成了曹操的地盤,婁圭這位當年的荊州"迎客松",也以主人的身份,站在了荊州大地之上。

(三)馬超的剋星

一年後,曹操跟馬超之間的大戰爆發了!在《三國演義》中,正是這一戰,馬超殺得曹操"割須棄袍",差點喪命,但實則卻沒有這麼誇張。但可以確定的是,曹操戰勝馬超是相當費勁的,因為曹操都說出了"馬兒不死,吾無葬地也"這句話。那是公元211年9月,曹操大軍強佔渭河南岸。馬超立刻組織起兵馬,趁曹操立足未穩,發起一波又一波的攻擊,這可讓曹操頭大不已。想防守就必須要藉助地勢安營紮寨,這才穩固。可渭河南岸滿地的沙土,啥也做不了,只能靠曹魏士兵的組織起"肉城牆",承受馬超西涼鐵騎的攻擊,這是相當危險的。一旦突破一點,就四面開花。

本是劉表手下無名之輩,歸順曹操後卻成了馬超的剋星

好在天色將晚,馬超停止了攻擊,但第二天呢?曹操眼望著滿地的沙土,急得夠嗆。正這時婁圭來了,對曹操說:"老大,你看這天氣挺冷的哈……"曹操當時氣的估計要揍婁圭了,啥時候了,你還給我聊天?

婁圭卻自顧接著說:"再看這滿地沙土,倘若咱用這沙土築城,然後灌進水去,這天這麼冷很快就結冰,如此一來,咱就得到了一座堅如磐石的沙城了!別說一個馬超,就是百八十個,他能怎地?"曹操喜出望外,立刻一夜間築起沙城。第二天當馬超志在必得,帶兵殺來後,一看這個沙城,頓時洩了氣——沒法打了,再攻擊只能是去城下送死。

本是劉表手下無名之輩,歸順曹操後卻成了馬超的剋星

曹操正是依靠這座沙城,得到喘息之機並很快扭轉戰局,擊敗了馬超、韓遂的聯軍。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言,婁圭可謂是馬超的剋星,正是他這一條計謀,使馬超在此戰兵敗後,徹底喪失一方諸侯的資格,先歸張魯,最後定格在劉備手下"五虎上將"中……

今天的內容分享就到這裡了,希望大家喜歡,謝謝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