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開個咖啡館,不知道賺不賺錢呢?

bobby爸爸


我國咖啡未來發展潛力巨大,但“7虧2平1盈利”,這是目前咖啡館普遍的運營情況。


我國咖啡市場未來潛力巨大

1.市場結構不合理

咖啡的發展我們可以分為“速溶咖啡”以及“現磨咖啡”兩大階段。在世界咖啡市場,87%為現磨咖啡,13%為速溶咖啡。而我國偌大的咖啡市場中,速溶咖啡市場佔比為83%,現磨咖啡僅為13%,市場結構需要升級;

2.年均增速快

我國目前飲用咖啡的人數大約為2000萬人,現磨咖啡市場每年以15%的增速在發展,而全球平均增速僅為2%,我國咖啡市場發展快;

3.人均消費量有待提升

我國人均每年咖啡飲用杯數是在在3-4杯,其中還包含速溶咖啡;而像隔壁的日本已經高達200多杯,美國人均每年咖啡飲用杯數是在300多杯,北歐可以達到400多杯。

人均咖啡飲用杯數的差距也是我國咖啡市場的機會,未來咖啡市場發展潛力巨大。


為什麼咖啡館盈利難?

1.房租貴、用人成本高

咖啡館要想生意好,優越的地理位置是不可少的,但往往這些地方都是位於商場、寫字樓等一些人流量大的地方,房租也是非常昂貴的,尤其是近幾年房地產行業飛速增長。

招聘一名普通的咖啡師,二三線城市工資在加社保,有的還包吃包住,這樣算下來用人成本每人大約是在5000-7000元。

2.盲目入行,沒有一定基礎

這幾年來大大小小的培訓中,很多學員都是要開店的,但與他們交流當中,80%以上的人都是抱著“情懷”而去開店。他們中很少在決定咖啡開咖啡館之前是做咖啡行業的,也就是自己“喜歡喝咖啡”、“就像開家咖啡館”、“希望自己有個休息或者放鬆心靈的地方”等等這類的主管意願,而對於行業的真正發展確實完全不瞭解。

訂好門店,看好設備,匆忙裝修開業之後卻發展與自己心中所想的差之甚遠,“酒香也怕巷子深”,咖啡是商品,但不是必需品,更不像茶那樣普及,所以也是需要營銷的。

3.無法與連鎖咖啡企業抗衡

據統計,我國連鎖咖啡數量加起來大約有7000家左右,佔全國6萬家咖啡館12%左右,但盈利卻佔到60%以上。

傳統咖啡館與連鎖咖啡企業,比如星巴克、瑞幸以及costa來比較,連鎖咖啡企業有以下幾個主要優勢:

  • 品牌知名度高,沉澱下來的服務以及企業文化較為成熟;
  • 連鎖咖啡擁有充裕的租金,所以地理位置更加優越;
  • 招商或者物業為了讓連鎖咖啡企業進入,能給予一定的房租優惠政策;
  • 對產品研發的力度大,產品更新快;

在一線城市“死於房租”,在二線城市“死於產品”。

總的來說,咖啡從利潤來說,是非常可觀的,一杯30元360ml的拿鐵成本最多不超過7元。目前最好的是開一家小的門店,將產品線縮小到只需要1-2個人。然後研發與周圍競爭門店與眾不同的產品,做出符合“性價比”的產品,再加上良好的環境以及優質的服務,只要有穩定的來客數,就可以生存甚至盈利。

當然,這個是最理想的想法。但目前來講,總體咖啡市場環境還是較小的。咖啡不像茶,我們每個人都會喝。咖啡從初次嘗試到經常購買,是需要一段時間的,有的人可能幾年才會形成這種習慣。即使是一線城市,人均每年飲用咖啡的杯數可以達到10杯,咖啡市場較為成熟,但生存壓力也大,選址房租、設備人事成本首當其衝,一線城市年輕人喜歡“新”和“奇”,所以在設備挑選這塊是要下一些功夫的,當然價格也是不菲。很多的咖啡館看起來每天人山人海,客流量也大,但月底財務一核算,還是虧了。

在二線城市,你可以購買便宜的機器,但“產品的同質化”卻是越來越嚴重。你家有的產品,另外一家咖啡館也有,過來過去每家店好像都是那幾樣。二線的咖啡師水平相比較一線肯定弱一些,所以也會導致在產品研發以及週期更新上差很多。所以這個也就導致,顧客一般都會選擇停車方便的咖啡館,因為基本上每家店沒有太多的不同,產品上都是類似的,只有環境上以及停車便利性的區分。

所以,業內也有這樣一句話:咖啡館在一線城市“死於房租”,在二線城市“死於產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