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一門藝術,家長與老師配合越好,孩子就越成功,共勉

很多家長問我孩子上了高中不好管了,天天吵架,因為孩子弄的雞犬不寧,我想說,孩子也是這麼想的。

家庭教育不到位,學校教育做得再好也無濟於事。學校教育很重要,家庭教育更重要。

要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終身老師,父母對孩子的影響力遠大於老師。

教育是一門藝術,家長與老師配合越好,孩子就越成功,共勉

01

教育最忌諱的

就是父母怕麻煩

有多少父母說過這句話:“老師,孩子就交給你了。”

又有多少父母認為,孩子到了上學的年齡,教育就主要在學校,責任就主要在老師了。

每次孩子出現問題時,第一時間發現的總是老師。

每當老師聯繫家長,希望和家長一起商量孩子的問題時,得到的答覆總是:

“老師,我太忙了,麻煩你好好教育!”

“老師,您一句話頂我們十句,麻煩您幫我教教他。”

確實,現在的父母都不容易,為了養家餬口,每天忙於事業,對孩子的教育實在是力不從心。

可是,家長要知道: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除了學校教育,孩子學到的絕大多數東西都來源於家庭與父母。

父母的每一次缺席,都是對孩子教育的耽誤。

孩子的教育一生只有一次,沒有辦法撤回,也沒有辦法重來。

教育最怕的就是省事,父母的怕麻煩最終誤的肯定是孩子。

02

再優秀的老師

都彌補不了家庭教育的缺失

教育是一門藝術,家長與老師配合越好,孩子就越成功,共勉

老師的主要職責是什麼?是教書育人。

既教好書,又育好人,這是老師的使命,也是老師的責任。

為了這份使命與責任,老師會盡自己的所能去上好課,帶好班,教育好孩子。

然而再優秀、再負責的老師,也總有力所不能及的時候。

老師沒有三頭六臂,很多事情老師教不了,需要家長們來配合。

教育好孩子,單靠老師是做不到的。

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必須學會兩件事:一是學會做人所需要的人文素養,二是學會做事所需要的文化知識。

而家長主要負責孩子做人的本分,老師主要負責教會孩子做事的本領。

換句話來說,家長偏重育人,老師偏重教書。

同時,我們必須明確的是,家長和老師在教育孩子上只是有所偏重,不是絕對的。

老師在教好學生文化知識的同時,也要幫助家長培養孩子的品行。

家長在注重孩子品行教育的同時,也要配合老師做好文化知識的學習。

家長和老師,兩者是相輔相成的,互為補充,相得益彰。

03

最不該偷懶的是家長

最不該放養的是孩子

李嘉誠說過:“一個人事業上最大的成功也彌補不了教育孩子失敗的缺憾。”

我們總說生活艱難,需要努力工作才可以給孩子更好的生活,可也許孩子需要的只是父母的陪伴而已。

而且,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教育無法重來。

如果不是從小就好好教育,孩子長大以後真的很難改變。

古語云:“人之初,性本善。”

孩子出生時,大家都是一樣的,可後來為什麼有些成了好孩子,有些卻成了熊孩子?

因為,父母的教育才是最關鍵的。

父母一旦缺席,孩子的人生中、性格里,就會有一個再也補不上的漏洞。

今天在孩子身上偷的懶,將來都會變成最深的遺憾。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在孩子的教育路上,最不該偷懶的是家長,最不該放養的是孩子。

04

遇到問題要理解老師

學會冷靜處理

教育是一門藝術,家長與老師配合越好,孩子就越成功,共勉

我的同事曾給我講過一個她女兒的故事。她女兒曾在少年宮舞蹈班裡學跳舞。但不知為什麼,也許是由於跟老師生疏而緊張的緣故吧,孩子總把動作搞錯,學得不好,孩子也很沮喪。

孩子的母親,也就是我的這位同事,曾是一位優秀運動員,她深信女兒身上一定有著自己的良好基因,但看到女兒頻繁出錯的動作,感到十分困惑。孩子的教練是她的大學師妹,於是她就給教練發了短信。

過了一會,教練回覆了一條短信,大意是說,師姐,你彆著急,其實我特別喜歡你家寶貝……我的這位同事興奮地把短信讀給女兒聽。

不多久,她驚奇地發現,不論學習多難的動作,孩子再也不出錯了,而且學得又快又好。

孩子上學後,每個家長都很在意老師對自己孩子的態度,特別希望孩子能得到老師的特殊關注。

但是教師很難像家長一樣對待每個孩子——不是由於責任心的緣故,而是由於角色不同,關注的方式也不同。

老師像父母那樣關心和愛護學生,我認為未必是一件好事。老師應當比家長更有理智。

當孩子沒有受到特殊關注而產生失落感時,家長應保持冷靜,運用智慧做好“補臺”的工作。

最簡單的方式就是悄悄地與老師進行溝通。

我同事的處理方法就很好。

其實我想,即使沒有那條短信,家長在孩子面前編一個“善意的謊言”,也不失為一種教育的藝術。

如果家長不能保持冷靜和理智,情緒上流露出對學校老師的不滿,甚至當著孩子的面發一通牢騷,使孩子對學校和老師產生了成見,那後果是不堪想象的。


05

家長與學校配合得越好

教育越會成功

家長與學校配合得越好,教育越會成功。

凡是家長不與學校配合的,結果都是悲劇,這在很多教育經歷中無一例外。

因此,在孩子面前,家長要極力維護學校和老師——不是假惺惺的做戲(因為孩子都能察覺出來),而是要真心實意地用換位思考的方式做好孩子的工作。

有一篇外國短文,說是在一次課後,老師不慎丟了一個小孩。等找到孩子後,孩子由於受到驚嚇,哭得十分傷心。

孩子的媽媽看到這情景,蹲下來安慰自己的孩子,並且說:

“己經沒事了,那個姐姐因為找不到你而非常緊張,並且十分難過,也不是故意的,現在你必須親親那個姐姐,安慰她一下。”

小孩踮起腳尖,親了親蹲在他身旁的工作人員的臉頰,並且輕輕地告訴她:“不要害怕,己經沒事了。”

我想,一個善良、寬容、善解人意的孩子就是這樣教育出來的。

要想教育好孩子,必須要老師和家長的相互配合,各自承擔起自己的教育責任,這才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成就一個孩子,是老師和家長共同努力的結果。

沒有完美的老師,也沒有完美的家長,為了孩子我們都要努力。

讓孩子學會做事,學會做人,成為一個更優秀的人,是我們共同的目標。

* 本文來源於「教師E家」(ID:jiaoshiEji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