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孩子易怒,情緒多變,你需要成為孩子的情緒教練

在育兒的過程中,有一個時期特別困難,就是當我們的孩子開始進入青春期,他從那個一直都聽我們指揮的小孩子,突然變的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然後我們發現孩子開始頂嘴,叛逆,甚至脾氣暴躁起來。

很多父母不明白,為什麼自己原來那麼聽話,脾氣溫和的孩子,突然變得易怒,暴力,甚至開始和別人大打出手了!

很明顯,我們的孩子進入了青春期!

青春期孩子易怒,情緒多變,你需要成為孩子的情緒教練

一方面他們突然像是變成了一個小大人,另外一方面成長激素讓他們應接不暇,他們無法控制自己體內日益增多的成長激素,結果就會情緒多變,在我們看來他們就像是隨時會原地引爆的炸彈,一會兒可愛,一會兒惹人厭惡,一會兒嬉笑,一會憤怒,多變,並且易怒成了青春期的代名詞!

面對孩子多變的情緒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青春期孩子易怒,情緒多變,你需要成為孩子的情緒教練

1、任何時候,情緒都是需要被接納的!

情緒沒有好壞,對錯之分,只要產生情緒就是合理的。

在這裡合理只是指情緒,因為情緒是每個人對某些事件的一個反應,之所以有這樣的反應,跟她自己的認知地圖有關,所以無關對錯和好壞。只要孩子有了情緒了,就說明這件事情對她產生了一定影響。作為父母,無論這件事對孩子產生的是什麼樣的影響?這個時候我們要考慮和解決的都不是這個事件,而是孩子的情緒。

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比如說帶著孩子逛街的時候,她想要一個冰激凌,但是因為是冬天,你不想給他買。

這個時候,他就有情緒了,他會不開心,會抱怨。這是因為他的需求沒有被滿足,所產生的情緒,我們可以不支持他的行為,我們不給她買冰激凌,但是我們可以接納他沒有被滿足之後所產生的情緒。

比如我們就可以說:“不能吃冰激凌讓你感覺很不好受吧!媽媽比較擔心你的健康,所以我不能支持你,但是我們可以吃一個熱狗。”這個時候就是用接納情緒和代替的方式轉移了孩子注意力,讓他發現父母是為我好。

除了不被滿足而產生情緒之外,孩子偶爾會因為自我而產生情緒。比如說我們給她買冰激凌了,但是她還沒吃兩口,冰激凌吧唧掉地上了,他也會有情緒產生。這個時候我們只要接納情緒就行了,我們可以說:哎呀,好可惜,這麼好吃的冰激凌沒吃兩口就掉地上了,真可惜啊!

青春期孩子易怒,情緒多變,你需要成為孩子的情緒教練

2、通過語言,幫助孩子給情緒命名,引導孩子說出情緒。

還有一種情況是我們根本不知道孩子為什麼產生情緒,他可能是因為外界跟朋友發生衝突了,或者是自己被壓抑的久了,這個時候我們沒有辦法一眼找到情緒發生的原因,但是我們可以感覺和看到孩子的情緒。所以這個時候當她有情緒的時候,我們可以試著給情緒命名,然後通過接納的方式引導孩子說出更多的原因和看法,這個時候我們就可以更好的引導孩子了。

咱們以孩子和老師發生衝突孩子憤怒為例子來說。

孩子放學後氣呼呼的回到家,把書包往沙發上一甩,然後說:“我恨死我們老師了!”

很多父母通常的解決辦法是壓抑孩子的情緒,他們往往會說:“老師都是為了你們好,哪能這樣說老師啊!”要麼就是指責自己的孩子:“你自己做好點,老師還能對你有意見呀?”這兩種反應其實是我們都沒有看到孩子的情緒,而只顧著看問題,生怕孩子因為對老師有情緒而產生,不想學或者跟老師敵對,然後發生對孩子不利的事情。

可是如果我們根本不去接待孩子的情緒,孩子的情緒是被壓抑的,我們的大道理,我們所謂的老師是為孩子好,只能讓孩子更加的反感,這個時候他不但煩大老師,而且反感父母。

青春期孩子易怒,情緒多變,你需要成為孩子的情緒教練

這個時候正確的反應就是給孩子的情緒命名看的出來你很生氣,能跟我說說發生了什麼事嗎?

如果跟孩子關係好的父母,往往孩子可能會一五一十說出學校發生了什麼。二平時跟孩子不怎麼溝通的,父母這個時候孩子往往會說我沒事兒。

當孩子說“我沒事”的時候,我們可以接著描述自己看到的:你回家臉就沉了下來,還摔書包踢門,我能感覺到你內心的憤怒,我很擔心你,所以想跟你談談。

這個時候停頓一下,看孩子是否有反應,如果孩子沒有反應,我們可以接著說:你現在沒有心情談,也沒有關係,如如過你想跟我談談,隨時歡迎。

當孩子跟我們談的時候,我們要學會用自己的語言去重複孩子所說的話,以確保把孩子的情緒表達出來了,這個時候孩子就會通過跟我們的溝通來疏導自己的情緒,最終達到對老師的理解,和認識自己在這件事情上的偏頗。我們的引導成功。

青春期孩子易怒,情緒多變,你需要成為孩子的情緒教練

3、做孩子情緒的教練,用自己的言行,讓孩子明白情緒如何表達。

咱們中國人向來講究含蓄,對於情緒,我們是羞於表達的。所以很多時候當我們受傷了,會告訴自己:“我不能哭”;當我們失敗了,我們會告訴自己“不能消沉”。結果孩子他所看到的父母都像鋼鐵俠一樣,好像根本沒有情緒,除了嚴厲的要求學習,好像很容易不拘言笑,往往孩子會形成一個錯誤的認知,很容易認為父母只喜歡愛學習的孩子,而我的學習就是為父母學的,不是為了我自己。

為了讓孩子不出現這樣錯誤的認知,我們自己首先要成為一個敢於表達自己情緒的人。要知道我們的身教比言傳更重要,對孩子的影響也更大,我們不停的教育他,友情需要說出來,有情緒要說出來,而我們自己有情趣,卻從來不說,往往孩子會習得我們的行為,也不去說。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刻意的去用一些情緒詞彙來表達我們的生活。

我今天很激動,我看到了多年未見的同學。

寶貝,爸爸很開心,你跟我說了這麼多話,我好激動啊!

通過情緒的表達,讓孩子來學會表達情緒。

當然除了自身的行為之外,我們還要可以的訓練孩子如何表達自己的情緒,畢竟我們從小缺了這門課,現在想補,是需要練習的。

我們首先要確信自己就是一個教授孩子表達情緒的教練,我們需要預設場景,然後幫孩子分析在這個環境中,應該存在什麼情緒,又用什們方式表達比較恰當。

我們需要講解,示範,然後親自和孩子演練,我們才真的做到了孩子情緒教練的角色。

做父母不易,做一個引導孩子情緒表達的教練更不容易,慢慢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