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香车美女取钱的逻辑,谈谈中医药大学被“踢”的这个局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有规则的,唯心主义者认为是上帝、是太上老君、是玉皇大帝,实际上都不是。制定规则的是人们自己以及大自然的运动。人的社会,规则制定者的立场观点方法是否能够统一,是核心。如果赢不到各方面尊重的接受的规则,就不是好规则,是应该摒弃的规则,改造的规则,是需要打破了重新建立的规则。这方面,中医界做好准备了吗?

从香车美女取钱的逻辑,谈谈中医药大学被“踢”的这个局

这年月,不懂些英文,看不懂

一、8所优秀的中医药院校被“踢”的这个局

昨天和晚上,就有不少中医学者和爱好者给我私信了几个中医药大学被世界卫生组织下一个什么机构除名的问题,意思是他们不承认中国中医药大学医学教育的地位。

粗略观之,这并不需要紧张兮兮。中医药本来就与现代化的医学架构有所区别,如果硬把中医药塞进了这样的组织,接受其制定的规则,用它们的理论观察改造中医,那么中医药大学的发展必然出现问题,而且是根本的问题。

这是客观存在的问题,纵观近些年来的中医院校建设,就是吃了规则的亏。作为单一学科的中医药大学,被教育部门大学评价的指标和一些所谓民间的排位次爱好者牵了鼻子,所以大学校长们是坐不住的,一窝蜂的去搞大学更名,搞不上大学牌子就低人一等,学校排位次靠后,学生录取层次靠后,学生生源受影响,毕业生被人看不起,如此一个指标就改变了中医药大学的布局。

此后,这个规则引导到了211,到了985,到了双一流,作为中医药大学靠什么走上双一流?明摆着的问题,科研,只有靠科研成果,没有一流的成果,谈什么双一流。而国际一流成果对于中医来讲是十分有趣的事情,也就是用西方的模式套用中医药的研究。那些sci对于中医药的价值在哪里呢?实际上一时半会并看不到,但是不能不做。

从香车美女取钱的逻辑,谈谈中医药大学被“踢”的这个局

网图。学术科研已经是停不下来的追求和竞争

但规则在这里,学术和科研的竞争是必然存在的问题,任何需要进步的高校都改变不了,不这么做就只能出库。出库就意味着该有的资源就没了。因此,所有的校长都知道抓教育质量是根本,都知道把学生的医疗技术提上去是王道,也知道中医经典很重要,但是核心的评价指标不在这里。如此,中医院校必然要被拉上战车狂奔,不奔也不行。

二、中医药院校生活在现实和理想当中

中医药大学与西医院校不同,中医大学铭刻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这一块是自己的特色,但是有些人把她当做了包袱,有人看到了价值。

不少中医药大学的大专家不懂内经,伤寒,但是可以一个劲的发出高质量的论文,做出科研的成果,这是有趣的问题。

听过了一个报告,有个大学的专家津津有昧的讲到了发表国际论文的秘诀,后来我是看懂了,就是与国外熟悉论文发表机构的人员合作,然后通过这样的买办人员和组织把论文挂上去,大功告成。这是什么论文?针灸不敢说明确说针灸,中医不能说医学非要说传统疗法,替代医学。这些研究脱离中医实际,搞个动物实验,培养个细胞,这有价值吗?有,因为有了这样的论文,晋升有道,成功有了依托。这些被临床看病的行家看傻眼睛,辛苦一辈子治好病无数,不抵一个刚毕业博士一篇论文。岂有此理!

但这就是规则,不走又不行,如此中医所有的油门挂档都在科研上,进人标准必须博士,只要有项目,院士满天飞因为有项目,到处工作站,为何?因为规则让这些能拿到大项目的成了王牌,宝贝,各家都喜欢。

从香车美女取钱的逻辑,谈谈中医药大学被“踢”的这个局

网图

这就尴尬了中医教育,而中医科研这种贴牌的研究,也导致四不像。一方面需要坚守中医的特色,理论依据丢不得,辨证论治丢不得,天人合一丢不得,如此这般,就需要有深厚的文化功底。而另一方面单靠这样的内容就无法适应大学医学教育,特别是指挥棒的导引,不想另类被排斥掉就只能一个劲的贴上去。

生存在传统和现代化的中医药大学,其实挺难的。

三、适应不了规则怎么办?

必须明确,规则是人定的。占据规则方的,有时候不一定就是通情达理的,但是没办法,有时候就是这样。对待规则,只有接受和不接受两种态度。

早上看了看了一个美女开宝马取钱的笑话,若有所思,几多感慨。实际上,很多时候所谓的规则就是人制定的,不是为了方便人,而是为了卡住人。这样的规则就没有意思了。

从香车美女取钱的逻辑,谈谈中医药大学被“踢”的这个局

网图

选自【一句神反转】头条号的故事是这样的:

昨天一美女开着宝马,去一家银行取钱,看到ATM机前排了很长的队伍,但银行营业厅没什么人,就对银行柜员说:“给我取1000块钱!”

柜员说:“5000元以下取款到ATM机,这里不办!”

美女:ATM那边排了很长的队,我赶时间,就麻烦您帮我取一下吧。

柜员:不办就是不办,这是我们的规定,确实不行,不能破例。

美女气坏了,甩出银行卡,大声对柜员说:那你给我取20000块吧。

柜员没有办法,取出来2万。

美女从那些钱里面点出来10张,总共1000块放到包里收好,然后拿了剩下的19000元,对柜员说:这些钱请帮我存到卡上。

柜员一看,一脸不情愿的样子,但是没办法,还是把19000块钱存好了!

必须承认,这个故事挺有趣,对于规则的坚持,需要点赞吗?对于规则的破坏需要批评吗?

而现实就是如此,规则别人制定好了,后来者该怎么办?一个办法就是适应规则,什么也不必要说起来,能进去就可以了。另外一种就是自己足够强大,少了自己这个圈子就玩不起来。三是自己不和他们玩,自己玩自己的。四就是改变他们的规则,或破坏,或改良。

当前,能够适应四点的变化,对于中医院校来讲都是有趣的不好操作的学问。一是削尖了脑袋靠上去,但是未必靠的住,人家压根就不想和自己玩。尽管中医走出国门很久了,但是中医药在国际上的地位还是没有根本的改变,这方面还需要很多的工作。二是自己有实力说不玩了,自己玩去。三是改变规则,由自己说了算。目前,中医界哪一条比较擅长呢?

这是需要尽快思考的问题,看似我们做了那么的科学研究,发了那么多的文章,实际上也和他们并没有区别,西医研究到分子生物水平,中医也可以;西医信息化,中医也可以。但是根子里他们看不起看不上。这怎么办?一靠理论的强大,无懈可击。二靠技术的无可替代,圈内共晓。

从香车美女取钱的逻辑,谈谈中医药大学被“踢”的这个局

网图。如今还有多少中医人讲得透彻阴阳的根本理论呢?

对于强大理论自我的塑造到现在也没有完成,这是中医近年来被动的根本所在。一个很有趣的问题是中医的理论支持到现在一些专家教授学者却是讳莫如深,不敢去说,不敢去讲,理不直气不壮。逐渐的已经有好多人讲不好了,不会讲了,不敢讲不会讲的老师在担任中医理论教育的时候,就不可能赢得学生和社会的认可。

而现在新的时代在发展,出现了很多有趣的事情,中医的技术手段也开始了多层次的分化,有人接受、有人排斥;有人认真的看病,有人拿着中医药骗钱骗人。

作为中医院校,一方面在理论方面固守着传统,清朝之后基本没有突破,而且对于中医理论的研究越来越通俗化实用主义化,而没有把理论上升到一定的高度。主要的表现:一是对中医理论学安排在基础学科,而且这些学生的博士硕士并不能够取得行医的资格,造成理论学习和临床两层皮。二是中医临床和现代临床对接不良,很多中医传统伤寒、金匮、内经的医师教师缺乏真正接触病人的机会。现代医院对这样的并不感兴趣。三是阐释经典、注释经典并且有所建树的少了。四是中医理论对新世纪发生的事物没有很好的做到归纳理论覆盖,现在的很多技术手段似乎与中医阴阳绝缘,新的植物也没有得到性味归经的处理等。

这是当前存在的突出 问题,而另一方面对于现代技术掌握却成为一种时尚和常规的平台,中医的技术手段开始受到了一些人的质疑。专家相见再也不是过去师傅徒弟的内经交流,而是分子生物、免疫组化。如此,靠什么撑起中医理论的大旗呢?没有这面大旗,中医其实很脆弱的。

所以,真正有中医理论武装起来的科学家教授学者医师少了;面对质疑,能够应对的的专家少了。一些人不会说,一些人不敢说,对于中医如果不能从理论上圆满的说服自己和别人,不能够让更多的人信服中医技术手段,那么,中医教育就是出问题了。中医界特别是中医高校必须把强大自己的理论和技术当做突破口,单纯的依靠拿着所谓的高水平论文当做投名状,是不行的。只有自己足够强大,规则才能偏向于自己,或者就是自己说了算。

如此,中医教育拿什么来面对规则呢?这也许就是中医高校必须思考的问题了。

中医药,只有深深的爱上了,才可以如此的诉说衷肠。此文为个人观点,言语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