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100分給100塊?關於“強化物”的使用,這些“坑”最好別踩

“強化物”可以說是家長們用來讓孩子們乖乖聽話的一種常見的教育工具了。我們都知道,如果“強化物”利用的好,可以強化孩子的良好行為和習慣。但是,家長們對使用“強化物”可能存在一些誤區。

前幾天孩子的幼兒園裡舉行跳舞比賽,我看到一個小女孩跳的很好,並且也拿到了冠軍,小女孩很高興的走向她的媽媽,但是媽媽卻和孩子說:“你真棒!”其實,在很多家長看來,這句表揚是最正常不過的了,可是小女孩的臉上卻沒有高興地笑容,而是在弄她的小手指。

小女孩之所以會有這樣的反差,更多的原因是在媽媽的那句“你真棒”,這句話雖然是在讚美別人,但其實是沒有靈魂的讚美。換句話來說,這句話根本沒有起到強化孩子自信心的作用。

就像是一個考了高分的小朋友,我們誇他:你好聰明啊,很棒。他可能會認為:我智商高、聰明,所以才考高分,而忽視了自己的努力,慢慢他會淡化努力這件事情。

考100分給100塊?關於“強化物”的使用,這些“坑”最好別踩

什麼是“強化物”

強化物是心理學實驗中的重要概念,分為正負兩種。強化物就是那些能夠提高特定反應的可能性,或使特定反應的概率增加的任何事物或事件。

獎勵會塑造和影響孩子的行為,又被稱為強化物,因為它強化著我們的行為,增加目標行為出現的頻率,但是過多的獎勵卻也起不到強化作用。

因此,真正的強化物是要以增加其強化的行為所出現的頻率為目的,如果最終沒有達到強化的效果,那麼這個就不算是強化物。

考100分給100塊?關於“強化物”的使用,這些“坑”最好別踩

家長們使用強化物常踩的“坑”

  • 強化物的選擇不能勾起孩子的興趣

家長的“強化物”有時候並不能很好的引起孩子的興趣和慾望,但是卻還是要堅持用這一類的強化物,這就導致了根本沒有起到強化的效果,孩子可能還會因此而厭煩某件事或物。

比如:孩子做對了,獎勵孩子一個玩具,孩子拿著轉轉轉轉轉,好啦,獎勵結束了,拿回來了,孩子沒有什麼反應。孩子沒有對玩具表示出一點渴望和欣喜,對這個獎勵沒有獲取的慾望了,那麼這個強化物選擇的是失敗的。

  • 家長常選擇自己覺得好玩的強化物

有的時候家長可能更多的會選擇物質的強化物來強化孩子的某種行為。但是,大多數家長都不會問寶寶真正想要的東西是什麼,我們很多時候為孩子們挑選我們認為喜歡的,對孩子有益智作用的玩具,但是卻忽略了它們本身的需要。

比如:這個新買的玩具,我覺得很好玩,對寶寶的智力開發有很大的幫助:“寶寶你要是做對這個,我給你這個玩。”可是,寶寶可能只是想去玩一個塑料袋、玩一個紙球。這個時候你給他新買的玩具,也許連一個紙球塑料袋兒都不如。

考100分給100塊?關於“強化物”的使用,這些“坑”最好別踩

  • 沒有強化效果

沒有強化效果的“強化物”根本算不上是真正的強化物。就像是剛剛給大家們舉的小女孩例子一樣。其實很多的父母更多的都是以這樣的方式來表現自己對孩子的愛或者想要增強孩子們的自尊心,但是往往我沒有作用,因為家長們只能看到孩子們的結果而非努力的整個過程。

對於孩子來說可能更希望家長看到自己的付出和努力並希望在自己成功的時候父母能引以為傲。

有的時候,家長讓孩子過來,而當他走過來的時候家長這裡也摸摸,那裡也碰碰,當做你獎勵他的一種行為。可是孩子卻也不知道你在獎勵他哪個地方。是乖乖聽話呢?孩子在某個時刻做到了一個良好的習慣。這種沒有目的的強化也是沒有任何的作用的。但卻也是家長們常常用到的方式。

考100分給100塊?關於“強化物”的使用,這些“坑”最好別踩

家長們想要正真的使用“強化物”的作用,首先就要及時的瞭解有哪幾種類型的“強化物”,這樣不僅可以根據情況來使用不同類型的強化物,也能避免強化的方式單一失去效果。

“強化物”的類型

  • 社會獎勵

所謂的社會性的獎勵就是指家長們對孩子的微笑,擁抱以及語言的關心,表揚和肯定。這種社會類型的強化物多適用於一些年齡比較大一點的孩子,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家長們就要避免過多的使用“物質的強化物”,否則孩子可能會形成一種依賴。

  • 活動獎勵

活動的獎勵是指帶孩子去它喜歡的公園,動物園或者遊樂場也可以是孩子喜歡的遊戲等等。這種類型的獎勵可以適用於3歲以後的孩子,這個時候孩子的自我意識逐漸發展起來,孩子的獨立性和自我判斷能力也開始浮現,他可以知道自己想要去哪裡玩耍。

  • 物質獎勵

物質獎勵顧名思義就是給孩子買一些她喜歡的玩具和食物等等,通過味蕾來刺激孩子某種行為的發生和強化孩子這種行為發生的頻率。這種方式通常適用於年紀比較小的孩子,並且物質性的獎勵次數應該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而減少,避免孩子形成依賴性。

考100分給100塊?關於“強化物”的使用,這些“坑”最好別踩

如何正確使用“強化物”

  • 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選擇強化物

家長需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來選擇強化物,比如上文提到的的物質獎勵的使用次數不宜過多,否則孩子會認為做好了家長就一定會給我買我喜歡的東西,那麼孩子可能會利用這個物質的獎勵機制而當面一套背後一套,在家長面前言行不一。

社會性的強化可以給予孩子溫暖,自信心以及動力,有的時候社會性獎勵會比物質獎勵的效果要好得多。

  • 強化物必須附帶著恰當的行為

孩子必須要在表現出我們希望看見的行為情況下,才能獲得獎勵。物以稀為貴,讓孩子自由、免費地享有強化物,如果他們玩膩了,那麼玩具的獎勵性就會大大的減少。除非是在我們正觀察孩子是否喜愛,或試圖重燃孩子對之前喜歡的一些玩具的興趣的話,我們也可以適當的讓孩子免費享用強化物。

因此家長一定要慎重的考慮給予孩子強化物的時機。

考100分給100塊?關於“強化物”的使用,這些“坑”最好別踩

  • 要慢慢淡出強化物的作用

家長如果要使用強化物就要持續為孩子培養和辨識新的強化物。比如選擇一些可以博得孩子眼球的玩具像會發光的,有聲音的等等,這類的玩具可以很好地吸引孩子的好奇心,同時不同玩法的新奇玩具也可以引起孩子探索的慾望,從而更有利於強化的效果。

當然,家長們一定要慢慢的淡化這種物質性的強化物,逐漸的使用社會性的激勵,但是不能一下子就過渡到社會性強化,比如剛接受訓練的孩子可能未必很在意家長或老師們的稱讚,但如果你在提供強化物時配合這些社交元素,獎勵孩子,久而久之,這些稱讚也會變得有獎勵性,因此,過渡性的強化可以很好的讓孩子逐漸脫離物質強化而其行為的出現頻率也不會減低。

考100分給100塊?關於“強化物”的使用,這些“坑”最好別踩

我是尼莫媽媽育兒師,也是4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