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的兩個縣本為一家 後劃分為兩市兩縣

江蘇簡稱“蘇”,省會南京。公元1667年因江南省東西分置而建省,得名於“江寧府”與“蘇州府”之首字。江蘇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春秋戰國期間,分屬齊、魯、宋、吳、楚等國。清康熙年間,分江南省為江蘇(含上海)、安徽二省,這是江蘇建省之始。江蘇現轄有13個地級市,96個縣(包含區、縣級市)。其中金湖縣於1960年4月從寶應縣析置,此為金湖縣誕生。現今寶應縣屬揚州市,金湖縣屬淮安市。

江蘇的兩個縣本為一家 後劃分為兩市兩縣

寶應別名東陽、安宜、白田,地處江蘇省中部。寶應歷史悠久,秦時設縣,建東陽縣,屬東海郡。建縣已有2000餘年歷史,為江蘇境內最早設的縣之一。漢時,此地為東陽、平安射陽三縣地,先後屬臨淮、廣陵郡。東漢末年,三分天下,此地屬曹魏。西晉,平安併入射陽縣。縣地分屬射陽、高郵、東陽三縣。隋朝統一天下後,重設郡縣,境內為安宜縣。

江蘇的兩個縣本為一家 後劃分為兩市兩縣

金湖

至唐朝安史之亂,唐政府國力衰敗,特別是淮南諸道及地方節度使處於半自治狀態,唐政府亟需“正名”。恰此時,此地有一尼姑獲"八寶"獻於皇帝,唐肅宗視為定國之寶,遂改上元三年為寶應元年,賜安宜縣名為"寶應"。地分隸寶應、高郵二縣。這是寶應縣名字由來。此後,沿用此名至今。南宋時期,此地先後升為寶應州、寶應軍,領寶應、鹽城、山陽、淮陰等縣。

元統一天下後,重新劃分行政區劃,改高郵為府,改寶應為安宜府。安宜府尋廢,仍寶應縣。明朝,高郵改府為州,寶應仍為縣。清時沿襲明制。1958年4月隸高郵縣的部分(時叫閔塔區)劃屬寶應縣。同年寶應縣在寶應湖西地區(即今之金湖縣域)。1960年,4月析寶應湖西地區為金湖縣的行政區域。此為金湖建縣之始。(設金湖縣是為了便於管理,以前到金湖,除了要騎自行車,還要過幾個渡船,而且經常發洪水,管理起來很不方便,當時並未有鹽金公路)。

江蘇的兩個縣本為一家 後劃分為兩市兩縣

金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