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水吃水的貧困村有了新產業 都昌縣井頭村展現新面貌

 盛夏時節,贛鄱大地樹綠山青,天藍水碧。都昌縣薌溪鄉井頭村,成片的油茶、翠綠的苗圃基地,呈現出勃勃生機。打魚歸來的村民,忙著對各類魚貨進行處理;忙碌之餘,村民或哼唱著贛劇,或操練著太極拳,一派祥和景象。

  而就在兩三年前,這個靠水吃水的“十三五”貧困村還面臨“無路可走”的境地。井頭村的變與不變,得從扶貧工作隊說起。

靠水吃水的貧困村有了新產業 都昌縣井頭村展現新面貌

  “十三五”貧困村率先摘帽

  井頭村,位於薌溪鄉南部,三面被鄱陽湖環繞,是典型的濱湖村。追憶從前,井頭人也曾風光過。那時,湖面開闊、水流平緩,打魚成了村民們的主要生計。網箱養殖也一度形成規模,村民們雖然沒有十分富裕,但也衣食無憂。伴隨著鄱陽湖禁捕退捕政策的推行、河湖水庫網箱養殖被取締,漁民上岸之後的生計成了問題,井頭村慢慢“落後”了。

  薌溪鄉人大主席張琪介紹說,井頭村以前主要依靠漁業、水產養殖加工,村級集體經濟為零,全村1006戶居民中就有116戶貧困戶,貧困人口接近400人。

  為貫徹落實中央關於選派優秀幹部到村任第一書記工作的部署要求,根據省委組織部、省扶貧辦的安排,2017年初,從事多年銀行工作的朱訓華受建設銀行九江市分行委派,來到井頭村擔任第一書記,開展幫扶工作。

  到井頭村後,朱訓華有了一個全新的“頭銜”——井頭村扶貧第一書記。他圍繞工作大局,迅速轉變角色,結合自身金融專業優勢和井頭村工作實際為當地脫貧致富析原因、出對策、抓落實。無論嚴寒酷暑,始終與其他扶貧工作隊成員一道堅持和鄉村幹部同吃同住。

  “幫扶貧困村,不僅僅是幾條村道寬敞了、路燈明亮了,還得徹底改變貧窮落後的面貌。” 朱訓華如是說。因此,他與扶貧工作隊和村兩委班子一起深入群眾、調查研究,根據資源特色、致貧差異等條件,因地制宜、因戶制宜、因人制宜,對不同貧困戶實施不同的幫扶措施,並制定切實可行的幫扶方案。

  光伏發電項目投產了,油茶一片連著一片,苗圃基地一片綠油油……2018年,在扶貧工作隊的帶領下,井頭村成功實現了整村脫貧。

靠水吃水的貧困村有了新產業 都昌縣井頭村展現新面貌

  愛心奉獻,解決基礎設施“瓶頸”

  精準扶貧,就是要從解決貧困地區、貧困戶最迫切的需求開始。在派駐掛職幹部幫扶的同時,建設銀行江西省分行、九江市分行時刻不忘國有大行的社會責任,通過組織員工捐款等形式,每年開展慰問、結對幫扶貧困戶等活動,奉獻愛心。

  酷熱的夏日,建設銀行為貧困戶送去獎學金、房屋維修款、大米、食用油、電扇;寒冷的冬天,建設銀行及時為貧困戶送去棉被、衣物及慰問金。

  今年72歲的江道棟是井頭村的“老支書”,他至今仍記得,去年冬日的一天,朱訓華走訪到一戶貧困戶家裡,發現小孩穿的冬衣很單薄,當即自掏腰包給小孩,讓他去買一件厚實的棉衣。貧困戶江國新的女兒患有先天性雙腿殘疾,上學要靠坐輪椅,由家人送。朱訓華經常到她家和學校,與她談心,關心她的學習,發現她冬天睡覺雙腳冰涼,又自費給她買了“暖寶”。江道棟說,類似的事例舉不勝舉,朱書記早就將井頭村村民當成了自家人。

  扶貧先扶智,通過到井頭村小走訪,朱訓華髮現該校教師的後勤保障落後,教師洗澡、上衛生間不方便,很多年輕優秀老師待上一年半載就走了,生源也是急劇下降,他立即向建設銀行九江市分行彙報,爭取了專項資金修建了兩個衛生間,配置了熱水器,購買了一批辦公電腦,解決了教師的後顧之憂。

  今年,為改善井頭村衛生所破舊的現狀,朱訓華又積極向建設銀行江西省分行、九江市分行爭取資金對其進行改造,給村民營造一個舒適的就醫環境。

  此外,朱訓華利用各種機會和多種途徑宣講金融知識,在井頭村商店開通了“裕農通”,實現建行金融網點在農村延伸,增強井頭村幹部和農民的金融意識,提升了他們的金融知識水平。

靠水吃水的貧困村有了新產業 都昌縣井頭村展現新面貌

 傾力幫扶,推動產業強起來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作為金融機構,簡單將資金髮放到貧困戶手中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只有扶持可持續、有前景的特色產業,從而帶動村民走上脫貧致富路。在建設銀行江西省分行、九江市分行的全力支持下,在井頭村,越來越多的脫貧先行人不離家、不離土就能融入產業發展,在人生舞臺大放異彩,也翻滾帶動著更多的就業和脫貧致富。

  朱訓華帶領扶貧工作隊和村兩委班子一起開展調研,發現光伏發電項目非常適合井頭村。為解決項目建設資金問題,朱訓華積極協調省市建設銀行、縣人民醫院,籌得70萬元資金,新建100千伏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

  為了確保項目早日投產,他多次往返跑縣發改委、扶貧辦,聯繫光伏公司、供電部門,使得電站在2018底併網發電,產生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光伏發電項目每年可以為村集體帶來16萬元的收益,村兩委想做事也有了底氣,一批民生項目得以順利實施。”井頭村委會主任江孟升說。

  “井頭村耕地面積小,以往村民以種植棉花等作物為主。我們積極對接市縣相關部門,給貧困戶爭取到油茶種植補貼,每畝可補貼2000元。”朱訓華指著一片連著一片的油茶介紹說,村裡新增油茶種植面積300餘畝,再過一兩年就可以掛果,為貧困戶脫貧和持續增收打下了基礎。

  近幾年來,朱訓華積極引導信貸資金向井頭村投放,齊發、來順、江黑等老牌水產加工企業規模進一步擴大,新增冷庫300立方米、破魚機床12臺,新增農民種養合作社6家、扶貧車間1家,新增工作崗位50餘個,其中貧困戶工作崗位35個。

  朱訓華善於從細微之處發現“商機”。“之前開展村莊整治的時候,我們採購了一批樹苗美化道路。後來我們仔細研究,發現種植樹苗的利潤空間很大,市場也比較廣,所以我們就發動村民搞苗木種植。”朱訓華說,他積極向建設銀行九江市分行、軍代處等爭取資金40餘萬元,成立了扶志苗木合作社,全村種植苗木160餘畝。

  從種子到發芽,再到長成幼苗,朱訓華和村民們看到苗圃基地一天一個變化,心裡樂開了花。村民們都說,朱書記每一件事都親力親為,鄉親們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永遠念共產黨的好。

靠水吃水的貧困村有了新產業 都昌縣井頭村展現新面貌

 幹群關係融洽了,村莊展現出新面貌

  村支書江新海說,作為扶貧第一書記,朱訓華同志還積極幫助該村抓黨建村建等工作,他積極引進建行先進管理理念,從抓幹部簽到小事做起,協助駐村領導抓村“兩委”定期碰頭會,抓村民主評議會,抓村黨務、村務、財務公開。在他的努力與堅持下,井頭村執行“三會一課”、“四議兩公開”等制度成為常態,村幹部“懶散”習氣改了,群眾氣消了,幹群關係融洽了,各項工作得到了順利開展。兩年多來,井頭村完成了116戶貧困戶識別再精準工作,完成了13個自然村的村莊整治工作,97戶貧困戶順利脫貧。? ?

  一些被丟失的習俗也慢慢被撿拾起來。作為濱湖村,井頭村最靚麗的文化名片,是比漁歌更有韻味的贛劇。在上個世紀,村裡的贛劇團演出仍很活躍,演出的都是經典戲目。當年的角兒嫁的嫁、老的老,留下來的已撐不起一個“團”。

  在扶貧工作隊的推動下,贛劇團重新開了腔。於是,紅白喜事、閒時娛樂,村民們三三兩兩聚在一起,咿咿呀呀地“唱曲”過個戲癮。

  江孟升說,30多年前,他在贛劇團演的是小生。時光的大幕開開閉閉,如今已是知天命之年的他,用“日曬黃金夜不收”來形容井頭村夜不拾遺的好村風。湖邊人特別重孝道,要是哪家小子對父母不孝順,性格豪爽的湖邊人就直言勸誡,村上從沒有虐待老人的事發生。

  今日的漁鄉,合著時代的節拍,村民的文化生活已呈多元化。留守的大媽跳起了廣場舞,空巢的老人練起了太極拳。這些過去因貧困、生活壓力大而封閉消沉的“大媽”紛紛走出家門,用歡快的舞姿、動作優美的太極拳表達對脫貧致富的喜悅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

  朱訓華說,雖然駐村扶貧工作到2020年就結束,但井頭村儼然已成為自己的第二故鄉。在今後的扶貧工作中,他將繼續與駐村幫扶幹部、村兩委幹部一起,以更堅強的鬥志、更堅定的信心和更熱烈的付出,紮紮實實做好脫貧攻堅工作,絕不辜負組織期望和群眾期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