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考試中出現的錯題,是用來改進和提升孩子學習的“寶物”

進入11月以來,很多學校都進行了期中考試。考試過後,絕大部分孩子都經歷了家長或教師的一場疾風暴雨,只要不是滿分,孩子有錯題,孩子不是被指責粗心大意,就是被責備這學期學習不認真——光知道玩,上課不注意聽講,作業了草應付,使成績下降了……


在這裡,我們的教師和家長或許忘記了,考試的本意並非是為了讓孩子來考滿分的,而是為了測試孩子的學習情況——發現孩子知識點把握的缺失、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如果一次考試,所有的學生都考了滿分,那隻能說,這個試題出得沒有水平!

小學一二年知識點少,內容相對簡單,孩子能考滿分,並沒有什麼稀奇,即便孩子考不滿分,只要考試成績在80分(以百分卷為例)以上,那也是優秀,說明孩子學習很正常;從三年級往後,隨著年級的升高,學習內容增多繁雜,知識點成百上千,要想孩子考滿分,那幾乎是天方夜譚……因此,考試過後,無論是教師還是家長,都不能把眼光盯在孩子的成績和名次上,而是先要先肯定孩子的成績——掌握了絕大部分學習內容,然後將幫孩子分析錯題的原因,讓孩子將欠缺的知識補上,讓孩子通過考試“補齊知識”,才是考試的最終目的所在。所以,每次考試後,教師和家長不要只忙著批孩子,而是要通過考試對孩子的前段學情進行“學情診斷”。

孩子考試中出現的錯題,是用來改進和提升孩子學習的“寶物”

“診斷”這個詞,最早是指醫生根據症狀判斷病人病情。後來,應用於教學之中出現了“學情診斷”,用來指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摸底和掌握。

無論是哪種診斷,病情診斷也好,學情診斷也罷,其基本的作用都是作為摸清情況的途徑,都是下一步有針對性地採取行動的基礎。病情診斷最常用的手段是查體,學情診斷最常用的手段是考試,兩者雖然不同,但卻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殊途同歸之用!

查體就是通過各種最為先進的儀器診斷病情,及時發現人們身體中的問題,分析人們病情的發展程度,然後通過會診、研究,制定出最佳的治療方案,進而幫助病人去除疾病和恢復正常,最後一步步地達到完全康復的目標。

考試就是通過一套儘量全面的試題診斷學情,準確找出學生學習中的問題,分析學生知識的掌握情況,然後通過分析、思考,制定出科學的改進措施,進而指導學生糾正錯誤和彌補不足,最後一步步地達到全部掌握的目標。

孩子考試中出現的錯題,是用來改進和提升孩子學習的“寶物”

雖然都是診斷,但老師和醫生對待結果的態度和關注點卻差別很大甚至截然不同。對於查體的結果,無論情況多麼嚴重,醫生一般都比較客觀和冷靜。此時,他們最關注的總是在當前的情況下,怎樣給病人進行治療效果才能最佳。

而對於考試的結果,只要學生出現錯題,老師一般就會非常氣憤和衝動。他們首先關注的不是怎樣去改變存在的錯誤,而是抱怨學生,這麼簡單的題為何也不會、不該錯的題為何都錯了、講了一千遍的題為何記不住,其結果只能是自己用了勁、費了神、傷了心,卻毫無意義和作用。豈不是舍了考試應有的摸底反饋、查缺補漏的“本”,卻逐了妄想學生不出錯、人人都考好的“末”!

其實,學生考試中出現的錯題就是我們通過考試要尋獲的“寶物”, 作為教師,我們最應該做的是“聞過則喜”,“見錯思用”:找出錯題—分析反思—充分訓練—消滅錯題,讓錯題成為教師精準地輔導學生的資源和載體,成為學生不斷地提高進步的基礎和臺階。只有這樣,才能讓學情診斷真正發揮改進自己教學、提升學生成績的作用。

(作者,王兵,東平縣實驗小學副校長,本文轉自其微信公眾號妄言病語,轉載請註明出處)

孩子考試中出現的錯題,是用來改進和提升孩子學習的“寶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