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緯中國合夥人肖敏:迴歸“人貨場”本質,挖掘萬億消費新機會

經緯中國合夥人肖敏:迴歸“人貨場”本質,挖掘萬億消費新機會

這幾年,新消費、新零售的浪潮此起彼伏,在巨大的底層變革面前,很多創業者幾乎都認同,所有消費品值得重做一遍,大量的線下零售賽道也值得重新做一遍。

但由誰做,怎麼做,大家並沒有找到很統一的範式,創新者為了尋找更大的機會,往往闖入行業的無人區,進行著驚險又刺激的探索。

但消費不同於移動互聯網創新層出不窮的變化,它有著幾乎千百年不變的底層要素:人貨場。而圍繞“人貨場”的更迭去做升級和完善,才有可能生長出屬於自己的機會。

11月13日,在經緯創享匯2019·第二期《迴歸“人貨場”的本質》的行業活動中,經緯中國合夥人肖敏做了“挖掘萬億消費新機會”的主題分享。如何站在當下的維度,理解“人貨場”的底層變化和新機會?很少出面但又經常私貨滿滿的他,給出了自己獨到的思考。

整理 | 曹瑞

今年上半年,中國社會零售總額已經超過美國了,整個消費行業的市場空間巨大,充滿了機會。這些機會背後,最大的三個驅動力是:城鎮化、中產崛起和技術革新。

首先,城鎮化。過去十年,中國成長最快的行業是房地產,核心原因就是中國農村人口進入城市的速度在加快。中國現在60%的城鎮化率,跟發達國家相比依然存在很大差距。

機會在哪呢?市場是由很多個圈層組成的,一線城市是一個圈層,二三線城市又是一個圈層,城鎮化本質上正是這些圈層分別升級的過程。

其次,中產崛起。中國目前有4億中產,他們的消費動力比社會平均高6%-8%。簡愛酸奶和KK館過去幾年業績這麼好,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中產的崛起。

最後,技術革新。所有消費升級的底層邏輯都是技術的革新,技術革新的結果是社會化分工的進步,比如冷鏈技術的普及等等。

但在這些底層驅動力的基礎上,雖然過去幾年消費行業百花齊放,事實上卻還未開出真正的大花。

消費的本質還是“人、貨、場”,所以接下來,我會分別從人、貨、場三個角度展開,分享一下過去幾年,我對整個行業的一些思考。

經緯中國合夥人肖敏:迴歸“人貨場”本質,挖掘萬億消費新機會

首先說「人」,人就是流量。今天的人群是被圈層化和標籤化的,很難有一款產品可以搞定所有人群。無論是消費理念還是消費能力,都需要分人群、分產品。

中國的每個細分消費市場都很大,核心原因有兩個:一是人口眾多;二是各個圈層的成長,都會釋放巨大的消費紅利。

比如一個20歲的消費者,到25歲開始談婚論嫁的時候,消費需求就發生了變化;再到30歲有了孩子,消費需求又會發生變化。

所以無論從哪個維度,都能切分出一個巨大的人口數量,這就是一個個巨大的流量池。對創業者來說,找到符合你產品定位的流量池,是第一步。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由於互聯網的普及,信息差變小,今天縣城的年輕人也知道什麼是最好的潮鞋、衣服和化妝品,他和北京的年輕人看到的商品是類似的。

拼多多最初出現的時候,因為信息差被拉平,五環外的人可以看到更多的好商品。同時,它把貨物流通的渠道也拉平了,把五環外人群需要的商品送到了他們手上。

多樣化消費群體的出現,催生了多樣化的渠道和產品供給。從這個邏輯上講,找到目標人群,把貨沉下去,就會有機會。

經緯中國合夥人肖敏:迴歸“人貨場”本質,挖掘萬億消費新機會

說完人,我們再談談「貨」,貨就是內容。今天誰能把過往做得不太好的貨重新做一遍,或者提供過往沒有的內容,就會有機會。

所以今天在“內容”領域大有可為,其中最大的兩個機會是:替代老品類的機會,以及“小眾”新品類的機會。

第一,替代性產品。很多新一代的消費者不願意用某個品牌,是因為這個品牌是他們爸媽在用的,新的人群需要新的內容,需要屬於他們的產品。

因此,替代性產品的機會很清晰:解決同一個大問題,但要用完全不一樣的解決方案。比如洗衣液替代洗衣粉,電子鎖替代機械鎖,都是解決原有的問題(洗衣/鎖門),但產品形態截然不同。

第二,“小眾”新品類。很多時候,消費者其實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但好的品牌會洞察和引導消費者需求。舉個例子,漱口水、豆奶、廚房用紙都是些看似存量不大,但實際用了就扔不掉的新產品。

這裡面還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品牌迭代。過去幾年,各個領域的品牌都進入了旋轉門,大量老品牌消失、新品牌出現。

即使貨架再長,消費者腦子裡能裝下的品牌也是有限的,商場能賣的品牌和淘寶上熱銷的品牌也是有限的。我們之前分析過寶潔的產品,發現寶潔有穩定銷量的洗髮水品牌,數量是固定的,一個新品牌起來的時候,必然有另一個消失。

總結而言,貨的成功,背後是有一些決定性因子需要考慮和滿足的,比如:供應鏈是否成熟、產品化程度夠不夠高、品牌定位是否清晰、產品的教育成本有多高、營銷投放如何高效的落地等等。

與此同時,貨品在前端銷售和消費者觸達方面的變化,已經使得背後的供應鏈網絡、履約體系也發生了相應的變化。

消費者買的貨越來越多,那麼貨是誰在組織?大量分散的渠道、分圈層的消費者給貨品組織也帶來了巨大的機會;

貨如何送達?新一代消費者對履約效率、履約成本、響應速度等,都有著更高的要求,這些是傳統的供應鏈和履約形態很難滿足的。如何協調整個鏈條,重構中間環節,甚至是利潤模型,以滿足日益“刁鑽”的消費者?

過去兩年,我們系統性地看了新消費裡供應鏈的機會,也投資了行雲全球匯、吉及鮮等公司。未來我們還會持續在供應鏈領域尋找,能滿足新一代人貨場特徵的投資機會。

經緯中國合夥人肖敏:迴歸“人貨場”本質,挖掘萬億消費新機會

1、線上、線下如何做好,是兩個同樣重要的問題

最後,我們談談「場」,場就是渠道。

今天線上的平臺在離散,雖然各平臺的交易量還在漲,但隨著電商平臺越來越多地湧現,市場佔比絕對在下降;而線下在集中,線下各行業的連鎖化率都在提升,逐步集約化和規模化,新渠道品牌逐步湧現。

但很有意思的一個趨勢是“線上線下融合”。過去大家會分得很清楚,這個是淘品牌,那個是線下賣場品牌,但今天大家已經不會再這樣分了,品牌從第一天開始就在考慮,如何實現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打法。

線上品牌往線下走,要補的功課非常多,渠道拓展、定價、經銷商網絡等等,目前互聯網原生品牌在線下做得特別好的還很少。

而線下品牌做線上,節奏也更慢,需要熟悉新的流量打法、運營方式等等,但總體而言,發展得會比線上轉線下的品牌更快一些。

從消費規模來看,線下依然是絕對的大頭,60%-70%的消費依然是在線下完成。因此,如果不設計好符合線下渠道的定價和經銷體系,就意味著會失去很大的市場和機會。

所以,線上、線下如何做好,是兩個同樣重要的問題。

2、線下的核心是打好”商品+服務“組合拳

做好線下的核心是打好商品+服務的組合拳,找到能滿足大腰部人群的大渠道。

首先,線上的流量總是會變的,比如內容的變化,從頭條變成了抖音。但線下不同,它的客源結構比線上更穩定。比如你家門口小賣部的流量,十年前如此,十年後還是如此。

但線下無法迴避的是,它的物理輻射範圍有限,雖然城鎮化形成了很多人口密度相對較高的區域,但依然無法跟線上一網覆蓋全國相比。

所以要把線上玩法線下化,在通過線下渠道抓住消費者後,實現更多的觸點觸達,牢牢跟著消費者,提高錢包份額。

因此,後端供應鏈如何改造得更快捷響應,拉伸貨品深度和豐富度?門店管理系統如何數字化、標準化、產品化?消費者觸點如何多樣化?都十分重要。我們一直在尋找能滿足8億腰部人群的大渠道。

3、線上做好同樣要擁有新的要素

今天處在品牌的黃金期,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銷售路徑變短了,從產品生產到觸達消費者變快了。美國迅速崛起的一批DTC品牌,正是因為上游鏈路縮短,去中間環節實現的,中國也有類似的機會。

另一個原因就是,貨品和消費者交互的介質發生了重大變化。直播電商、短視頻電商、社交電商都在通過全新的交互方式、內容載體、傳播路徑,來實現消費者觸達和交易轉化。

李佳琪、薇雅,抑或是你身邊的小夥伴都可以帶貨,輔助甚至影響交易,這對線上平臺背後的供應鏈網絡同樣提出了挑戰。

我們前面一直在說,技術是消費的底層基礎。人貨場的變化,離不開技術重構帶來的產品、供應鏈和規模化等能力的升級。過往針對消費談技術,更多是銷售層面的技術,這是不全面的。

我認為技術重構新消費,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真正幫助把產品做好的技術;第二,幫助從源頭降本提效,提高性價比或者履約效率的技術;第三,幫助降解規模化後管理難度的技術。這些技術是值得認真關注的技術,我們很關心創業公司對技術本身的重視程度。

經緯中國合夥人肖敏:迴歸“人貨場”本質,挖掘萬億消費新機會

我們花了幾年看新消費、新零售,總結而言特點就是一句話“

入門容易,畢業難,精耕細作緩稱王”。

無論做品牌、渠道,還是供應鏈的,沒有哪家公司創立伊始就跑得飛快,否則,後面肯定有很多地方需要補課。

1、品牌公司,產品力肯定是排在第一的。

今天很多公司其實談的不是產品力,而是營銷力。不注重產品、渠道,只注重營銷的話,有可能可以完成從幾千萬到幾個億的階段,但後續怎樣做到三五十億?

長期來看,消費品品牌還是產品說話,口碑影響復購,要形成長期的與消費者正向溝通的渠道和界面,產品是核心因子。

2、線下渠道公司,我們很關心可複製模式的穩定性。

模式如果不穩定,開出一家店是爆品店,但複製越快,可能死得越快。好的模型,可以讓公司長遠發展,可以讓加盟商賺錢,這需要花很長的時間打磨。

而且模型在穩定的基礎上要快速迭代,小區裡的人群是固定的,但他們會長大、變化,25歲女生買的是化妝品和零食,30歲就給孩子買奶粉了。所以線下渠道死的快,不是因為沒客戶,是因為產品和內容迭代,沒有跟上消費者需求變化的速度。

沒有迭代能力的公司,在渠道里只有幾年生命週期,慢慢就變老了,老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我們認為,線下渠道需要具備大規模、精準、複製的能力,並且這三個關鍵詞同樣重要。沒有辦法把一個月盈利100萬的店複製到100家的公司,是做不大的。

做不到精準複製,有的店賠錢,有的賺錢,這樣的公司也很危險。大家應該仔細把自己的事情琢磨清楚,然後慢慢的爆發,飛機起跑有蓄勢的過程。

3、供應鏈公司,最少還可以比過往做大十倍

今天任何一家供應鏈公司,只要滿足了新時代的需求,最少可以比過往做大十倍。鏈路短、響應快、週轉快、控貨強,滿足這四點的公司在未來5年、10年,甚至是20年裡,都會成為非常牛的供應鏈公司。

而且品牌和渠道的創新,一定會倒逼供應鏈快速響應變化和創新的,我們很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