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格裡沙漠汙染,是我們偶然發現的”

《中國經濟週刊》記者 胡巍 | 北京報道

“騰格裡沙漠邊緣再現大面積汙染物”,這一重磅新聞引發各界高度關注。

11月9日,生態環境部工作組到達事發地——寧夏自治區中衛市,並趕赴現場調查中衛市美利林區部分區域遭造紙黑液汙染問題。

11月13日晚間,生態環境部官方微信公眾號發佈消息,生態環境部決定對中衛市環境汙染問題公開掛牌督辦。

通報顯示:初步核查,汙染物是1998年至2004年期間,中冶紙業集團有限公司的前身寧夏美利紙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屬的寧夏美利紙業集團環保節能有限公司傾倒的造紙黑液。現場已發現12萬平方米(180畝)區域範圍內分佈有14處點狀、塊狀汙染地塊。截至11月12日,共清挖固體廢物64691噸袋,14個汙染區塊已有4個(約1.28萬平方米)基本完成清挖工作。目前,正在對現場採集的粘稠狀物質樣品進行屬性鑑別,最終結果待全部指標檢測完成後確定。

其實在10月21日,中衛市生態環境局已對涉事企業寧夏美利紙業集團環保節能有限公司正式立案調查。

騰格裡沙漠汙染問題被輿論聚焦,此番並非第一次。早在2013年,騰格里工業園舊區就因汙染問題被央視曝光;2014年,內蒙古阿拉善盟騰格里工業園內工廠向沙漠腹地排汙被媒體曝光……

“騰格裡沙漠汙染,是我們偶然發現的”

無人機拍攝的汙染場地 空氣俠供圖

此次汙染物的發現,緣起3家環保機構志願者在一次聯合調研中的“偶遇”,3家環保機構之一的“空氣俠”的負責人趙亮接受《中國經濟週刊》記者採訪,講述了他們發現汙染物的經歷:

“10月1日,我們一行人從蘭州出發,沿黃河考察生態環境現狀。成員包括北京市豐臺區源頭愛好者環境研究所、北京草原之盟環境保護促進中心、‘空氣俠’等3家環保機構的志願者,議題關於水資源保護、工業汙染等,大家都有各自的關注點,像‘空氣俠’主要關注空氣質量,但大家在考察過程中又形成了聯動。

“10月3日我們來到寧夏中衛,大家都對這個地方感興趣,因為騰格裡沙漠以前有過嚴重的排汙事件。我個人從沒去過當年的排汙現場,所以也有些好奇,想去看看沙漠的環境。

“有一位當地環保志願者比較瞭解地形,首先帶領我們來到騰格裡沙漠邊緣的一片防護林。當時他介紹說,這是中冶美利紙業自建的林子。我們登上一個觀望臺,周邊有用於企業宣傳的公告牌,比如榮獲防沙治沙先進集體等等。

“當時我們還認為,這片防護林既可以用於生態恢復,也能為造紙廠提供原材料。我們又想深入林子,看看樹木的長勢如何。

“林子裡的路很多,我們開車在路上隨機走,偶然就發現林子中間有一塊空地,沒有草木生長。因為大家調研的經驗都比較豐富,很敏感,就懷疑是不是有汙染。

“現在我們知道汙染物是黑色的,但當時汙染物並沒有完全暴露在外,而是覆蓋了一層沙粒。我們認為,這也不是人為故意遮蓋,而是汙染場地處於沙漠邊緣,風沙自然覆蓋,但覆蓋並不均勻,在沒有沙層或者沙層較薄的地方,我們也能看到這些黑色汙染物。

“騰格裡沙漠汙染,是我們偶然發現的”

無人機抵近拍攝到的汙染物 空氣俠供圖

“我們來到近處,發現汙染物呈現出一種非常黏稠的狀態,類似石油瀝青。然後用棍子往下戳,大約一米多深的樣子,且有異味。這塊場地大約有一個足球場大小,我們在邊緣不太敢靠近,怕陷下去。我正好帶著無人機,就進行了航拍。

“很多照片是無人機飛到場地中間,以大約兩三米的高度抵近拍攝的,可以看清一些汙染物還呈現液態,後來我們知道,此前這裡下過雨。我們還擔心周圍有沒有更多的汙染物,就把無人機飛到120米的高度,當時看到周邊還有兩三塊這樣的場地。

“10月3日當天,我就與媒體取得聯繫。媒體介入後,官方可能也瞭解到了汙染情況,迅速採取措施清理汙染物。雖然現在還不能排除政府有監管方面的漏洞,但能夠在第一時間落實行動,還是值得肯定的,那時外界還沒有相關報道或其他信息公開,包括我自己都沒有在微信朋友圈發信息。

“11月7日,我們在微信公眾號‘迴歸荒野’發佈了相關信息,此後有更多媒體跟進。汙染場地涉及到騰格裡沙漠和上市公司,所以確實容易成為輿論熱點。

“這次騰格裡沙漠汙染被發現,有偶然因素,但大家越來越重視環保,有很多機構都在組織調研,汙染終究還是藏不住的。”

編審 | 張 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